考古信息集锦

2020-03-24 11:31
大众考古 2020年10期
关键词:瓦当转型期考古

Books Exhibition 书讯

《文明探源:考古十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首都图书馆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

本书由社科讲堂“文明探源”考古主题系列十讲成果集结而成。十位学者从考古的角度切入中国历史的纵深,梳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脉络,让读者在真实的考古场景中,看到中国文明源头的面貌,看到2000多年前文明交流的融合和全球化的进程,更看到中华文明带给世界文明的贡献。

《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

蒋乐平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宇宙洪荒,人在何处?考古人有自己的感悟和故事。作者作为长江流域文明化进程中最重要遗址的一线发掘者,上山文化与跨湖桥遗址正是在作者的手下,渐露真容的,是最为权威的史前江南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起源故事的讲述人。不仅如此,此书并不是停留在考古学科的层面进行写作,更多是作者自我拷问的“沉思录”,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

《敦煌石窟艺术:社会史与风格学的研究》

宁强 著

文物出版社,2020年6月

本书融合了西方艺术史注重社会历史背景研究和中国传统艺术家擅长风格分析的特点,对敦煌艺术做了全面深入同时又生动有趣的流畅讲述。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知识,了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历史,还可以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图片下,走过一段难忘的审美历程。

《行疆探微:边疆考古与美术考古文集》

冯恩学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

本书是作者有关边疆考古与美术考古研究论文选集,收录《人类向北美洲迁徙的考古观察》《我国东北与贝加尔湖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三个问题》《蒙古国出土金微州都督仆固墓志考研》《耶律羽之墓彩绘乐舞人物艺术形象的探讨》《考古所见萨满之腰铃与牌饰》等论文45篇。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许卫红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0月

作者是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发掘的考古领队。作者根据30年来亲历的发掘现场,结合秦帝都咸阳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从考古发现的物质凭证,讲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秦人生活场景、秦国崛起的秘密,以及秦人创造的绚烂文化。

《中国文明: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

【日】冈村秀典 著,陈馨 译,秦小丽 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

本书作者是日本著名考古学家,他以考古材料为依托,以文明形成全景化的视角,对中国文明形成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农业和礼制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很好的系统性,又关注到材料的特殊性,比如对陶器造型与功能的辨析,对丧葬习俗的独特理解,颇具启发意义。

穷物理

7万年前的Toba火山喷发并未导致全球变冷和人类灭亡

国际期刊《国际第四纪》(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葛勇与高星关于现代人起源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合最新的地质与考古记录,对7万年前Toba火山喷发事件的影响进行了重新的评估。约7.4万前的Toba火山喷发是近200万年以来已知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其一度被认为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冷及环境恶化,并且最终导致了热带非洲以外地区人群的灭亡,是现代人起源的假说之一“完全替代假说”中非常重要的证据。为了明确这次火山喷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研究者收集了涵盖Toba喷发时段的全球高分辨率地质记录(冰芯、石笋和湖泊沉积物),以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考古记录来全面评估Toba火山对地球环境和古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各种记录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Toba火山喷发并未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冷以及环境的恶化,并且热带非洲以外地区的人类活动均未断绝。因此,并不存在由于Toba火山喷发导致的全球变冷和人类灭绝,Toba火山的喷发并不能用于支持“完全替代假说”,现代人起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应该被更加审慎的对待和深入的探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

中国早期人类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响应

国际期刊 《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近期发表了题為Hominin site distributions and behaviours across the 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in China的论文。论文梳理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及其前后阶段中国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分布的时空变化以及石器打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早期人类为应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这一显著的气候变革在地理分布和石器制作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转变。本文的结论突破了东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技术缺乏变化与创新、简单连续的传统观点。伴随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旋回间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在高纬度地区,粒度、孢粉等多方面证据均揭示了转型期后气候向干冷转变,并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构成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项研究则关注于经历中更新世转型期,早期人类遗址地理分布变化和石器制作技术方面的发展。通过对比,文章揭示了经过中更新世转型期,高、低纬度间史前遗址的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中更新世转型期开始中低纬度地区的遗址分布更为集中、增长明显;与此同时早期人类石器打制技术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大型切割工具(Large Cutting Tools)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出现、发展,高纬度地区小工具加工在中更新世转型期初发展明显随后相对衰落。该项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大学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

知文明

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农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对已有植物考古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粮食作物组合包括粟、黍、稻、小麦、大麦、大豆、豇豆属等,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不同聚落在农业结构上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农业结构的异同与所在聚落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等因素关联密切,也可能系现阶段考古工作及植物考古局限性所致。作为农业复杂化的重要组成,以多元作物结构为基础的生业系统为本区社会复杂化乃至早期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郭荣臻,《四川文物》2020年第5期)

赫梯帝国的建立和巩固

赫梯国家本是古代安纳托利亚的小国,但其统治者采取军事征服、外交、宗教以及封侯政治等手段和政策,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然而,赫梯帝国是在周边诸多大小敌对国家的夹缝中建立起来的,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延续原有政策并不时调整的基础上,法制统治也成为巩固帝国的重要举措。(李政,《古代文明》 2020年第4期)

多报了1000岁?内布拉星盘的“出生”年代遭质疑

1999年,在德国内布拉市郊的森林里,一次非法挖掘让古老的内布拉星盘重见天日。星盘青铜质地,形状近似圆形,表面镶贴各种形状的金片,直径32厘米,中间厚4.5毫米,边沿厚1.5毫米,重约2千克。与星盘同时被发现的,还有青铜武器,其中剑上的一块桦树皮经14C测年法推测为公元前1600—前1560年。如果内布拉星盘与这些青铜时代的物品年龄相仿,那么它的年龄大约为3600年,它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星盘”。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门委员会在韩国光州会议上决定,内布拉星盘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时至今日,学界对内布拉星盘的真实性、年代、内容和功用仍然众说纷纭,争议不小。最近一项发表在《考古信息》杂志上的分析报告质疑了这块星盘的“出生”年代。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考古学家表示,与星盘一起发现的文物并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这块星盘的年代是青铜时代早期。相反,研究者认为星盘的图案与铁器时代相吻合,使其比现在认定的年代要晚约1000年。(杨雪,《科技日报》2020年9月30日)

隋唐佛教瓦当

隋唐佛教瓦當既是保护椽头的建筑构件,也是佛教文化在建筑上的载体,将实用性、艺术性、宗教性融为一体,为了解隋唐时期佛教历史及建筑特点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材料。根据当面主题纹饰,可将其分为莲花纹瓦当、佛像纹瓦当、迦陵频伽纹瓦当、飞天纹瓦当,每一类瓦当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及时代特点,除了分布广泛的莲花纹瓦当发现了瓦当范,证明其应该是模制,其他几类瓦当纹饰精美、数量极少,推测应是人工手制。通过佛教瓦当出土位置的考察,发现几乎都出于帝陵陵寝、宫殿、皇家寺庙,可判断其使用应该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许彩莲、井明,《草原文物》 2020年第1期)

读天下

“以考古经世”:唯物史观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考古学研究

唯物史观是夏鼐考古学研究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思想经历了从“洞察当前的社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到“以考古经世”的考古学研究的思想转变。留学英国期间,夏鼐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在古代埃及学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夏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了文化系统说,呈现了人类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文化格局,形成了自己的考古学思想。史语所时期,夏鼐的考古学研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然而为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奠定了基础。(刘春强,《史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3期)

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9月27日,历经四年精心建设,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开馆。这是一座综合性现代化智慧化场馆,以“赣地宝盒 文脉传承”设计理念,藏江西历史文化瑰宝。新馆设置展示区、藏品区、教育区、文创区、服务区等,涵盖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诸多功能。博物馆珍藏着承载江西文脉的8万余件文物,以青铜、陶瓷类文物最具特色。新馆构建了全新的展陈体系,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由8个常设展览和3个临时展厅构成,展陈面积2.8万平方米。全图景展现江西大历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质量满足新时代公众多元需求。(罗永顺,国家文物局网站)

猜你喜欢
瓦当转型期考古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汉代瓦当纹饰所见社会信仰之一二
瓦当响当当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转型期家庭伦理剧中婚姻观的探究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与成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