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参与水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主体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理应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的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参与水平并不高,如何才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依据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参与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仍带有具体性的成分.要促进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堂参与的水平,教师就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实施不同的对策与建议.
1.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对策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依赖具体思维的特点,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实物、图片、视频等具体化的教学信息展示,还要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词汇丰富、内容通俗、形象生动,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细微的动作对教学效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人们获得的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无论是在传递情感信息,还是知识信息,地位都是不可低估的.
其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很大,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爱护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喜欢都会促进低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再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氛围也是“课堂心理环境”,简单地说就是班风,可以理解为班集体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在影响的气氛.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活泼有序的气氛、好看的学具(实物)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里教师应该多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高年级学生的参与对策
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是因为,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更希望老师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现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后汇报等等.因此在促进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层次发展.所谓思维活动的深层次发展是指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思考的角度可以更多、层面可以更丰富,例如,对于数学题来说,解法可以多样化,题型可以不断变化.在平时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还能通过讨论发现一些策略.因此,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减少讲授,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提出猜想、讨论、汇报、展示、反思等.这些对数学思维要求较高的教学形式,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真实的、有数学问题的、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小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积极地寻求答案,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1.创设有趣的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儿歌、游戏等有趣的形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塑料球、积木、小红旗、绢花等小物品,以此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中的数量概念,通过递增、递减、平分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则.另外,教師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通过模拟购物,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换算的理解与掌握.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们懂得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数学模型的支撑,但在生活中却难以找到这样的模型.例如,已知水管的直径与水流的速度,求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的体积.单位时间流出的水的体积可以看着是一个圆柱的体积.由于水流出水管后不可能是一个圆柱,所以有些学生无法将水的体积化归为圆柱的体积.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水管中流出的水是冻住的,不会有形状的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流出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水柱的高与什么有关;水柱的底面积与什么有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的原理了.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虚拟情境可以把抽象转化为具体,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不仅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外教育活动渲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拓展发散思维.
2.通过游戏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合理的游戏不仅能够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还能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图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分组利用拼图、积木、纸壳等物品制作出立体图形,然后再采用竞赛的形式对这些图形进行评选,让学生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组.
教师在进行数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制成卡片,卡片上写着跟数学内容有关的小测验题目,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快速的抢答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竞争,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完成新课标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并不是说教学情境越多越好,过多的情景活动反而会分散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所以对情境创设的把握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为目的.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化难为简,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3.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强调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更在于平时的积累,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操作都是起始阶段,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课堂操作的预期成果,每次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操作的步骤,指导好操作的过程.
例如在探究《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并且能够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必要的操作过程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一切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能不能发现余数比除数小且不说,即使发现了是否能够理解也是问题,这样操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对于数学知识而言,是结论;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而言,是过程.在此环节设计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让学生将动手操作的直观感知抽象成数学知识,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某一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性.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三、教學是慢的艺术,通过耐心等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环节要耐心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例 王叔叔家准备把客厅地面重新铺上地板,客厅的形状如图1,估一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往往怕课堂上教学任务完不成,从而就缺少了教学等待.例如,在上述问题的教学中,学生们探究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探究成果时,我们不能仅让每组说一种方法,而是要让学生们尽情发表意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发现学生们找到多种求法时,课堂上让学生们把所有的方法都展示出来(如图2).
教师在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时要耐心等待,千万别错过学生们的精彩成果.五组代表各说一种方法以后,教师应该耐着性子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们把他们探究成果都展示完成,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上面五种解法诚如教师在课堂上总结的那样: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前四种归为分割法,后一种是添补法.而有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在这个图形的右侧画一个把原图旋转180度
后的图形,然后把两个图形再组合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很容易便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2便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如图3)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展示学生们求异思维的机会呀!与众不同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前奏,而创新能力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课堂上我注意观察了,当教师不继续让学生们发表意见,接着往下进行的时候,这个学生一脸失落的神色.
1.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待
我们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发问,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或是所提的问题是无效的,如好不好,是否正确等等浅层次的问题.教师的提问,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其次要精简课堂提问的数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提的问题一定不能过于随意,需要和教学的难点、重点充分结合,只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经历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一定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
2.展示探究成果时等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耐心等待,学生也就不能够尽情展示其探究成果.美国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更要耐着性子等待,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活动成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激发学生们对探究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3.思维活动遇障时等待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思维活动遇到障碍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在此处稍做等待,因为此时正是学生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很可能就是几分钟的等待,学生们豁然开朗,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答案,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后也没有跨过思维的障碍,教师再旁敲侧击,给予指导、引领学生得到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样得到了训练,对提高其数学素养也是大有益处的.
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放慢节奏.数学课堂将会变成教师与学生思想与心灵交流的舞台,成为学生与学生认知与情感共进的舞台.
想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就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的思维尽情飞扬.在教师的等待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