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开放阅读

2020-03-23 05:58冯玉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议论文文本素养

冯玉兰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就是阅读教学,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我们农村小学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因此,作为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课文、聚焦文本,学生在领会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要激活自己的情感,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一、预习自读,走近文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的预习自读,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在上课时聚精会神,笔者要求他们先预习自读,走近文本,提出问题,听课有的放矢。自读预习是走近文本,搭建读者解读文本桥梁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写下见解:“《山中访友》这篇抒情散文富有想象力,构思奇特。读了它,我仿佛也在山中游历了一遍,享受着这美妙的一切。”

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鸟一虫,在我们眼里,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甚至有学生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运用作者这种写作手法,写出了这样优美的佳作:“我是一条快乐、幸福的小溪。我在这座山上流淌着。清晨,山中的小动物们还在熟睡着,我轻轻拍打着溪边的小花小草,让它们从美梦中醒来。我看着大地奶奶、树木爷爷、蜜蜂姐姐、青蛙哥哥……我把溪水泼向远处,泼到树木爷爷身上,让它看看我是多么健康;泼到大地奶奶身上,让它吸收一下水分;泼到花儿姐姐的花瓣上,让它显得更加耀眼美丽……”

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交流,走进文本

我们要想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话,就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写作背景、读懂作者。学生如果了解写作背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就能读懂文章。小学高年级的阅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掌握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活动中,要积极提出自己见解,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咬文嚼字、反复揣摩,通过探究交流充分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维过程,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本。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作了《为人民服务》演讲。笔者在教学时,先介绍当时的背景: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革命根据地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席号召大家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他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革命军队都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在教学时,要介绍这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学会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论点鲜明,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这个论点;论述过程严谨周密,结合当前的实际,用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革命军队如何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革命军队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要正确对待批评,要团结起来。论述过程层层深入。

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首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张思德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由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弄懂课文围绕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接着,请学生自己找出的重点句,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同桌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把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文章里一些比较难理解重点句,道理也难懂,老师要联系他们熟悉的事例来领会,使抽象的道理易于理解。例如,课文中提到的“什么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他们刚刚学过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革命先烈李大钊、周恩来总理、郝副营长,他们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学习这篇文章,使初步接触议论文的小学生,基本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以后初中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受到“三观”教育。学生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普罗大众所熟悉的,还要联系身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透彻地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精髓。

三、拓展应用,走出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收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因为所有的文本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我们还可以利用链接,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拓展阅读的材料要多元化,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也可以选用课外的作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大胆打破界限,拓展阅读欣赏的空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建立以课堂为主,以课外生活为辅的方式,把課内与课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收获阅读方法和能力,得到精神的享受,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由要他读,变成他要读;阅读成为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寻找、优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拓展应用,走出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最后一头战象》是以时间为序的动物小说。这篇动物小说悲壮感人。小说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重挂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我们在教学时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抓住战象嘎羧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领悟嘎羧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通过学习,孩子们深深地意识到生命的尊严,每一种生命都有尊严!学习了这篇课文,很多同学都有读动物小说的想法。我们趁热打铁,推荐孩子们阅读沈石溪的作品,从他的作品当中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孩子漫步在广袤的文字世界,视野不知不觉拓宽。拓展应用,走出文本,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水到渠成。

我们唯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聚焦文本,钻研文本,开放阅读,才能促使农村的孩子们语文素养迅速地提高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议论文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议论文阅读专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