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越华
摘要:在媒体融合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正在向着新型媒体一步步转变,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技术新手段新生事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2018年11月8日,全球首位智能主播“入驻”新华社,这对人类主播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认为只有理性看待AI技术,把握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在锤炼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在拓展自身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钻研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从容应对新技术的到来。
关键词:AI主播 媒体融合 播音主持
2018年记者节,对于广电行业从事播音主持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应该是震撼的一天。这一天,让很多“安稳睡觉”的职场人惊醒!新华社联合搜狗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
广播电视新闻主播职业面临挑战
从官方发布的视频来看,AI合成主播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机器人播报新闻的刻板认识,他不仅高度还原了真人主播的表情、动作、语态,还将真人主播的新闻播报能力复制了出来。AI合成主播原型——主持人邱浩在发布会现场也不禁感慨:“一个真实的主播,站在现在这个地方来主持一个合成主播的发布会,而且还要向世人去宣告,这样一个合成主播有多么的强大,简直虐心!”
邱浩所谓的虐心,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可谓感同身受。众所周知,新闻播报对新闻主播的要求极高,不仅要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水平、专业的新闻素养,还要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一位优秀主播的培养往往需要数年乃至十余年时间,成本很高。从个人学习角度,每一位从业者都要经历从声母、韵母、声调、气息等的基础训练,到语流音变、轻重停连,稿件把握再到实战实践。在专业进阶的过程中,每一位从业者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与锤炼,才能取得从业所需的汉语普通话“一甲”证书和播音员主持人从业资格证。
而现在, AI合成主播需要的只是将文本输入系统,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新闻视频。不仅如此,还可以做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止地工作,并且不会生病,没有情绪和抱怨,更不需要面对人类主播需要面对的诸如结婚生子、身材走样等问题。2019年6月6日至8日,第23届国际经济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新华社、俄罗斯塔斯社和搜狗公司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位俄语AI合成主播。这说明,AI合成主播未来在国际范围内的运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国家和地区限制,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新闻信息。
不仅是在主播岗位,早在2015年,腾讯就开始应用机器人写新闻稿件。而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今日头条”的新闻机器人“张小明”在13天内,撰写了457篇包括消息、简讯、赛事报道在内的新闻稿件。2秒钟成稿、拟人化语言、智能配图……可以设想,如果新闻采编流程变为机器人写稿,传输给AI合成主播生成新闻音视频,最后通過大数据终端计算分发给用户,那新闻传播中的大部分工作就可以被替代。
理性看待AI智能主播
综合回看AI技术的产生和运用以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看法,经历了最初的技术崇拜到心理恐慌,再到理性运用,以及深入地探索其更广泛运用的发展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论哪个行业,简单、繁复的工作终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如果新技术广泛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等各环节,新闻传播效率和时效性将大大提升,制作成本则会大大降低,新技术会助推行业发展进步。
所谓拥抱新技术,就是更加良性与紧密地与其协作。AI技术可以使得单纯的见字发声的工作成为常态,也能实现对某一特定人物声音的模拟。例如《创新中国》的AI配音对已故配音大师李易的配音模拟,或者在“得到”等APP中,利用AI技术,模拟老师的声音进行音频授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能力还会得到新拓展。
相较于AI智能主播而言,真人主播的优势不可忽略。新闻主播在播报时不仅在传播新闻信息,更是在与受众进行观点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针对某一事件,新闻主播会有其立场和观点;在灾难发生时,新闻主播会自然流露出对于不幸的悲悯与同情;在节日来临时,新闻主播会以一种欣喜昂扬的姿态面对受众。这些观点、情感、表情、语调,AI合成主播可以模仿,但终究缺少一份来自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同身受与共鸣。
例如,近期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就是人类主播在新闻播报之外的一种拓展。2019年8月15日,主播海霞就发表了《内地记者遭香港暴徒殴打 我内心在滴血》的评述,这一评述针对当天播出的《新闻联播》中的“央视快评”进行。评述中海霞表示,记者“付国豪有情有义有担当,我们为你自豪。”“相比之下,部分香港记者、媒体就有如‘过街老鼠,我们送上一句话:‘shame on you !”。她的表述既站在一位国家级主流媒体主播的角度,又以其鲜明的个人表达风格,显示了她个人的态度、观点及看法,这样的评述是智能合成主播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AI合成主播无法替代真人主播。我们唯有理性分析,客观面对才能真正无畏地去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修炼提升自我 拥抱AI智能技术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AI合成主播还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主播,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必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更深度地融合到媒体行业中。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在讲话中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说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已经成为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也必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媒体新闻信息采集的各个环节。
处于媒体信息生产环节中的新闻主播和主持人,首先应该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以新时代的眼光去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把自己主动融入到新媒体的大环境中。
加强自身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基本技能的锤炼。普通话水平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是播音主持业务发展的根基,也是进行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载体。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全面丰富的文化功底、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或端庄沉稳或诙谐幽默或知性大气或引领潮流的个人风格,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行业内发展的必备专业素质。这些基本功以及专业素质能够让我们遇事沉着冷静,面对突发性事件能巧然面对,文思敏捷地把控现场局面。
对于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除了播报新闻陈述事实的功力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态度、观点的表达以及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正如之前论述中提到的,新闻评论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树立自己的主持和新闻评论风格,用心用情进行有血有肉的观点表达与情感交流,才能提升人类主播的核心竞争力。
播音主持的一部分工作其实是在进行艺术创造,也就是说,在针对一部分需要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艺术作品中,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播音主持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从而提炼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创造。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独立、纯粹、高級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艺术创作的过程及成果不会被替代,对于这一行业的热爱不会被替代。
结语
在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把握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在锤炼业务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在拓展自身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钻研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更加便捷、高效的传播方式上下功夫,在如何让受众和用户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人想看、能看、看得明白,不断提升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大理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
1.《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亮相!现场真人主播直呼“虐心”》,http://news.youth.cn/gn/201811/t20181107_11778203.htm2,2018/11/18。
2.赵禹桥:《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17/0111/c409691-29014245.html,2017/01/11。
3.《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