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之火,从名师工作站点燃

2020-03-24 08:47常秋梅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名师教研

常秋梅

我是“小学语文李胜芳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作为一名热爱教育、积极进取的语文教师,我希望发挥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为榆林高新教育舞台上的年轻人解疑难,明方向。我还是榆林高新区教研室的一名教研员,作为一方教育教研工作管理者,我时刻思考着如何构建立体化教研网络,为高新教师队伍建设找到一条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使之成为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内涵提升的主要抓手。

一、两级联动,搭建教师成长专业平台

为了使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均衡发展,2014年初榆林市高新区教研室便组建了“学科中心教研组”,让区内的教师既是“校园人”,又是“学科人”。项目启动初期,教研室根据师资情况等客观因素成立了14个学科中心教研组,率先打破了学校条块分割和学制籓篱,实现了“学科共同体”整体推进的教研路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让年轻教师触手可及、既能看懂又能消化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一线教师常态工作”为载体的培养框架和实施办法。名师工作室(坊)所传递的是前沿的理论,进行的是高端的对话,工作室以它独有的“名师”榜样带动、引领了一批优秀教师的成长。两级教研平台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区内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攀升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二、三维驱动,激发教师成长主体精神

1.经验传播,让名师思想光芒闪耀。名师工作室(坊)在遵循高新教研“经验共享与合作共长”理念的基础上,开辟了两条经验传播路径。一是借他山之石。我们借助“名师工作室(坊)”在省内的影响力,邀请全国名校长、名专家、名教师走进榆林高新区,通过学术讲座、现场指导、专业咨询等形式,将他们系统的、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二是扬室内精华。全区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学带工作坊10个,市级能手工作站22个,对于起步不久的区内教育来说,这样的名师团队数量足以令人骄傲和自豪。教研室年初做好安排,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按计划开展工作室(坊、站)主持人、优秀成员经验分享会,把他们独特的思想理念、特色做法通过互动的形式展示、推荐给全区教师。

2.問题研究,让名师智慧竞相绽放。教学既是教师发现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工作室遵循“教学疑难就是研究对象、解决问题就是研究过程、参与研究就是收获成果”的科研原则,教研员、名师、学带等业务领头雁在深入课堂时指导广大教师从问题辐射面入手,进行分类攻坚。一类是针对部分教师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按照“梳理问题—互助研讨—专家答疑—反思提升”的工作流程,采用问题梳理会、研修沙龙、名师答疑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和研究,让教师走向主动发展、完善自我的道路。另一类是针对辐射面较广的共性问题采取深挖掘、远规划的策略,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指导下,组织一线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建立问题破解机制,深化“问题即课题”研究理念,有效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3.引领成长,让名师之路熠熠生辉。朱永新教授说过:“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教研室集合工作室成员的智慧与远见,根据全区整体师资专业发展需要,精心绘制了专业阅读地图,每学期带领全区教师开展“四读一讲坛”活动。“四读”包括:一读教育经典,把握精髓;二读教育报刊,把握动态;三读人文书籍,涵养智慧;四读网络信息,收集资源。通过多主题、多渠道的读书沙龙、好书推荐活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除此之外,教研室及各级工作室还为教师读书搭建了一个输出平台,那就是“高新讲坛”,让全体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分享研修心得,展示个人风采,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四阶推动,构建教师成长多元体系

按照《高新区教师队伍梯次培养方案》要求,教研室指导各工作室(坊、站)按照区内师资结构分阶段确立了“新手成长、新秀成熟、能手成名、名师成家”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展细致的“四阶专项培养计划”,对梯队中的每一阶教师进行精细化辅导。例如通过“青蓝结对”助新手成长,通过“定向培养”助新秀成熟,通过“微格教研”促能手成名,通过“宣传推广”助名师成家。使教师既能在各级室(坊、站)的温馨港湾中主动成长,又能在各级平台中散发高新名师研修文化的独特光彩。

名师工作室(坊、站)研究服务一线教师,组织虽小但意义重大,各项工作机制与高新教研工作整合发力,必将成为点燃教师热情、展现教师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燎原之火。

作者单位   榆林经济开发区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教研室名师教研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走进大山里》
浅议"名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名师读意林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