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楼
最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两大视频巨头彻底将用户激怒了。
事情的经过很多人也都清楚了,就是两大视频在播出《庆余年》时,推出了50元提前看6集的超前点播服务。
此举引发会员用户的强烈不满,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变相降级,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吐槽模式。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也直指视频网站们“吃相难看”,认为视频平台强推超前点播这一服务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而更有法律行业的会员用户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先是12月16日,微博认证为律师、法律博主@吴声威wsw 在微博发文,起诉爱奇艺超前点播。而后微博博主@逻格斯logics 12月18日发文,称已经起诉腾讯,要求确认腾讯视频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下的多条条款,并赔偿经济损失500元。
对此,腾讯视频、爱奇艺两大视频巨头终于顶不住压力,相继表态。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回应称,“我们对会员的告知以及消费心理的把握上还是不够体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并提升会员的服务体验,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与贴心的服务。”
与此同时,还修改了超前点播规则,会员可提前看6集权益不变,但可享额外3元每集的超前点播权,不再是支付額外50元观看6集的设定。
但用户们并没有就此罢休,截至目前,仍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质疑视频平台知错不改。
可以看到,从《庆余年》推出超前点播服务开始,即使面对如潮水般的吐槽,以及人民日报央视这样的顶尖媒体怒批,视频平台除了表现出一点点歉意,稍微做出一点妥协之外,并没有打算彻底终止这个服务。换言之,视频巨头们心意已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视频巨头们听不见群众的吐槽和媒体的批评声吗?当然,不是。
在我看来,视频巨头们之所以底气这么硬,主要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1.争议助推《庆余年》播放量攀升,视频巨头乐见其成。
自开播以来,庆余年屡屡登上热搜。截至目前,微博话题#庆余年开播#有超过 10.9亿阅读,78.5万讨论;微博话题#庆余年#有高达59.1亿阅读,154.1万讨论 ;而#电视剧庆余年#更是有242万讨论 ,27.7亿阅读,其他诸如#庆余年居然是科幻片#、#庆余年点播模式惹众怒#、#爱奇艺回应庆余年超前点播争议#等都有千万到亿不等的阅读量。
再加上连日来,用户铺天盖地的吐槽声,更是引发了观众对这部剧的关注度,反而间接为这部剧实现了导流。截至目前,《庆余年》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29.1亿次。一句话,用户吐槽有多狠,《庆余年》这部戏就有多火。
2.《庆余年》的IP号召力。
一般来说,电视剧IP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剧本,二是演员。《庆余年》是网络作家猫腻于2017年起点中文网上架的架空历史大作,拥有众多的拥趸。再加上此前猫腻的另一部大作《择天记》的成功,更让粉丝们多了对这部剧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空前强大,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演员,既有流量小生张若昀、肖战,又有流量小花李沁、宋轶,还有演技派演员陈道明,吴刚,以及李小冉,辛芷蕾,郭麒麟、袁泉、于荣光、高曙光等中生代演员,这样的阵容组合,摆明了就是要老少通吃。
所以,可以看到,尽管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凶猛,但是一旦平台更新都是第一时间追剧,一口一个“真香”。而视频巨头们正是知道,《庆余年》作为大剧IP质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用户的吐槽影响不了这部大剧的播放量,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来回应用户的“关切”了。换言之,如果有一天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拉起横幅,号召抵制视频平台,抵制《庆余年》,那时视频巨头决然不会像如今这么淡定。
3.会员已为“鱼肉”,难以翻身。
视频平台们这次推出的超前点播服务,所针对的目标对象就是已经付费的会员用户。这类用户群体粘度高,有消费能力,对于观看体验要求高,是平台上最为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也就注定了成为视频平台最喜欢的“收割”对象。
因为,一旦成为付费用户,体验过去广告、超高清的服务之后,你很难再去忍受超长的播前广告,以及插播广告,还有低分辨率的画面。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这个道理。而视频平台们恰恰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推出超前点播这样一个让会员用户恨的牙痒痒的服务。我相信,边骂边开通超前点播服务的会员用户一定不在少数。
4.超前点播是一个重要的创收方式。
虽然目前还没有《庆余年》超前点播的创收数据,但此前《陈情令》的数据可供借鉴,有内部人士爆料,《陈情令》超前点播收入高达1.56亿。
因此,对于视频平台来说,超前点播是一个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个能够快速创收的盈利方式,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因为,视频平台们的创收压力可谓巨大。具体来看看视频平台们的财报表现就可见一斑。根据腾讯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在媒体广告收入为36.50亿元,同比下降28%,主要由于包括腾讯视频在内的媒体平台受宏观环境及主要电视剧的排播不确定性影响。
而根据爱奇艺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爱奇艺在内容成本上的支出达到了165亿元。与此同时,该季度净亏损为37亿元(约合5.16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31亿元,同比扩大19%。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顶着舆论的滔天洪水,视频巨头们依然还是面不改色,坚持将“超前点播”这一创收方式进行到底?因为需要赚钱。
视频巨头们确实需要赚钱。因为自从这个行业诞生以来,除了乐视网以外,似乎就没有哪一家盈利过。
在发展早期,视频平台主要定位是视频分享平台,没有独家版权,也没有会员收费,但是却扛不住用户激增带来的带宽成本的攀升。用户规模的越大,亏损也越来越大,视频平台们的商业模式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而在后来,随着视频正版化,视频平台集体清除盗版内容,内容采购成为了视频网站最大的成本支出。一方面用户需要优质内容,这就导致平台必须大量的购买和制作更多的优质内容来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行业内平台间的恶性竞争,间接推高了采购成本,这使得视频平台的亏损额度更大,同时也将一些没有雄厚资本作为支撑的视频平台,从市场上慢慢的挤了出去。
直到最近几年,视频行业才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即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平台之间的竞争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这反而使得三大平台之间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局面。
因为,重度追剧用户一般都会装载3个以上的视频APP,而“优爱腾”各有自己特色的内容,也就不再担心彼此之间会互相分食流量。而这也促使三家从原来的分庭抗礼,慢慢的开始走向联盟。
可以看到,作为腾讯视频出品的《庆余年》本可以独占这一优质大剧,但是却采取了与爱奇艺联合独播的方式。因为视频巨头们知道,在存量竞争的时代,联合播出比一家独播收益更大。
对于爱奇艺来说,拿到一个优质IP剧,有利于站内会员用户转化和留存。
而对于腾讯来说,更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让爱奇艺帮助其分摊一些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这部剧的影响力,为其后期进行IP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
所以,可以看到,在这一次超前点播风波当中,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坚定站在一起,从对外道歉的口径,到执行的手段空前的一致。可以说,视频巨头们已经开启了联合收割模式。
当然,视频巨头们如果想要尽快盈利,仅仅依靠收割平台上的会员用户们是绝对不够的。
说实话,经过几年的正版化教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视频平台们付费,来换取更好的服务。
截至目前,三大视频巨头们的付费会员规模已经全部破亿。
而根据爱奇艺财报显示,2019年三季度爱奇艺营收达到74 亿元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其中,会员服务收入37 亿元人民币(约合5.2 亿美元)。占比达到一半。
这已经充分表明,我们可爱的用户愿意为平台的高品质内容来埋单,并且此前毫无怨言。而视频巨头之所以迟迟不能盈利,最根本的还是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的所致。
视频巨头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并在去年已经开始开启联合打压模式,对于内容产业的下游演员片酬进行了一轮打压。去年8月,优爱腾联手6家影视公司发布声明称,其所采购或制作的影视剧,单个演员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
而在最近,2019年10月底,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3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等6家影视制作公司,共同发布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联合倡议》。倡议提出,应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长效机制,协同建立贪腐黑名单机制,若有机构或人员存在该行为,一经核实将停止一切合作。这无疑是希望能够再次降低内容制作成本。
可以说,行业发展十几年,现在的视频巨头正处于最好的收割时代。一方面竞争压力减少,用户规模稳定,可以将精力投入到优质内容制作和用户运营上,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规模扩大,流量聚集,再加上对优质IP内容的囤积,视频巨头在影视行业具有了强大的话语权,也就有了更强大的议价能力。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如果视频巨头们还是不能尽快實现盈利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商业模式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