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毕业生就业环节的渠道研究

2020-03-24 22:46邵诣斐廖梦微陈扬赵奕肖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应届生校友用人单位

邵诣斐 廖梦微 陈扬 赵奕 肖玲

[摘           要]  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校友等几个层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可以解决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碰到的问题。

[关    键   词]  独立院校;职业规划;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22-03

一、研究背景

(一)毕业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要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政府鼓励应届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应届生,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1]。企业吸纳、登记失业高校应届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的作用,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专项支持等措施,支持返乡创业,同时加强返乡人员的创业技能培训。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独立院校自身存在“缺陷”

现如今,本科生毕业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很多用人单位都在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积极的改变,开始往知识型、技术型方面转型,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劳动力市场缩小。

很多独立院校起步较晚,在师资力量、信息设备方面落后于重点院校,同时因为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很多地方照搬其他高校,导致办学质量得不到提升,且许多高校的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并不挂钩,以至于很多独立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重点院校毕业的应届生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比较倾向于高层次院校的学生。近几年应届生进入市场时,院校的层次和名气是很多企业对应届生的第一印象,学历成了用人单位的首要门槛。所以从就业起点来说,学校的层次会成为制约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首要因素。

二、现状分析

2019年8月中旬,调研团队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桂林××学院的560名学生进行调研。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一发一收的方式进行,因此问卷回收率达100%,但由于一些被调查者并没有根据问卷问题作答,有21份问卷无效,539份问卷有效,有效问卷率为96.25%。调研团队于9月中旬开始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10月下旬开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目前桂林××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学生存在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都对职业生涯做过规划,但都不明确。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有职业规划但较模糊的人数占56.42%,而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做得比较明确的占总体的25.54%,只有18.04%的受访者没有做过未来的职业规划。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模糊的规划,但是基于现实或个人情况的不同,大多数人不能果断地决定方向,从而荒废了可利用的时间。

(二)在择业时,大多数学生会首先考虑自身发展这一因素

对于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初衷,27.06%的人选择自身发展空间,选择工作经验的占26.3%,选择工资福利的占23.99%,考虑工作环境的占9.79%,考虑其他因素的占12.86%。大多数人对第一份工作都偏向追求个人的发展空间,其次才考虑工作经验及薪资福利等其他因素。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更多人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利用自己所长去做一份工作,获得最基本的成就感。其次才考虑工作经验以及薪资福利等因素,少数人会因为工作环境的因素选择工作。

(三)多数应届生对自己的实习工资有着明确的希望

调查数据显示,工资3000~5000元是大多数人在实习期间期望的理想薪酬。3000~5000元和1500~3000元是大多数人在实习期间期望的薪酬,占比分别是43.38%和41.27%。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历匮乏,不足以胜任高、精、尖的职业,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只能选择较为基层的工作,所以更多人在实习期间期望得到的薪资不会太高。只有部分能力较强且有过社会经验的学生会期望自己在实习期间的薪资在5000元以上,占总比的13.05%。

(四)在兼顾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知识的实践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对于当代大学生应更重视实践方面的培养。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占到总比例的77.74%,兴趣培养占17.66%,而理论知识只占到3.26%。

(五)实习在学生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大家普遍认为非常重要

由调查数据可知,41.07%的受访者认为实习重要,39.16%的受访者认为实习很重要。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人对于实习的重要性还是比较看重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对就业实习并不是特别关心。

(六)超过六成受访者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只有少部分选择创业或升学

由调查数据可知,有63.22%的人选择在大學毕业后直接就业,15.89%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进入编制体系工作,少部分受访者选择自主创业、继续升学以及其他方式规划自己的未来。

(七)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大学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并且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就业

由调查数据可知,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对以后就业影响程度,认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影响度一般的占43.38%,35.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的影响较大。由于人才市场的极不稳定性以及时代发展脚步加快,新旧职业更替频率偏高,部分院校毕业生很难在毕业后找到与专业对口以及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所以近一半的人会认为大学所学专业对自己未来就业产生的影响不大。

(八)多数学生认为大学里面考证对未来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

由调查数据可知,考证对今后工作的帮助,有六成的人认为考证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多一种选择,其次认为考证能让自己学到东西的占16.43%,有13.04%的人会将考证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方式。总而言之,考证对未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

(九)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平台,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由调研数据可知,希望学校为应届生搭建就业桥梁方面,44.15%的受訪者希望学校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平台,方便学生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希望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占到24.57%,校企合作平台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进入社会最好的渠道。还有24.57%的受访者认为校方能够向企业推荐优秀人才,为企业输入本校学生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就业困难因素总结

(一)国家就业形势严峻,政策仍在继续完善当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历的普及,2019年本科生达到824万。因为本科生的增多,很多服务行业、劳动行业甚至出现过招工难的现象,而在面对一些福利较好的岗位时,往往会出现一个岗位几十个人去争抢的局面。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体制都在不断改变,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跟不上结构变化,且有部分学校进行盲目扩张,师资并未跟上学生扩招的人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二)企业容纳度不够,对独立院校毕业的应届生存在一定的偏差理解

应届生在能力或者知识理论方面或许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刚进公司的时候不能很好地适应公司岗位的要求,需要企业花费时间跟精力去培养他们。因为刚刚从大学里面出来,应届生不能为企业带来高效的业绩。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招聘时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专业知识的储备、实践的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就导致独立院校培养出来的应届生与名牌大学培养的应届生相比在择业时会处于劣势。

(三)独立院校部分学生择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独立院校的学生在个人能力及知识基础上不如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上也不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应聘时往往会处于劣势。独立院校的学杂费用较高,学生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这也就导致独立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不愿意去做低收入的工作,对工作存在过高的收入预期,而实际上所获得的薪资却远低于预期,致使其“高不成低不就”,进而造成严重的就业创业问题。

(四)学校未能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校友与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促进效应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学校层面出发的人力资源除了在校的老师及后勤管理人员,往往还有一个被忽略了的特殊群体——校友。校友作为之前参与过本校学习的毕业学子,相对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与学校以及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也多了一层联系。学校虽然是一个小社会群体,但是却不能跟真正的社会相比,因此学生往往认为出了校园就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总的来说,学校未能充分发挥校友榜样的作用,同样也未能发挥校友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

(五)学校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未能充分向学生传递企业的人才需求

大多数学生在正式开始择业之前,往往对求职时的注意事项不是非常了解。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有义务也有责任辅导学生的就业指导。多数学生在面临自主择业时更多的是通过双选会去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过窄,因此也有可能错过一些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在校生需提高自身能力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是塑造自我的时期,学生进入校园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顺利毕业,并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求学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吸收专业知识并减少对娱乐的依赖。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学课外技能和不断参加活动获取经验来提高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努力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去发展,一步步完善自己。而当面临就业时,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眼高手低,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人生规划。

(二)政府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应届生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需要做好就业政策的扶持,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应届生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岗位,让更多人“有岗可上”,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一方面国家立法机关应制定出专门保障应届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当应届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很快找到法律依据到相关部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应协调好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鼓励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大学生迈入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三)用人单位完善自身招聘制度,为应届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用人单位和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来帮助应届生提升专业水平和就业实践能力。用人单位也需要完善自身的招聘制度,在招聘时不局限于学历,而应从多方面考量,进一步拓宽人才的可选性。用人单位应做好应届生上岗之前的培训,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全面发展,从而保证新进人员的素质。同时,在企业与应届生之间搭建一个专业信息平台,方便大学生求职,同时也便于企业根据需求了解、挑选适合企业的应届生。

(四)完善校友体系,加强毕业校友与在校生的联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校友文化的建设也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对于毕业校友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母校给予自己的肯定,能够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对于学校与老师来说,能够根据反馈更好地对教学需求及方式进行调整,更好地培育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能够从优秀校友处汲取经验,从而规划自己的未来[2]。学校对优秀校友进行回访,则是对校友文化体系建设迈出的基础性的一步。构建校友育人体系,可以使校友事迹对在校学生形成榜样作用,使其思想认识、学习动力有所提升,发挥校友育人反哺学校教育。构建校友文化体系,有利于加强校友文化建设,宣扬传播校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学校凝聚力、影响力的不断发展。

(五)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大力推进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等咨询室的建设,鼓励院系专业老师与就业指导老师共同创办[3],也可以邀请一些业内人士走进校园,给学生做一些就业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类专业前景辩论赛、简历大赛、面试大赛等竞赛,让学生在还没有毕业之前就初步掌握一些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锻炼较好的求职心态。学校还应在学校和院系之间建立畅通的工作机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就业机构的设置及其相关功能,并且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做就业、创业咨询,进而推动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文.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N].经济参考报,2020-01-06.

[2]吕曌馨.试论高校校友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完善[J].国际公关,2020(1):200.

[3]刘建霞,乔磊花.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师资队伍专职化建设路径调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123-124,199.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应届生校友用人单位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神数据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