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琴
厦门市儿童医院心电图室 (福建厦门 361006)
川崎病是小儿常见的非特异性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其中,冠状动脉损伤最为常见,且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对患儿预后有决定性作用。当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炎症性浸润现象时,会损伤血管平滑肌,使其逐渐坏死,从而撕裂受损血管内外弹力层,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在此基础上,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堵塞,从而引发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1-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损伤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加之患儿年龄较小,难以将其作为常规检查方法[3]。心电图能直接显示患儿的心功能状况,间接反映患儿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但常规心电图仅可显示患儿瞬间的心功能状况,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因此,需延长心电图监测时间,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预后[4-5]。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2例,女168例;年龄0.4~5.0岁,平均(2.73±1.15)岁;病程1~6周,平均(3.56±1.27)周。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6]中川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在发病15 d 内进行检查。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肝、脾等重要脏器疾病;有冠状动脉病变史。
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1)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十二导心电图机(深圳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10605号,规格:TC20)进行检查,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嘱其放松全身肌肉,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去除上衣,用75%乙醇擦拭消毒胸口电极安放部位局部皮肤表面,然后贴上电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诊断。(2)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美国诊断监护软件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703734号,规格:DMS 版本号V2)进行检查,协助患儿取坐位,用75%乙醇擦拭消毒电极安放部位局部皮肤表面,将动态心电图专用电极与导线扣好,然后将电极牢固贴于患儿胸骨及肋骨相应位置,并用胶带固定,将记录盒用专用盒套装好后背在患儿身上,24 h 后取下记录盒,上传数据,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观察心电图情况后进行诊断(注意,在佩戴心电图记录器期间,嘱家属禁止给患儿洗澡,避免患儿剧烈运动及接触强力电场、磁场)。
(1)分析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包括心率增快、期前收缩、ST-T 改变及异常Q 波。(2)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并绘制ROC 曲线,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绘制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27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动态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比较[例(%),276例]
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9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68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966,具有一定诊断效能,见表2~4及图1。
表2 常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例)
表3 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例)
表4 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比较(例)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常以发热为最初表现,且热程在5 d 以上,发热数日后,患儿躯干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并伴有眼结膜充血、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弥漫充血等症状,若不及时诊治,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及组织中的小血管,其中以冠状动脉损伤最为常见,而冠状动脉损伤又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及堵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肿瘤破裂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3,7-8]。因此,早期发现并明确患儿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是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等特点,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可实时显示血流信号的空间信息,便于发现冠状动脉的变化,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但患儿早期尚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超声检查很难发现异常,极易造成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间[9-10]。因此,临床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诊断该病,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儿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川崎病患儿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心肌供血便会出现异常。当心肌细胞代谢时,机体对血供情况较为敏感,即便冠状动脉出现微小病变也会引发心功能异常,使心电图出现ST-T 改变、Q-T 间期及P-R 间期延长、异常Q 波等改变。心电图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不仅能直接观察机体的心功能状况,从而判断冠状动脉损伤情况,还能显示患儿冠状动脉远端分支及微小血管狭窄和堵塞情况,有效减少漏诊现象;另外,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机体电位的变化情况,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可在短时间内重复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常规心电图仅可记录患儿安静状态下的瞬时心电图状况,检测图像常受患儿心脏扩大程度、瞬间性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扩张状况的影响,获得的信息有限,无法捕捉一些突发的、短暂的,尤其是运动后才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改变,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现象。动态心电图可对患儿心功能进行24 h 连续、动态监测,从而发现患儿在各个时间段的冠状动脉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有效避免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诊断准确率[11]。因动态心电图常受监测过程中患儿活动、情绪、体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接触强烈磁场、电场,以免干扰过多而造成心电图波形失真,影响诊断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966,具有一定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