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对双创的认识、课程体系、资金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同年我国举办了专门以大学生为参赛群体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政府之所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此重视,是因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经济环境和时代背景,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优化资源的配置,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传统行业焕发生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催生新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获得资金、政策和智力支持,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很多高校未能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没能深入认识“互联网+”的真正内涵,以致于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理念与需求的错位。一些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视其为边缘课程,不能有效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造成学生无法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意义,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个别学校举办了一些创新创业比赛,但是很多项目和所学专业不符,不能学以致用;还有一些比赛因为学校不重视,没有相应的硬件配置,在实际比赛过程中造成了弱者恒弱的局面。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却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一是,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实操性强的课程,理应加大实操课的比例,降低理论授课比例。很多学校受师资、场地、硬件、资金等条件限制实操课程的比例非常低甚至没有。使很多的教学环节无法顺利开展。二是,创新创业课程是一套系统的课程,涉及到就业、创业、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很多学校只设置一门课程,这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创业、就业等一系列的基本概念。
(三)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的缺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高校由于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但不给予其资金的支持,致使学院无法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先进的教学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一些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缺乏资金支持。部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会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费、实验耗材费,但无法提供初期的创业资金,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致使一些前景良好的项目无法孵化成功。还有很多高校对于培训费、耗材费也无法提供。
(四)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具有专业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高校数量较少,很多学校的双创教师是由辅导员来兼任的。条件好一点的高校会给辅导员提供参加双创培训的机会,但是时间一般情况下比较短,学不深,学不透。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就是辅导员本身事务性工作比较繁忙,能放在教学上的精力就会十分有限。再者,辅导员在指导创新项目的时候很难和学生的专业相契合,无法提供专业指导。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端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端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将双创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进行普及,在课程建设上要下大功夫。广泛地进行双创宣传,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学习双创的浓厚氛围,让同学们知晓“互联网+”、“挑战杯”、“学创杯”等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引导同学们广泛地参与其中,并且鼓励同学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开发和专业相匹配的双创项目。鼓励教师要多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具、软件使用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手段、方法,满足教学需要。
(二)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要依据“互联网+”思维,构建专业与双创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入“互联网+”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发现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产品、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创造,甚至可以跨学科、跨系、跨学校组建团队,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丰富双创课程的内容,将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教育、模拟经营、财务管理等涉及双创的课程融入其中,使学生得到整体的锻炼和提高;第三方面,增加实操课程,降低理论课程的讲授,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讓课程的效果更佳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三)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开展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力度,主要用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建设多功能实训教室、模拟经营实训室、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展厅等功能性教室,每种教室都承担着特定的教学任务,缺一不可。尤其是多功能实训室和模拟实训室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实际,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第二,给具备发展潜力或者参加比赛的学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研发、生产、项目的打磨等环节;第三,每年划拨一定资金支持老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教学能力;第四,邀请学术专家、企业人士来校指导、教学的咨询费用。
(四)打造高效的师资队伍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高校教师的思维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做到两个“与时俱进”。第一个是教学思维要与时俱进,需要高校教师的教学思维与“互联网+”的创新思维相契合,把出现的新内容、新方法融入教学当中,经常性地对教材、课件、教法进行梳理,始终保持一种破旧立新的思维状态。第二个是教育手段的与时俱进,需要高校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技术,加速教学手段的改革。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也可以开展模拟经营活动,感受真实的企业经营氛围,还可以开展赛前训练活动、邀请专家参与项目打磨。
作者简介:陈云尚,1981年生,现工作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