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浩竹
[摘 要] 随着教育部“金课”概念的提出,围绕如何打造“金课”的研究与实践在各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展开。高职院校打造“金课”,是提升专业品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1]。基于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建设的基础,对标“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结合学前儿童游戏的课程特点,需要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内容整合与重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更新教学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入手,探讨建设学前儿童游戏“金课”的经验与方法。
[关 键 词] 学前儿童;游戏课堂;“金课”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20-02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同年11月24日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做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他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是学生在大学里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受益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说评价学校好与坏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而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2]。11月26日,职成司副司长谢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闭幕式上提出,他希望教学能力比赛在推动广大教师研究教学法、探索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坚持工匠精神和问题解惑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大赛资源公开、上网和转化,打造更多职业教育金课,惠及更多学生,切实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重要作用[3]。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将其打造为“金课”,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准确把握专业教学内涵、关注课堂教学原生态、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根据吴岩司长对金课“两性一度”的定义,结合学前儿童游戏的课程特点,需要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内容整合与重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更新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入手,建设学前儿童游戏“金课”。
一、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实现“金课”的高阶性
(一)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
基于我院“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突出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展幼儿游戏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原则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培养一批敢于设计、善于教学、乐于教育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目标体现新时代的精神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广大幼儿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严格遵守十项准则,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底线,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3]。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需要不断深刻学习国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倡导新理念,进而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实现“金课”的高阶性。
二、整合与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金课”的创新性
根据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及“金课”建设要求,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学经验及教材建设实际,基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幼儿游戏之开卷有益篇、幼儿游戏之抛砖引玉篇、玩转游戏之锦囊妙计篇、玩转游戏之亲子时光篇;九个项目:项目一为幼儿游戏基本理论,项目二为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等,以及16個任务,如任务11为建构游戏概念与指导,任务12为七巧板游戏技能与指导。
三、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制作新形态教材
整合游戏课和手工课以及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图片、案例、教学视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富媒体、立体交互、学习行为跟踪的智能教学内容,制作《学前儿童游戏》云教材,其中的学习互动、交互测试、交互游戏内容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此外,完善与更新实践教学项目,开发配套教案、课件、视频和实训大纲等教学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材,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游戏“金课”资源的辐射功能与示范作用。
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一)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理念,开展任务式教学
遵循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幼儿园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重新梳理、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合理,结构编排更加科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实训项目,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蓝墨云班课、云教材等,创新教学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练习、创造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模式,实现“金课“的创新性。
(二)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追求艺术性,好的课堂就像是一支美妙绝伦的舞蹈,有令人惊喜的开始部分,有激动人心的高潮部分,也有让人意犹未尽的结束部分。“95后”的学生喜欢指尖上的信息获取方式、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与充满魅力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团队应用翻转课堂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金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1.课前探索
课前教师利用云班课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以及教学资源包,学生查阅班课相关资料,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和预测题。
2.课中导学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室+实训室+蓝墨云班课+触摸式一体机”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对重点知识精讲精练、开展幼儿园教学视频观摩活动、案例小组研读、小组模拟教学等多种课堂活动,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使教学由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变为探究、体验、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课后拓展
借用”蓝墨云班课“互动平台,督促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巩固练习,并积极联系幼儿园,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实现理实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加强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
(一)加大团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注重团队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通过到国内外考察交流学习,使团队教师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前沿学术动向,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双师素质”教师;此外,通过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课程建设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形式,使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提升教师团队教学能力
在教学能力大赛的推动下,课程团队教师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以“金课”建设为目的,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课程教学团队。两年来,团队教师参加院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4次,2018年,团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民间传统儿童游戏创编”荣获陕西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019年,团队教师作品:小魔板,大世界——幼儿七巧板游戏技能与指导荣获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三)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提升教师团队合作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是落实《幼兒园教师专业标准》、助推学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检验学生试岗综合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比赛。团队教师以大赛为契机,分工合作,培养优秀选手,提升教师团队的合作与教学能力。
六、完善与更新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与重建教学评价体系。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蓝墨云班课测评系统,重新构建任务型的评价体系,教师、学习小组、幼儿园专家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学习,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实现“金课”的挑战度。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蓝墨云班课测评系统,重新构建任务型的评价体系,教师、学习小组、幼儿园专家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学习,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实现“金课”的挑战度。
总之,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线上教育在应对危机中留下的中国经验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与学过程的可视化结果。吴岩司长在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将在线教学的一些生动实践转化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在线“金课”。高职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并结合专业的教学实际和特色,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提升课程学习挑战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把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能设计、能教授、爱幼儿、懂教学、有教育情怀的幼儿教师,最终建成有品质的“金课”,并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益真.基于PBL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3]侯磊.浅谈依法从教: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J].魅力中国,2019(3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