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愉萍,连瑛,李显军,钟莺莺,李政,陈棣元,孙辉
(1.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 2.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 100081;3.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12; 4.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3)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果,发展绿色食品推动了农业的绿色生产,引领了市场的绿色消费,助力了乡村振兴[1-3]。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市场公信力逐渐增强[4],越来越多的生产者主动要求加入绿色食品行列[5-6]。2018年全国新增绿色食品企业5 970家,较上年度增长35%[7]。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37 778个[7]。
绿色食品的生产需要建立贯穿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体系,以实现对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质量把控[8]。从农业实际生产经营看,质量控制规范建立比较完善,且执行到位的主体,其产品质量更为可靠,不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于质量控制规范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实际申报过程中,认为质量控制规范的建立难度最大[9]。本文拟从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角度出发,以绿色食品作为执行标准,对质量控制规范的建立进行研究,并以大棚草莓种植作为具体案例,提出具体内容,供生产经营主体参考。
绿色食品是现阶段影响力最大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标志,其标准定位在有选择地使用安全、高效的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并使之与传统农艺相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在保障数量稳定的基础上,追求产品质量的提升[10]。
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种植业企业,多由传统农业发展而来[11]。传统农业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经营规模不大,由家庭成员完成主要劳动,往往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规范,按照习惯进行生产,或由当家人分派任务。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由家庭主要成员完成所有的劳动已经存在困难,需要雇佣外来劳动力进行生产。这时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思维习惯随意管理和生产,往往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从农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案例看,多数规模经营主体产品质量出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控制规范未建立,或未真正执行到位。例如,有的规模经营主体的农药施用人员与采摘人员不同,相互之间工作的衔接没有相关制度约束,施药人员施用农药后未及时记录或告知其他人员,导致采摘人员在刚用完药的地块采摘,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绿色食品生产投入品的要求高于普通农产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期望值也更高,绿色食品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要建立质量控制规范,并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执行到位,以减少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以此来确保产品质量。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的主要内容见图1。影响绿色食品质量的环节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投入品采购、生产过程管控、收获管理、包装储运等环节。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需要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作为保障。在各环节中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记录,是对过程的还原体现,也是质量跟踪检查的依据。所有环节的质量把控均由人去操作,因此,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规范的主线是明确企业内部人员分工,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同时,企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由各类相关培训来支撑。产品质量由检测结果去体现,这些共同组成了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图1 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据中国绿色食品网统计,截至2019年2月底,全国共有402个草莓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地分布在辽宁、山东、北京、浙江、安徽、河南、江苏、云南等地。草莓鲜美红嫩,柔软多汁,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12]。然而,草莓植株较矮小,茎叶和果实大部分会接近地面,易受各类细菌、真菌、病毒的入侵,以及虫害的侵染蔓延[13],病虫害防控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14]。绿色食品草莓的生产更需要完善的质量控制规范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组织机构的设置是质量控制规范建立的核心内容,设定权责清晰、高效精简的组织机构,能加强员工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保证绿色食品安全、高效生产[15]。据调查,大棚草莓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公司和合作社3种类型(图2)。
图2 家庭农场、公司和合作社的组织机构
3.1.1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组织机构的设置可参照图2。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一般由家庭成员为主进行生产,经营规模多在1.333 hm2以内,移栽、除芽、整枝、疏果、采摘等农事操作雇请小工帮忙。因此,职责的分工多为夫妻2人分工,或夫妻与父母之间的分工。因管理较为集中,不容易出现管理不当产生的质量安全事故。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仍需要根据常年的生产经验,对家庭成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形成纸质的制度。在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中,不同模块的负责人,可以是同一人员或不同人员。
场长:全面负责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内检员是指绿色食品企业内部负责质量管理和标志使用的专业人员[16],承担的主要职责为:内部宣贯绿色食品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农场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刷、防伪标签、广告宣传等工作;对小工开展有关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基地负责人:负责安排种子种苗的采购、种植基地的选择、农事活动的安排。投入品负责人:负责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采摘负责人:负责组织绿色食品草莓的采摘。销售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草莓的销售、记录和投诉意见处理等。
3.1.2 公司
公司型生产经营主体组织机构图的设置可参照图2。公司型生产经营主体一般种植规模较大,管理需要更为集中和规范,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设置和考核均需到位,才能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内检员:宣贯绿色食品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农场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刷、防伪标签、广告宣传等工作;对小工开展有关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基地负责人:负责安排种子种苗的采购、种植基地的选择、农事活动的安排。投入品负责人:负责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采摘负责人:负责组织绿色食品的采摘。销售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的销售、记录和投诉意见处理等。
3.1.3 合作社
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销售的合作社型生产主体,更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更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理念和要求。在本文中只对统一生产管理的合作社质量控制规范进行描述。合作社型生产经营主体组织机构图的设置可参照图2。
社长:全面负责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内检员:宣贯绿色食品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农场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刷、防伪标签、广告宣传等工作;对小工开展有关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投入品负责人:负责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生产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基地负责人:根据各自所管辖的基地范围,负责组织农户实施生产。销售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的销售、记录和投诉意见处理等。
3.2.1 基地选择
按照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无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所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应有利于草莓采摘和销售。土壤应选择微酸性或中性土壤,pH值6.0~6.5,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在15 g·kg-1以上[17]。
3.2.2 地块编号
将大棚按照区域分布进行编号,在每个大棚前竖立标示牌,注明大棚编号、品种、移栽日期、农事操作等内容。在农事操作框内,明确专人填写用药日期和所用农药。标示牌格式如图3。建议尺寸40 cm×60 cm,材料为1 cm厚户外雪弗板,用白板笔进行书写。
图3 基地的标示牌样单
建立投入品仓库,做好仓库标识(图4)。农药仓库内部按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在墙壁上显眼位置张贴《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配药桶、喷雾器、农药包装回收箱等可放在农药仓库内。严禁将食品、食品包装、种子等放在农药仓库内。肥料按照不同类别肥料分别摆放,注意肥料防潮、防湿。
图4 仓库的标识样单
安排专人进行投入品管理。投入品的采购需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过内检员的审核,做好采购后入库手续和记录(图5),并妥善保管采购凭证,可在投入品采购记录第一页黏贴相关购买票证(图5中b)。定期对库存的投入品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过期投入品。
图5 投入品管理的记录样单
投入品的使用需要经过内检员的审核,并做好出库手续和记录(图5中c、图5中d)。出入库记录悬挂在投入品仓库进门处。肥料的使用需要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的要求,农药的使用需要符合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内检员做好对投入品的日常检查工作,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投入品仓库是否整齐、干净;是否有绿色食品不允许使用的投入品在绿色食品仓库内;仓库内投入品是否均在有效期内;投入品的出入库记录是否完善正确;使用记录是否完整;是否达到了休药期的要求等,并做好内部检查记录(图6)。
图6 内部检查的记录样单
由生产负责人做好种植管理。选择健康、强壮的种苗。移栽应避开易诱发病害的天气。根据草莓的长势,及时做好相应的农事安排,并做好农事操作记录(图7)。农药的使用应注意是否在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内,并按照使用说明推荐的用量用药,注意关注用药后药效和安全间隔期。用药后,及时在基地标示牌(图3)“农事操作”栏中予以记录。
图7 日常管理的记录样单
内检员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检查所用农药是否为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使用剂量是否合理,安全间隔期是否执行,农药包装是否及时回收等,并做好内部检查记录。
采收应注意农药使用后安全间隔期是否达到。采收使用的工具应整洁干净,防止污染。做好采收和销售记录(图7)。
供游客采摘的农场,应该严格做到所开放大棚农药使用后超过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摘草莓质量安全。
产品批次号的设立可以为:ХХХХ ХХХХ ХХ,其中1~4位数为年份,5~8位数为采摘日期,9~10位数为大棚编号。如2019年2月2日在5号棚采摘的草莓,产品批次号为2019 0202 05。
运输工具应当清洁干净。草莓采摘后一般直接销售,确需要储藏的,应当注意储藏温度和储藏场所卫生,确保储藏过程不会对草莓产生污染。
经过包装后销售的草莓,其包装物或者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批次号等[18]。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按照《绿色食品标志营销形象设计应用规范手册》在包装上规范标注绿色食品标志。
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一次关于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图7)。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对于绿色食品生产主体而言,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请农技推广部门田间实际指导,或正式的组织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都可以作为培训内容。从实际看,一般规模经营主体每年都有培训相关内容,但做得不够的是对培训情况及时进行记录。
草莓上市之前,自行送检或接受各级监督抽检至少1次以上,并做好记录(图7)。能够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经营主体,一般都是各地相对较好的经营主体,一般都被纳入各级政府监督抽检范围。在接受监督抽检时,绿色食品生产主体应及时索取检测报告或检测结果通知,归入绿色食品台账记录,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