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一隅

2020-03-23 05:57张倩
牡丹 2020年4期
关键词:泾川县仙鹤西王母

甘肃泾川,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境内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仙鹤舞。跳舞时,引鹤人(扮演广成子)在前面领舞,一群腰间套假形仙鹤模具的女子在后边翩翩起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一隅,仙鹤舞与丝绸之路之间又有怎样的文化碰撞呢?

一、平凉市泾川县历史大事件

(一)絲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平凉市泾川县是其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为:由长安出发,向西直过西渭桥后经渭城,经平陵、茂陵而西北行,至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后越梁山而至漆县(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等。因此,泾川被当地人民称为“千年丝绸之路古城”。丝绸之路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途径泾川,作为当地的一种活态传统文化,仙鹤舞至今依然活跃在泾川舞台。

(二)平凉结盟

平凉结盟是唐代最屈辱的历史事件。787年,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主盟使浑瑊在平凉会盟,并企图伺机扣押浑瑊。当时,吐蕃在军事上屡战屡败,想借此除掉唐将,参加会盟的唐朝主盟者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和诸多将士被俘。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迅速恶化,战事再起,人民苦不堪忧。《和平寰宇记》记载:“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右甲积谷川东南二十里……”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永无止尽的,一旦战争爆发,人民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三)重修西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西一里的回山上,始建于西汉,并于唐、明、宋进行多次重修。《泾川县志》记载:“北宋元宝元年,太师清河张铎重修回中山王母宫……”不管岁月如何摧残,泾川人民都没有放弃对西王母宫的修建,西王母在泾川人民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从西汉至今,历经两千多年,西王母依然备受泾川人民崇敬。

二、泾川仙鹤舞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佛教、道教多元文化共存

仙鹤舞以道教文化为舞蹈基本表现内容,舞蹈角色包括一名道士(广成子)和一群仙鹤。泾川县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汉武帝为西王母祝寿时,他所演奏的仙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广成子带领仙女乘仙鹤前来助兴。先民为表达崇敬之心,用道具仿仙鹤起舞,仙鹤舞得以流传至今。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是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仙鹤舞中,手拿拂尘,身着道袍,白发飘飘的领鹤人广成子体现出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仙鹤舞运用大量的圆形元素,呈逆时针流动。从哲学上讲,流动圆游其实是人生命的流动圆游,推广而之,是宇宙自然的游动圆游,即老子用哲学思辨阐述宇宙万物本体之“道”。

泾川拥有很多佛教文化历史遗产,如始建于隋代的泾川大云寺、泾川南石窟寺等。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泾川作为丝路要道,受其影响较大。泾川人民受道教与佛教的双重影响,因此仙鹤舞也出现了佛教文化元素。中国道教的飞仙承载着人们对长生不死、得道升仙的期望,其早期都是身穿羽衣,背生羽翼,做飞翔状的羽人形象。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佛与仙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佛教甚至依附于道教神仙在中国立足,出现了飞天题材。泾川仙鹤舞的表现内容以道教飞仙为主,以佛教飞天为辅。它们都以羽化而升的美好愿望出现于仙鹤舞中。例如,舞蹈中假形仙鹤道具的一对醒目的白色大翅膀,就是两教对“飞”的文化升华。仙鹤舞是两教文化影响的产物,同时也验证了其多元的文化属性。

(二)形而上的生命意识

泾川地处陇东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汇、纷争之地。历史上,泾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当时,道教盛行,使得“羽化升仙”观念深入人心,令人向往。服装是人们表现内心想法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服装等模仿动物行为。仙鹤舞具有浓郁的宗教意识,着重模仿动物的肢体语言,以期接近神灵,与其沟通。

(三)西王母信俗

西王母的祖庙就在甘肃泾川回山,泾川县回山王母宫是其最大的标志建筑,据《泾川县志》记载,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泾川仙鹤舞一年主要表演三次,其中两次都与王母宫有关,它是庙会上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每年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和七月十八(华夏母亲节),仙鹤舞都是庙会上最重要的环节。两次活动规模大,香客多,影响十分广泛,一般连续举办三天。泾川仙鹤舞之所以还活跃在舞台上,与当地的两次盛大西王母活动密不可分,作为庙会上必不可少的社火节目,人们早已将它看作是西王母文化的繁衍符号。西王母信俗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仙鹤舞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仙鹤舞也以一种活态符号推动着西王母信俗的传承和弘扬。

(四)模仿性的原始遗存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指出,“模仿是艺术的起点,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本质的一种能力”。汉代的“戏倡舞象”是大象舞的发展,“舞象”又称为“舞像”,是戴假面着假形而舞的人。如今的泾川仙鹤舞与汉代的像舞都为着假形而舞,渊源颇深。这种由人用假形或假面来模仿鸟兽的舞蹈表演在原始社会已有雏形,其目的是利用人装兽的方式接近野兽来获取更多食物,或庆祝狩猎胜利。

仙鹤舞中,与仙鹤动作相比,引鹤人的动作比较复杂,仙鹤动作多数模仿动物头部的一种活动——摇摆。仙鹤舞具有简单、古朴的特征,有人认为,社会发展迟缓、社会生产力低下以及与外界的隔绝使得舞蹈保持了古朴的形态与特色。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外界干扰较小,交通相对落后。为西王母庆寿的神话传说为仙鹤舞增添了神秘色彩。凡人要与天神对话,祈求天神赐予力量,因而舞蹈充满亲和气氛,形体动作松弛、舒展,比较接近自然形态,没有激烈的动作、狂躁的情绪和技巧的炫耀。单一古朴的原始遗存特征是仙鹤舞的缺陷,但又是其亮点所在。当前,原始性的民间舞蹈所存无几,人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保留其本质内核,同时进行适当创新。

三、结语

泾川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当地文化受丝绸之路影响很大。无论是平凉劫盟还是西王母信俗,都对泾川仙鹤舞影响较大。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大门,佛教传入中国,以道教为本教的泾川,逐渐出现了佛教的身影,仙鹤舞在道教文化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佛教文化元素。历史上,频繁的战乱给泾川人民造成不可磨灭的惨痛回忆,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更加在意生命的存留时间。为了愉悦神仙,达到长生的目的,人们用身体模仿其他动物动作。这种舞蹈逐渐成为特定场合表演的代表性舞蹈,西王母庙会赋予了仙鹤舞神圣的职责,而仙鹤舞这一活态民间舞蹈也将西王母神话演活、延伸。因此,泾川仙鹤舞是本地人民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一隅,更是历史遗存的文化载体。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甘肃泾川‘仙鹤舞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Yxm2019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倩(1995-),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舞蹈学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泾川县仙鹤西王母
莲花上的“不老”仙鹤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美丽的仙鹤
女娲补天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狐狸与仙鹤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