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 破解难点
——2019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中图像问题探析

2020-03-24 09:23
物理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横轴物块物理量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纵观2019年物理高考试题,全国卷试题新颖、稳中有变,试卷整体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图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全国Ⅰ、Ⅱ、Ⅲ卷选择题涉及图像的题目有9道,占选择题总量的1/3以上,这说明高考对图像考查的力度加大了,因此教师在高考复习中要加强培养学生根据图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抓住图像的关键点,破解高考图像选择题?笔者以2019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中图像问题为例,予以探讨。

1 抓住图像的基本信息是关键

物理高考大纲中对图像问题的要求是三会:会识图、会作图、会用图,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对图像问题的三会,要从以下6个方面在图像中获取信息。

(1) 函数表达式:图像(仅限二维图像)所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物理过程的变化情况分析出两个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才能搞清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分段函数等。

(2) 坐标轴:知道了函数表达式后,要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以便进一步通过图像获得相关的信息。

(3) 斜率:物理图像的斜率一般情况下会表示另一个物理量,如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Φ-t图像的斜率表示感应电动势。

(4) 截距:在物理图像中截距一般是某些状态下的物理量,如v-t图像纵轴的截距表示0时刻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时刻。

(5) 交点与拐点:交点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达到某一物理量的共同点,如x-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研究对象相遇了,v-t图像的交点表示在这一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拐点是物理过程在不同的状态下的临界点,也是物理量的突变点。

(6) “面积”:在物理图像中,若某一物理量等于另外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则以另外两个物理量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就表示这一物理量的大小,如在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就表示位移,在F-x图上中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W。

2 高考物理图像选择题探析

例1(全国卷Ⅰ第21题):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1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图1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解析:(1) 分析a-x图像的斜率、纵轴截距

(2) 分析a-x图像的横轴截距

(3) 分析a-x图像下所围“面积”

探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图像基本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学生要紧紧抓住图像中的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等,结合万有引力、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

例2(全国卷Ⅱ第19题):如图2所示,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3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

图2

图3

A. 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 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 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 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解析:(1) 分析v-t图像下所围“面积”

v-t图像下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3易知第2次“面积”大于等于第一次“面积”,故第二次在竖直方向的下落距离大于第一次下落距离,所以A选项错误。根据上面分析可知第二次竖直方向下落距离大,由于位移方向不变,故第二次水平方向位移大,故B选项正确。

(2) 分析图像的斜率

探讨:本题通过运动员两次在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来比较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大小,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比较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大小。要比较两次竖直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比较图线斜率的大小。为比较两次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的大小,要将切线斜率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来分析处理。

图4

例3(全国卷Ⅲ第20题):如图4所示,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5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图5

图6

A. 木板的质量为1kg

B. 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 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解析:根据两图像出现的拐点,对木板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进行分段讨论,第1段(0~2s)木板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的接触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静摩擦力随着水平外力F的增大而增大,故C选项错误;第2段(2~4s)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可解出质量m=1kg,力F=0.4N,故A、B选项正确;第3段(4~5s)木板做匀减速运动,滑动摩擦力使木板产生加速度,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选项错误。

探讨:本题主要通过力的图像、速度图像相结合,考查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要抓住图像中的拐点,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段讨论,分清每一段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相应的物理量。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解析与探讨,分析物理图像问题应从图像的函数表达式、斜率、截距、拐点、“面积”等关键点入手,弄清其物理意义,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破解图像问题。

猜你喜欢
横轴物块物理量
请 您 诊 断
莫把此图作彼图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横轴向承载力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流动管理:一种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一个力学疑难问题的特殊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