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锋 闫振霞
[摘 要]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家电维修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初学者来说,学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认识、重视和采用。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创新意识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课中所起到的效能,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有利于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效益和学生的技术技能。
[关 键 词] 多媒体;技术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160-02
一、运用多媒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与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表现出许多突出的优点。中职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平均2~3年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为适应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科技脉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知识共享,使最新知识快速传播,有利于教师拓宽知识视野,传播知识具有前沿性和全面性,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自己或少数人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如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我们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选择,因信息闭塞、教师知识面窄以及传授知识单一落后等这些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发展,在中职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学生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主动拓宽眼界的推动力。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情并茂、演示淋漓尽致,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活起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1],特别是对电子专业的学生,更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曾在两个平行班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上第五章的“集成运放的反相比例运放”这一节时,一个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一个班只采用平常的普通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中,无论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是学生和老师的配合上都比另外一个班级要好得多,这足以说明学生对这种图文并茂教学的兴趣要比普通教学高得多。鉴于此,我用多媒体制作利器Authorware制作了多媒体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前提条件,但高涨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做保障,将会前功尽弃。能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其关键所在。随着中职教材内容越来越突出学生技能的实用性,抛掉繁杂枯燥的理论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并把这些重点知识形成延续性和技能化,对将来的教学大有帮助,减少了重复性,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一劳永逸”,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由于传播后不便保存,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中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以课件的形式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以及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再次对重点内容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除,使之更加完善和更符合新时期的技能要求。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直观而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思考[2]。例如,在第六章“集成运放电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机械地背记也可以掌握各种比例运放电路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推导,对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难以三言两语说得透彻,如果这时候采用电教媒体,把在黑板上不动的电流iI、iF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其流动起来,让学生在类似水流动的电流流动中很自然地接受iI=iF,从而根据此等式建立电压、电阻的等式关系,进而得出输出电压VO及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这样用动态、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落实。
(二)运用多媒体化解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与化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难点又恰恰是教学重点的体现,难点的化解就在于重点的落实上。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这一部分内容中,为什么要给放大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教学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输入波形,在设置了静态工作点和未设置静态工作点两种情况下的动态输出波形作比较,让学生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同样,运用动态的输入输出波形,把如何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分析透彻,波形什么时候会产生失真,什么时候产生截止失真,什么时候产生饱和失真,通过输入波形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对应图形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很形象地知道这个原本很难接受的知识。如下图所示,在电路仿真軟件EWB中通过改变电阻Rb的阻值就很容易地实现上述要求。这样,借助电教媒体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很好地化解了课堂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并显示与之相对应的输入输出波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产生知识与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时,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制作一些合适的教学课件。一方面能更加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3];另一方面也能把一些难以实际演示的案例故障(运放的工作原理、触发器动作过程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虚拟过程得以展现,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明确其中的内涵,通过形象的电教媒体教学和实践,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曾指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要灵活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4]。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技能,而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更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理应把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运用电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产生兴趣,这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让电器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制作课件或让他们给老师制作的课件找缺点、找“毛病”,无论是课件的制作还是课件的修改都要求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完成。
在教学方式上,要形象生动,灵活多样,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尽管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鼓励学生宁可成为笨拙的动手者,也不充当“聪明”的旁观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制作和修改课件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好机会。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蕴涵的创新功能,挖掘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蕴藏的创造潜能,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包含的创新优势。
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授课中恰当适用多媒体教学,能让枯燥死板的理论知识动起来,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双创”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孔祥田,李兴宝.现代教育技术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226-229.
[2]王知非,贾宗福.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夏艳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原则和方法[J].宁夏教育,2005(2).
[4]李文光,何克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探索[J].中國电化教育,2002(10).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