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①

2020-03-24 09:23
物理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阻值评析中考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1500)

2019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有以下特点:(1)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状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特点,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与必备能力。(2) 关注过程方法,凸显思维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材,研究中考,立足基础,关注过程,让学生从纷繁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下面通过具体的试题评析,与同行交流。

1 试题评析

1.1 立足基础,重视教材资源开发

2019年的南京中考物理试题加大了源于教材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比例,很多试题直接取材于苏科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正文、图片、WWW和经典实验,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导向为: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例1:如图1所示,用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图1

(1) 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 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1,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在图1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表1

评析:本题的素材来源于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在知识层面主要考查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腾是吸热过程。在能力层面,一方面考查了实验安装的规范要求(铁圈2的位置是由酒精灯外焰决定的),强调经历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审题找出(3)和(2)中的“变”与“不变”,用图像来表示这些“变”与“不变”的信息,强调运用图像法表示实验结果。

例2: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电阻箱Rx最大阻值为999.9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1、S2均向左闭合,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20Ω

B. S1、S2均向右闭合,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2.7W

C. S1向左、S2向右闭合,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60Ω

D. S1向右、S2向左闭合,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后其阻值一定大于原来的2倍

图2

图3

评析:前3个选项其实均是如图3所示教材中“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的变形。用一张电路图,以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的不同组合,巧妙考查学生对电路的识别、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作用的理解,分析不同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问题。每个选项对应独立的一道电学题,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率知识。体现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能否分析清楚电路中哪些“不变”(电源电压、电路连接方式)、哪些“变”(电压表测量对象等)。

1.2 关注过程,重视真实探究

实验探究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3:用橡皮做以下几个小实验。

(1) 用刻度尺测量如图4中橡皮的长度为cm。

(2) 手用力压住橡皮,更易擦去写错的字。应用的物理知识是越大,越大。

(3) 用细线吊住橡皮,将一本物理课本放在课桌面上,若发现现象,则可以判断桌面是水平的。

图4

评析:以橡皮为载体,考查了刻度尺测量长度及读数、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和利用重力方向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课本的一个直角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判断,只记住了原理,而实际操作并不清晰,更不会用语言严谨表达。命题意图旨在引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去进行相关的实验,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体验、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凸显思维,重视科学方法渗透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关注科学方法教育,简单灌输,课堂提问的思维量小。不重视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没有经历概念建构和规律发现的过程。2019年的中考命题突出对科学方法的考查。

1.3.1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是抽象和概括的前提,是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比较的程序是首先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总结其中共同出现的关键物理量。

例4:图5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5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 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 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图5

A. 只有(1)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都正确

D. 都错误

评析:本题图片取材于教材,考查了冰的熔化、碘的升华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两个相似实验的比较。相同的是两种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都需要吸热,均采用了水浴法,但各自的作用又有所不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冰只能发生熔化,由于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限定了碘只能由固态变成气态,即发生升华。

例5:利用图5所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 )。

图6

A. 液体种类

B. 燃料种类

C. 液体质量

D. 燃料质量

1.3.2 模型法

把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或实物的体系即形成模型。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形态,它最明显的特点是摒弃了各种次要因素的影响,做了简化和纯化的处理,突出了决定事物状态、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

例6: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 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B. 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 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 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1.3.3 等效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作用效果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结论保证不变。在教材中多有渗透,如用蜡烛替代平面镜所成的虚像、用电阻箱测电阻等。

例7:图7是能巧测R2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中R为电阻箱,R0为定值电阻(阻值未知)。要求仅利用电阻箱读数表达R2的阻值。请在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将开关接a,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记下;

(2) 将开关接b,调节,保持不变,记下;

(3) 则R2=。

图7

评析:该题的素材取自于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练习,重点考查学生对等效替代思想的领悟、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难点是:第(1)问中既要记下电阻箱的示数,又要记下电流表的示数;第(2)问中既要保持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又要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只有真正理解了等效替代思想,才能明白哪些因素“变”,哪些因素“不变”。

2 教学启示

2.1 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中考命题之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平时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加深学生对教材中问题的理解,重视对教材素材的挖掘和加工,能够就教材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改编,扩展学生的思维。

2.2 要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中考物理实验题多是源于教材的实验,或通过变式、拓展、创新而来。所以学生平时认真做实验、分析实验细节与过程是关键。没有亲身体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验,更无法应对相应的实验题。这无疑对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不能纸上谈兵讲实验,而要深入实验室,深入生活做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实验操作规程,掌握实验数据的获取、处理方法,切忌编造实验数据。

2.3 从技能训练向思维培养转变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机械训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量机械训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造成冲击,使学生思维钝化,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样的训练只是让学生对各类题型“混个脸熟”,是在反复锤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学生一旦遇到陌生的问题情境,就不知道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猜你喜欢
阻值评析中考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对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思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中考“三数”大扫描
电桥平衡条件的应用
这道电学黑箱题有误吗?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