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超(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古今中外,对于中庸思想的研究不尽其数,而在外国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是比较初始的。中庸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追求,也是他用来判断善恶的标准,更是他用来衡量德性和实践的准则。笔者认为,了解和把握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很有必要。他倡导的中庸思想基本内容和其所提倡的方法,无论对人们伦理思想境界的提高,还是对当今社会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和今天,有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和伦理思想的讨论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其中,关于中庸思想的讨论更是经久不衰。许多专家、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出发,谈谈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现代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里,中庸思想居于核心地位,是最高的善。中庸不是折衷主义,它只在德性的意义上使用。中庸以适度为原则, 贪得无厌和无动于衷都是恶习,必须依靠人的理性不断去克服。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人们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与行为,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自始至终保持适中的原则。”亚里士多德曾用过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介绍他的学说。一个是艺术及工艺的比喻,一个是医学上的比喻。好的艺术品不能增加和减少一点东西,多一点或少一点修饰都会破坏作品的美感;在医学上,只有适量的食物和适当的运动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不得不说,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也依然适用。
以此类推,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和情感等只有适度才会达到完美效果。每个人平时都有怜悯、恐惧、愤怒等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些情绪需要适度释放,否则,过度和不及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德性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理性原则处理欲望、情感和行为。“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就既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人人都有欲望、都有情感,重要的是你怎样处理你的欲望、怎样释放你的情感。只有恰当处理好这个度,你才会把握好自己,不随波逐流、也不消极懈怠。
1.并非一切情感和行为都适度
“并不是每项实践与情感都有适度的状态。有一些行为和感情,其名称就意味着恶,例如幸灾乐祸、无耻、嫉妒,”“它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并永远是错误。”这些没有德行、受人谴责的行为,本身就是恶,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所以谈不上过度和不及。
2.中庸思想需要因人而异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不是简单相对于事物自身的算术平均数,而是相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它需要因人而异,需要相对的适度。我们不能将他的中庸思想理解为算术中的中间, 6是10和2之间的算术中道,但这并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必须采取的中道。因为中庸思想是因人因景而异的,同一件事情对一个人可能过度,但有时它对另一个人则可能不及。例如,吃一斤饭,对林黛玉来说就是过度,但对鲁智深来说就成了不及;再比如,12个小时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过多,但对于婴儿则往往不够。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吃多少是过,吃多少是欠;睡多久是多,睡多久是少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庸不是过度和不及之间绝对的数值中点,而是两个极端之间所应取的恰当的点,就现实生活在不同层面进行细致分析,他的这种思想也正是体现了他注重实践的特点。
1.首先要有判断力和知识
比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尊重事实经验。他看到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并不认为知识是决定伦理道德的唯一标准。知识固然重要,但具体的实际情况也不能不考虑。对同一个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不仅有知识,而且还有情绪、欲望等。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拥有足够的知识,更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
2.其次要有意志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行为中的过和不及、遵守中庸,皆出于人的意志。”他十分强调意志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人的意志有经过思索而选择行动的能力。人们的意志力可以决定做一件事,同样,也可以决定不去做这件事。道德高尚的人,有时不见得有多少知识、才学,但是他们却往往有着十分坚强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便决定了他们可以克制欲望或激发情感,从而做到“中庸”。
3.要牢牢把握自己
人有意志,行善、作恶都由人们自己决定,所以在实际行为活动中,牢牢把握自己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会吸引我们很多的注意力,人们往往因为这些诱惑和暂时的利益而没有把握住自己,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这就提醒了我们,在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时,我们应该既不过分追求物质、又不消极懈怠,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把握好自己。
注重实践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一大特点,而中庸思想又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核心方法,虽然他与我们相隔2300多年,但他的中庸思想却依然能触及到我们当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中庸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把中庸思想作为实现和谐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正确统筹和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存。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原则,可以说是指向美德的路标。”企业者只有拥有了中庸这种美德,他才会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各种利益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比如,许多企业不顾后果向河流、江海里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严重污染了水源,甚至出现了“癌症村”、“垃圾山”等严重后果;向大气中排放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气,破坏空气质量的同时,也危害着人类健康。基于这些现象,我们就要学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牢牢把握住自己,追求物质财富要掌握好度,克制自己膨胀的欲望,不忘初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每个人都会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我们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不是要以他人的痛苦作为代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是永久绝对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过一次错误就判他死刑;也不能因为这个人曾经有过一次贡献而永远赞美他。我们应该学会用“中庸”方法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做出相应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当多种角色,采取多种行为,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把中庸思想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到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理性地把感情、欲望和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则有助于我们冲破传统思维的定式,提高自身的判别能力,从而更理智地透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水平和生活质量,正确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要认识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的渺小,不自大狂妄,又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不忽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容面对得失,这样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借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哲学,既做到不极力去追求物质生活,又不应毫无进取心和自甘落后。另外,“中庸”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种境界去不断追求,而不是把它当做知识去刻板遵守。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名利而奔波,遇到小的遭遇就惴惴不安,心绪不宁;遇到大的挫折就万念俱灰,心灰意冷。也许在面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时,我们应该学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哲学,凡事讲究适度,豁然一点,看开一点,寻找一种心灵的解脱。这并不是消极待世,而是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世间万物。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思想。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总体布局和谋划,勾勒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速度等重要理念,这些理念与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和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急功近利、寅吃卯粮、顾此失彼。人因自然而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永远都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大自然有时间恢复元气,避免因过度开垦而造成生态灾难。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人们用理智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与行为,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自始至终保持适中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