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 吴海荣 吴福中 林莉
摘要:以外来入侵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首次对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外来杂草种类、分布做了调查,分析其来源和入侵途径,并根据入侵现状提出防控措施和管理建议。结果表明,潼湖生态智慧区外来入侵杂草共计64种,隶属于20科,其中检疫性杂草有3种。外来入侵杂草中优势种为菊科、禾本科、苋科、茄科、旋花科,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占了外来入侵杂草的31.3%,并且在分布面积和数量上远超过其他科外来入侵杂草。入侵的途径主要通过进口贸易、引种不当、自然入侵等途径。提出防控策略是:应加强检疫法学研究,完善法制,积极参与国际法规建设;加强机构和体制建设,促进各职能部门协调管理外来入侵杂草;严格执法,做好检疫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外来杂草监测网络;制定外来入侵杂草防控和反应预案,形成反应机制。
关键词:外来杂草;危害;调查;潼湖生态智慧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35X(2020)04-0020-06
Invasive Alien Weeds in the Tonghu Ecological Smart Zone
YU Fei1, WU Hai-rong2, WU Fu-zhong1, LIN Li2
(1.Huizhou Customs,Huizhou 516001,China; 2.Guangzhou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Guangzhou 510001,China)
Abstract: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weeds in the Huizhous Tonghu Ecological Smart Zon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literature review,and their sources and invasion pathways were analyzed. Control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were also considered. There are 64 species of invasive weeds in the Tonghu Ecological Smart Zone,belonging to 20 families,of which three species are considered quarantine weeds. The dominant species among the invasive alien weeds belong to Asteraceae,Gramineae,Amaranthaceae,Solanaceae,and Convolvulaceae. Among them,Asteraceae weed spec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with 20 species,accounting for 31.3% of the invasive weeds,distributed in the entire area. This number of invasive weeds far exceeds that of the other families. The way of invasion is mainly through import trade,improper introduction and natural invasion. We propose tha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should be based in strength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quarantine law,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promoting the actions of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o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invading weeds and strictly enforcing the law and affectively implementing
quarantines. It is also required to gradually establish a complete external weed monitoring network and design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response plan for external invading weeds as an effective response mechanism.
Key words:alien weed;damage;investigation;the Tonghu ecological smart zone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1]。但外来种不等于是入侵种或不全是入侵种,只有对经济、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外來种才是入侵种。外来物种入侵后,占有本地物种的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资源以及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2]。外来入侵物种往往具备生态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加上侵入地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和缺乏原有生态系统中的天敌生物等其他制约其种群数量扩大的因素,因而其种群在侵入地能够迅速扩大,并向周边适宜地区扩散,造成对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危害。而且其泛滥后很难根除,甚至无法阻止其进一步扩散,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3]。每年外来入侵物种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实际损失达2 000亿元[4]。
潼湖生态智慧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西部,以潼湖湿地为依托,包括潼湖湿地在内的潼湖镇、潼侨镇、沥林镇和陈江街道办事处沿湖周边部分地区,共141.16 km2。地处 114°10′E、23°01′N,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日照长,水量足。智慧区核心以生态智慧、和谐共生、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建设符合湿地文化特质、客家文化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围绕潼湖湿地公园形成“一环、双核、多园”的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利用潼湖湿地生态资源和仲恺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与“智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打造以智慧新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谐共处为特色的绿色发展平台,使之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
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外来杂草情况目前没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首次对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外来杂草种类、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了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杂草监测结果,对入侵杂草的种类、原产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潼湖生态智慧区外来杂草监测、防控和治理提供基础本底数据,为后续更有效地监管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深入研究外来杂草入侵积累基础资料。
1 调查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分不同季节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及周边、内河道沿线及周边进行杂草调查,记录所有杂草的名称、危害情况和生境特点,发现疑似检疫性杂草或非本地杂草时,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采集植株图像,尽量保证有花和花序、茎、叶、果实的清晰图像。将成熟种子用指形管收集,并将有怀疑的杂草植株采集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保存,并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标准与技术法规信息快车数据库等进行准确的种类鉴定。
2 调查结果
2.1 潼湖生态智慧区外来入侵杂草概况
通过调查,初步统计潼湖生态智慧区外来入侵杂草共64种,隶属于20科,其中检疫性杂草有3种,具体名录见表1。
64种外来入侵杂草中优势种为菊科、禾本科、苋科、茄科、旋花科,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31.3%,并且在分布面积和数量上远超过其他科外来入侵杂草。菊科植物能成为优势植物,主要原因是菊科植物成熟后,瘦果具有冠毛,可随风传播。而苋科植物的种子比较小,成熟后种子数量巨大,极易随风、人、动物、水流传播,扩散及定植速度也很快。
潼湖生态智慧区绝大多数外来杂草原产于美洲,这些调查分析结果和其他地区外来杂草调查分析结果[5-25]一致。
2.2 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检疫性杂草
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入侵杂草中检疫性杂草有3种,分别是薇甘菊、刺茄和中国菟丝子[26-27]。
薇甘菊被也称为“植物杀手”,植物都被缠绕覆盖,难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被杀死。1919年,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被发现,现在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分布在路边荒地农田等。薇甘菊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分布不广。
刺茄也叫水茄,原产于美洲,1827年在中国澳门被發现,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都有分布,刺茄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只是零星分布,是多刺灌木,会入侵旱地作物,能够侵占林地、牧场,影响生态环境和林木业生产。
菟丝子广布于全世界暖温带,主要寄生于草本植物,多以种子进行传播,少数种类通过断茎繁殖进行传播,茎丝缠绕在寄主上,通过吸器来吸取其自身所需要的养分。菟丝子每年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时间是6—9月,气温处于适宜生长期,1株菟丝子可结数千粒种子。中国菟丝子是一年生寄生杂草,具有危害大、难以防除的特点。
3 外来杂草入侵途径
3.1 进口贸易
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和提速期,国际贸易日渐繁荣,跨国运输不断增多,因此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由于其光照充足,舒适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赤红壤和潮沙泥土,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合动植物栖息,也十分适合很多外来生物物种的生长,必然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成影响。
3.2 引种不当
凤眼莲原产于巴西,是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它的繁殖能力很强,覆盖在整个水面上,影响其他动植物生存。中国台湾于1901年将凤眼莲从日本引入作为观赏花卉,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大陆,现广泛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大部分省份。红花酢浆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中国长江以北各地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南方各地已逸为野生,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路旁、荒地或水田中。含羞草最早是作为绿肥被中国台湾和广东引种,现已经广泛分布于广东、海南和中国台湾,是一种恶性杂草,不易铲除。
3.3 自然入侵
主要通过风力、水流、动物等运动传入,或者通过自身迁移传入。如薇甘菊、羽芒菊等菊科外来入侵杂草的种子有羽状冠毛,成熟后可以随风飘散,到处传播。
4 防控措施与建议
目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问题,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种子法》等防止生物入侵,但是目前外来入侵杂草对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系统影响逐步显现,应该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
4.1 加强监测调查
重点监测与调查外来杂草的入侵范围,如粮食与饲料的输送管道沿线、进口货物加工厂以及周围2 km左右位置、卸货场地等。严格遵守国家检疫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研究,明确入侵种类分布、机制,评价入侵种带来的生态危害,研究控制对策。
4.2 强化植物检疫
检疫是防范生物入侵的第1道防线,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有效阻断生物入侵的主要措施[28]。加强引种检疫审批和监管工作是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4.3 控制已入侵外来杂草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机械防除、人工防除等措施。如菊科植物可以在开花前进行拔除烧毁,防止开花后随风大面积地扩散传播。苋科植物种子细小,也极易随风四处散播,可以在结实前进行拔除,也可以利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杀灭,并定期进行跟踪调查,直至完全根除为止。
4.4 完善配套法规
我国已经施行了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法,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其配套法规,深入研究和利用国际公约、协定和贸易合同,做好出入境检疫。
4.5 提高防范意识
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尤其是避免在贸易、旅游、运输等活动中引入外来入侵生物,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参考文献:
[1]Elton C S. 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M]. Chapman &Hall,1958.
[2]清 平. 外来入侵种的入侵特性分析[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8):22- 23.
[3]范秀琴,张雄帅,舒景昌.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对策及新的研究方向[J].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2):195- 198.
[4]汪之波. 生物入侵对林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林业,2010,(5):49.
[5]李扬汉. 中国杂草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印丽萍,颜玉树. 杂草种子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郭琼霞. 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关广清,等. 杂草种子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黄益燕,吴海荣,李新芳,等. 佛山外来杂草调查研究[J]. 杂草科学,2011,29(3):58-60.
[10]王 芳,王瑞江,庄平弟,等. 广东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和防治策略[J]. 生态学杂志.2009,28(10):2088- 2093.
[11]林翠新,廖庆文,曾丽梅.薇甘菊的研究综述[J]. 广西林业科学,2003(2):6-11.
[12]朱 慧,马瑞君. 入侵植物五爪金龙生物学特性研究[J]. 生态科学,2006,25(6):517-520.
[13]何家庆. 中国外来植物[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4]范晓虹. 口岸外来杂草监测图谱:第一辑[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5]印丽萍.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杂草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16]嚴 靖,闫小玲,等.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7]万方浩,刘全儒,谢 明,等. 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刘长江,林 祁,贺建秀. 中国植物种子形态学研究方法和术语[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78-188.
[19]强 胜,曹学章. 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4):34-38.
[20]肖生鸿,刘锴栋,刘晚苟,等.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J]. 杂草学报,2019,37(4):22-30.
[21]李振宇,解 焱. 中国外来入侵种[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2]左然玲,蒋 湘. 外来入侵杂草——北美刺龙葵[J]. 杂草学报,2018,36(3):1-4.
[23]徐海根,强 胜.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上册)[M]. 修订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4]马金双.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5]罗 欢,覃丽婷,刘可丹,等. 南宁市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物种调查与分析[J]. 杂草学报,2019,37(4):31-36.
[2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862号,2007[Z].
[27]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公告第1600号,2011[Z].
[28]周茂建. 我国检疫性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分析[J]. 植物检疫,2004,18(2):97-98.
收稿日期:2020-07-1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C0809101);深圳海关科技项目(编号:2018GDK56)。
作者简介:于 飞(1977—),女,辽宁东港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植物检疫工作。E-mail:yufei-fairy@163.com。
通信作者:吴海荣,博士,高级农艺师,从事杂草检疫工作。E-mail:whair54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