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张勇 张田田 吴翠霞 马冲 孔繁华
摘要:为明确唑嘧磺草胺不同剂型与防除效果、安全性的关系,采用土壤处理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00、90.00、135.00 g/hm2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处理药后20 d对玉米田阔叶杂草总株防效均能达到90% 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0 d,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45.00 g/hm2处理总体鲜重防效仍能达到89.69%~91.05%,对玉米田杂草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不同剂型、同一剂量下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45.00 g/hm2处理对玉米安全性较好;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90.00 g/hm2处理对玉米表现出轻微药害,但随着玉米生长药害逐渐恢复;不同剂型135.00 g/hm2处理对玉米安全性较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其中悬浮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药害较重,株高、鲜重、产量均显著低于人工除草处理,株高抑制率分别为6.64%和5.60%、鲜重抑制率分别为28.33%和31.50%、减产率分别为19.88%和28.80%。因此,在玉米田使用唑嘧磺草胺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尽量选用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玉米田;唑嘧磺草胺;剂型;安全性;防效
中圖分类号:S48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35X(2020)04-0057-06
Efficacy and Selectivity Evaluation of Flumetsulam in Corn
ZHOU Chao,ZHANG Yong,ZHANG Tian-tian,WU Cui-xia,MA Chong,KONG Fan-hua
(Ta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Center for New Technique of Herbicide of Shandong Province,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se and control efficacy and selectivity of flumetsulam applied to the soil to corn. Flumetsulam at 45 g/hm2,90 g/hm2,and 135 g/hm2 provided above 90% control of broad-leaved weeds at 20 d after treatment. After 40 d,flumetsulam at 45 g/hm2 controlled 90% of the weeds based on their fresh weight,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formulations. Flumetsulam (45 g/hm2) was selective to corn;flumetsulam 90 g/hm2 SC and OD caused slight damage to corn,but the crop gradually recovered. Flumetsulam at 135 g/hm2 lost its selectivity to corn;both SC and OD formulations were phytotoxic,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plant height by 6.64% and 5.60%,weight by 28.33% and 31.50% and yield by 19.88% and 28.8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manually weeded control.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use the proper dose of the herbicide giving preference to the WP and WD formulations to maintain high selectivity to the crop.
Key words:the corn field;flumetsulam;the dosage form;safety
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8年播种面积达到4 213.05万hm2,产量2.57亿t,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产量的36.00%、39.10%[1-2],在我国粮食安全、粮食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和影响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玉米田杂草每年发生面积达4亿亩(1亩=667 m2),占播种面积的70%以上,导致玉米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40%以上,每年因此造成的产量损失约 95万t[3-7]。因此,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做好杂草防除工作,对保障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唑嘧磺草胺属三唑嘧啶类除草剂,其有效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涉及丙酮酸与脱羧辅酶(TPP)的混合型抑制剂,可通过植物的根与叶被吸收,经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传导,杂草受害后叶片中脉失绿,叶脉褪色,节间缩短,顶芽死亡,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死亡[8]。唑嘧磺草胺作为新型化学药剂,具有用药量少、杀草谱广、使用时期灵活等优良特点,广泛用于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杂草防治[9],同时该药剂具有长残效[10],高剂量处理时其土壤残留会对作物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试验比较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同时评价其对玉米的安全性,旨在为唑嘧磺草胺在玉米田使用剂型、剂量选择等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唑嘧磺草胺悬浮剂(辽宁海佳农化有限公司产品),10%唑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70%唑嘧磺草胺可湿性粉剂(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提供)、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田设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未使用除草剂,小麦收获后采用机器进行翻耕+旋耕。土质为棕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1.32 g/kg,pH值为6.75。玉米品种为登海6213,2019年6月16日以株行距 30 cm×50 cm 人工开穴点播玉米,每穴 3粒种子;播种当天大水漫灌,后期降水量较大,试验田未灌溉;试验期间,6月20、21日,降雨量分别为10.4、7.8 mm,7月10—15日、7月27日至8月12日降雨较为集中。田间主要阔叶杂草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鳢肠(Eclipta prostrata)。
1.3 试验处理与设计
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施用45.00、90.00、135.00 g/hm2 10%唑嘧磺草胺悬浮剂;处理4、处理5、处理6分别施用45.00、90.00、135.00 g/hm2 10%唑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剂;处理7、处理8、处理9分别施用45.00、90.00、135.00 g/hm2 70%唑嘧磺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10、处理11、处理12分别施用45.00、90.00、135.00 g/hm2 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处理13为人工除草;处理14为空白对照,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于2019年6月18日,玉米播后苗前,对水量600 L/hm2土壤喷雾处理。
1.4 调查与统计
田间调查参照GB/T 17980.42—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要求进行[11]。药效调查:药后 20 d调查株防效,药后 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安全性调查:施药后30 d调查1次玉米株高、株重,成熟时收获测产。
试验结果应用 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差异性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法 [12]。
株数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对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
由表1可知,施药后20 d,唑嘧磺草胺各处理对玉米田阔叶杂草反枝苋、马齿苋、鳢肠均有较好的防效,株防效均在90%以上。随着药剂剂量的增大,对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呈现递增趋势,但不同剂型、相同剂量间株防效差异不显著。
由表2可知,药后40 d,各处理总体株防效较药后20 d有所下降,各剂型135.00 g/hm2处理的总体株防效均在97%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各剂型45.00 g/hm2处理的株防效均不到90%,与各剂型135.00 g/hm2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对阔叶杂草仍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由表3可知,药后40 d,各处理鲜重总防效均在90%以上。各剂型135.00 g/hm2处理的总防效可达98%以上,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各剂型45.00、90.00 g/hm2处理(部分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剂型、相同剂量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对玉米安全性
唑嘧磺草胺不同剂型对玉米安全性调查结果(表4)显示,唑嘧磺草胺各剂型45.00 g/hm2处理对玉米植株的安全性较高,株高、鲜重、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不显著,未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90.00g/hm2唑嘧磺草胺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处理2、处理5)的玉米叶片有轻微黄化药害,随着玉米新叶生长,黄化药害逐渐恢复,株高、鲜重、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90.00 g/hm2唑嘧磺草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处理(处理8、处理11)的药害症状不明显,与人工除草处理相比,株高、鲜重、产量差异不显著;135.00 g/hm2不同剂型唑嘧磺草胺处理对玉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其中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株高、鲜重、产量的影响较严重,均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显著,株高和鲜重抑制率分别达6.64%、5.60%和28.33%、31.50%,减产率达19.88%、28.80%。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对玉米药害较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轻,随着玉米生长,药害逐步缓解,对玉米株高、鲜重有一定抑制,但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为6 692.50、6 780.00 kg/hm2,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显著,减产率分别为8.99%、7.83%。
3 小结与讨论
农药的生物活性不仅与其有效成分及结构有关,还与其剂型密切相关[13-14],施用农药后,雾滴降落到植物表面进入其体内是一个有效成分转移过程,剂型对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15]。Hall等评价了5种剂型三环锡对三点红蜘蛛的毒理作用,表明不同剂型对红蜘蛛的毒理作用具有显著差异[16]。李海等研究发现,除可湿性粉剂外,吡虫啉乳油、微乳剂、悬浮剂、可溶液剂对蚜虫防治效果相当[13]。王燕萍等比较了二甲戊灵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棉花田杂草和作物的安全性,表明不同剂型对作物均有较高的安全性,防效差异不显著[17]。本研究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不同剂型土壤处理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存在较小差异,同一剂量下防效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除草剂剂量设置和土壤施药方式存在一定关系。
唑嘧磺草胺是高度选择性旱田除草剂,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用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常规剂量下对玉米、大豆等作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8],但随着作物复种指数增加和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速,难治恶性杂草日趋加重,抗性杂草逐渐形成,为提高杂草防除效果,除草剂田间应用剂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作物安全性问题也应受到重视。本研究发现,唑嘧磺草胺各剂型在保证防效的同时对玉米植株安全性具有一定差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在2倍常规应用剂量下对玉米安全性较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差,3倍常规应用剂量下各剂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但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药害轻于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农药剂型选择与施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施药技术需要不同农药剂型相匹配,因此为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兼顾对玉米的安全性,在应用唑嘧磺草胺防治玉米田杂草时,应根据杂草种类、特点,采用适宜的剂型和剂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度数据[EB/OL]. [2020-02-13]. http://data.stats.gov.cn/ easyquery.htm?cn=C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年度数据[EB/OL]. [2020-02-13]. http://data.stats.gov.cn/ easyquery.htm?cn=C01.
[3]李双建,王小武,付开赟,等. 新疆玉米田间杂草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J]. 杂草学报,2019,37(4):6-16.
[4]张夕林,张洪进,季永进,等. 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值及竞争临界期研究[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2(2):26-28.
[5]甘 林,卢学松,兰成忠,等. 9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J]. 农药学学报,2020,22(3):468-476.
[6]张伟平,沈云峰,肖文祥,等. 玉米地除草剂防治宽叶酢浆草的田间药效评价[J]. 杂草学报,2018,36(3):41-45.
[7]杨 娟,臧会巧,乔 欣,等. 松香助剂对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J]. 农药,2018,57(3):225-227.
[8]苏少泉. 三唑嘧啶类除草剂的开发[J]. 现代农药,2008,7(5):12-16.
[9]史树森,朱诗禹,马 帅,等. 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农药,2016,55(12):927-930.
[10]黄春艳,王 宇,陈铁保,等. 唑嘧磺草胺土壤残留12个月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J]. 农药,2005,44(9):31-3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42部分 除草剂防治玉米地杂草:GB/T 17980. 42—2000 [S]. 北京: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2000.
[12]Tang Q Y,Feng M G. DPS data processing system:experimental design,statistical analysis,and data mining[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7.
[13]李 海,周一万,王永宏,等. 不同剂型吡虫啉的杀蚜活性比较[J].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7):1065-1070.
[14]杜金河,张 威,周耀武,等. 不同配方体系的二甲戊灵制剂对水稻秧苗安全性比较[J]. 杂草学报,2018,36(4):46-51.
[15]屠豫钦. 农药剂型和制剂与农药的剂量转移[J]. 农药学学报,1999,1(1):1-6.
[16]Hall F R. Acs symposium series 371[M]. Washington D C: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88.
[17]王燕萍,刘 杰. Pendi两种不同剂型防除棉田杂草效果比较试验报告[J]. 農业与技术,2013,33(2):80.
[18]郝平顺,宁芮娜,王 东. 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防除玉米田杂草应用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2):22-24.
收稿日期:2020-03-30
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8NS0084)。
作者简介:周 超(1986—),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药毒理与有害生物抗药性等研究。E-mail:zhouchao86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