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正,邢路生
(衡水学院美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城市展园是指一种特定场所的园林展,即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城市政府等管理部门主要承办,利用园林艺术和展览文化进行的一种室外园林展示[1]。每个城市都可以借助园林艺术来展示自己独特的地域城市文化,如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宣传城市形象,为参观者传递城市的主题文化和独特魅力。而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人文气息、价值观念等城市个性和城市文化的高度浓缩。
城市的主题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主题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容进行传递和展示[2]。城市展园就承载了城市主题表达的工作,设计师通过艺术表达来展示城市文化和思想,借助各种景观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传递城市的主题文化。
食用菌被誉为“绿色健康食品”,其食(药)用价值倍受青睐。世界上商业化栽培食用菌多数源自中国,中国菌蕈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成为了推动早期真菌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3]。
中华菌蕈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浓郁的菌蕈文化氛围也对城市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菌蕈文化创意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以城市展园的形式展示出来,让菌蕈文化成为城市主题文化的一个代表,即可以展现食用菌产业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也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软实力,让菌蕈文化城市主题文化的名片,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城市展园的主题文化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因此其主题定位十分重要,根据食用菌的生态、绿色及其食药用特征,再结合城市文化的特点,形成食用菌在城市展园的主题文化定位。展园的主题文化定位于菌蕈文化,再加上城市其它特色文化元素,辅助以绿色、生态元素,形成“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主题。
该展园主题文化的定位体现了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城市的主题文化,应该突出城市的核心和特色元素,菌蕈文化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见证一种鲜活的生命和生生不息的信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食用菌一直伴随在老百姓生产生活之中,在贫苦的年代,没有肉类蛋白质的来源,食用菌成为了老百姓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鲜香的口感也带给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这种感觉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随着一代代菇农的辛苦劳作传递下来,“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成为一种前进的精神动力,传递出的也是一种乐观向上、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的文化传承和继承,很好地体现了菌蕈文化中的“传承生机”。
历史在不断前进,食用菌也从食药用功能衍生出了更多的应用,人们开始在家中栽培一些盆栽的景观蘑菇,用于观景和调节室内环境小气候,五颜六色食用菌盆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而在室外景观的设计中更是有许多农业观光园,已经将食用菌作为园区的主题,观光欣赏、采摘等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农业展园设计的重要内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生态环境主要由土壤、水文、植物、气候、光照和地形等因素与人及其他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存的环境[4]。而食用菌本身就体现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组成,食用菌生长在棉杆、木屑等废弃腐殖材料上,不和大树争阳光、不与农作物争肥料,与周围的花草树木“和谐相处”,体现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特点,作为“生态”的代表当之无愧。
食用菌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从园林主题来说,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食用菌自然景观的设计来展示主题;另一部分则是要通过设计师的重新造型和处理,将食用菌景观进行二次开发设计,融入各种设计理念表达出来[5]。主要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展园的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涉及展园的食用菌景观设计、食用菌景观色彩、地形地貌、水景设计、生态设计等来展现主题。
食用菌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主题内容,有通过食用菌本身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含义,根据“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城市展园主题文化,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食用菌景观的设计理念。
2.1.1 食用菌形状符号
食用菌的外形形状是其代表性的符号,不同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从小的孢子长成形态各异的造型。千姿百态的形状如果用符号来表达,会传达出不同的文化氛围,以传统的几何形态和具有曲线形态的图形来勾勒出食用菌的形状,如采用圆形符号就传递出了简洁、、完满和柔和的视觉效果,而采用正方形符号就展示出一种静态的、中性的景观效果,因此,不同几何和曲线来表示食用菌的形状,实际上是对形状的一种抽象表达,用形状符号以一种“象形”的方式来传递文化内涵,是很好的食用菌景观设计方法。
2.1.2 食用菌的象征意义
食用菌既然是绿色、健康食品的代表,其本身就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人类健康等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在我国,历史上对食用菌食药用价值的应用,也积累下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性意义,是典型的优质健康食品来源,也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重要一员,象征着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也象征着传承和继承这种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这种象征意义是长期稳定的,而且表现力强,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
展园的主色调应与主题文化保持一致,食用菌景观也要跟随“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主题文化,追求“大统一”“小变化”的设计原则,即以“统一”的主题色彩来设计景观色彩,避免造成不和谐的景观色彩;在此基础上辅助以“小变化”的色彩来显示景观个体的独特色彩。
食用菌景观的色彩中的“小变化”设计,示例见图1。
如图1所示,对于一些活泼场所,食用菌景观可以采用一些彩度高的菌类,如图1左边的新西兰的天蓝蘑菇(Entoloma hochstetteri),呈现出蓝精灵式的蓝色,给人以梦幻的感觉;而图1右边的出血齿菌(Hydnellum pecki)的彩色就像是鲜红的血点洒在白色菌盖上,高彩度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有点“可怕的艳丽”,但并无毒。另外对于展园中的一些台阶位置,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食用菌盆景摆放,适当装饰每级台阶的颜色,提醒人们台阶的存在,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公共区域,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连接私密空间,使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在平面或立体空间中上划分出不同的功能范围;在公共空间座椅、树池以及水体景观的周围,也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的景观变化来传递边界的概念。
在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的作用不仅影响展园区域内的空间感受和艺术氛围,还会影响整个展园的其它景观要素的设计方式,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3.1 不同地形地貌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城市展园一般是在一块固定的区域内,展园的设计会面对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6]。对于有起伏的地貌,如山丘和上下坡的地形,应依地形地势多设计动感和变化的景观,如在山丘低处周围摆放一些食用菌的盆景造型,在山丘高处设计休闲观赏区域,便于人们从高处向四周观望,欣赏摆放的盆景景观,一高一低的错落感,为展园赋予了动感、增添了活力;而面对相对比较平坦地貌时,由于地形起伏小,适合于摆放大中型的景观,采用蘑菇盆景的组合造型出“蘑菇花坛”“文字、符号”等来展示城市文化,或者通过不同的菌类对园区的平坦地形进行分块、隔离,增加空间变化感,划分出具有层次感的空间,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弥补平坦地形引起的视觉上疲劳和安全感的缺乏。还可以利用平坦地形的优势,设计标志性菌园景观,以标志性的食用菌景观设计来集中体现“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主题文化。
2.3.2 地形地貌对展园设计的作用
地形地貌会影响展园的排水设计。地形落差大在下雨或浇灌时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而在落差高度过小的平坦地面则会容易形成积水,影响道路交通。因此,应城市的展园地形设计应以小坡度地面为主,坡度一般在2°~5°,景观场地坡度小于 8°。
地形地貌对展园的观赏美观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大型景观和中小型景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辨识度,其景观美学特性应在展园设计中进行层次化阶梯式设计。以景观常涉及到的小尺度地形为例,地形落差大的给人们带来的是快节奏、动感有起伏感的美;而落差小的或平坦的地形,则给人们带来空间上的低节奏、宁静的美。
地形地貌对展园的小气候环境也会产生影响。通过改造地形创造的局部小气候环境能够影响光照、风向以及降雨量。向阳的坡向因接受的太阳光比背阳的地方接受的多,所以气温高;封闭的环境由于风速的降低温度亦会比开敞的空间高。多数食用菌都喜欢散光、潮湿的生长环境,而多数的观赏花卉等景观植物却喜欢阳光,将这两种类型的景观植物进行搭配,就可以形成一个局部环境内的小气候,在高大的阔叶植物下有食用菌盆景,一个遮光,一个保温,相得益彰,在这个小气候环境中,对各自的生长都有益处。
展园的水景景观一般常见的有跌水景观、涌泉景观、瀑布景观和喷水景观等。水具有柔美而坚韧、质朴而灵动的特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水的形态千变万化;水的声音叮咚作响,就像是一曲美妙的乐章;水的色彩五颜六色;水的倒影色彩斑驳、美轮美奂。有水就有了灵动、有水就有了活力。水对于食用菌“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主题文化来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元素,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神的功效。
菌蕈文化体现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以绿色生态、继承发展的文化交融的文化理念,成为了未来城市的新文化名片。以菌蕈文化建立的城市展园,是一个集中展示菌蕈文化的场所。以“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菌蕈文化,对食用菌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开展研究,从食用菌景观的设计、食用菌景观色彩、地形地貌、水景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从设计学的角度讨论了展园的设计方法。将食用菌景观与展园其它景观融入主题文化开展设计,力图表达出“传承生机、生态菌园”的菌蕈文化主题,体现食用菌文化底蕴,彰显城市形象和魅力,直观展现一个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和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