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音乐节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节拍、速度、时值长短的感知,促进了自身音乐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借声势、敲打乐器等形式表达节奏,能锻炼肢体的大小肌肉,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本文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探讨音乐节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实践,为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音乐节奏在操节中的运用。根据每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声势律动、乐器节奏等编排到早操当中,以增加早操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晨练活动的积极性。如小班的《彩虹操》,设计了拍手、拍身体、走圆圈等动作,让幼儿跟着音乐运动。
在音乐的选择上,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早操都将音乐节奏和声势律动结合,以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替代了传统的早操。在晨练中,幼儿的身体得到了积极锻炼,心灵也获得了音乐节奏和律动带来的愉快体验。
音乐节奏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首先,在音乐表演活动中的运用。教师在各班音乐表演区投放不同层次的图谱、乐器和音乐。如在小班的音乐表演区投放了以实物或乐器图片呈现的音乐节奏图谱。教师投放的图谱、乐器和音乐都是可变化的,幼儿既可借助现有的材料重复、再现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加入自己的构思和生活经验,创造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次,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教师灵活地把音乐节奏渗透其中,将不同的乐器、节奏图谱与音乐集体活动的不同环节融合。如音乐集体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会用玩偶、乐器等不同的道具摆放出不同的节奏型。随后,教師引导幼儿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身边的乐器,将这些节奏型演奏出来。这种具有动感的导入形式,既能实现音乐节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也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音乐节奏在户外活动中的运用。首先,在户外体能活动中的运用。第一,户外活动热身部分。教师以节奏感较强且富有浓厚趣味的音乐带领幼儿做准备运动,引发幼儿参与户外运动的兴趣。第二,户外活动进行时。教师把音乐节奏的快、慢特点,与小、中、大班动作发展的走、跑、跳、钻等体能活动相结合,这些音乐节奏或作为背景音乐,或作为户外体育游戏的辅助材料,融入体育活动当中。第三,活动结束部分。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幼儿的身心逐渐平静下来,更好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其次,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运用。大自然本身就蕴含着风声、树叶的沙沙声、鸟叫声等,为了满足孩子对声音、节奏的探究,幼儿园在户外墙壁、栏杆、空旷的草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图谱,各种锅碗瓢盆、竹子、水管以及节奏乐器等不同材质的敲打材料。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以自由体验在不同材料上敲打出来的声音和节奏。
音乐节奏在室内外活动过渡中的运用。教师选择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音乐节奏型,配合各种生活乐器、奥尔夫乐器,以语言节奏、音乐节奏、声势节奏等形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如室内外活动后集合时,教师用乐器演奏出鲜明而急促的节奏型。乐器优美的声音代替了短促而尖锐的哨子声,幼儿在室内外活动的过渡中也得到了音乐美的情感体验。
将音乐节奏运用到一日活动中,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和感受节奏美、韵律美的机会,还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音乐节奏的融入使幼儿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转换中,减少了过渡环节中枯燥的消极等待,实现了一日活动各个流程的顺利衔接。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