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珊
【摘要】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有效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的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语文课堂不是老师纯粹传授知识的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课堂。课堂离不开师生活动,师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引导离不开课堂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在課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效”就是要实现预期目标,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的提问,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基于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寸,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一方面,如果问的问题太过简单,就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如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另一方面,如果问的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切忌空乏,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借助“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那么即使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到最后也能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我为了让学生悟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启发:①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参照课文的注解学生大概能知道)②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课本找出来)③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课本找出来)④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小孩有什么特点?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⑤从孔子不能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什么态度?又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就比较容易思考出答案,一步步领悟文章的思想。
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课堂提问由易到难,要有有序性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规律理论,人们的认识总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展开。课堂提问也要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提问时,要先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象的东西,再深入挖掘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之类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有一定的内在顺序。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组织课堂提问要讲究章法。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
另外,提问要适时适量,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同时,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
三、课堂提问要巧,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有时会碰到一个问题问下去全班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这个时候除了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阶梯式”的化繁为简的方式解决之外,还可以采用“投石激浪”的方式。所谓“投石激浪”,就是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在教师所设计而发问的问题中获得某种提醒,从而自觉地找到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例如,在《学弈》一文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一语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此,我们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个人学习结果会不同?是不是他们的智力相差太大?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望,引发学生对文中内容的仔细品味,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如问“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要想让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除了可以在问题内设计某种提醒因素外,而且还可以在问题之外,通过教师的语气、表情、手势等因素来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所以,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活,问题要有发散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让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例如,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中,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除了客家围屋、傣家竹楼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比较有特色的民居?对此,有的学生会回答潮汕的“四点金”“下山虎”等特色民居建筑。所以,我们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个性化阅读,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就行。
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具有开放性结果的问题过程中摆脱了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减轻了学生答题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也使辨证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
总之,课堂设疑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它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注意提问的多样性、艺术性,把握提问的时机,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会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学周刊,2011(27).
[2]孙贤才.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