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宜 王伟伟 陈颖燚 迟晓萌 张恺彬
摘要: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城市管理观念陈旧、有效监督机制缺乏、宣传手段单调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产业链匮乏等问题,是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市民层面及政府层面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策略。
Abstract: Residents' poor awareness of waste classification, outdated urban management concepts,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s, monotonous propaganda methods, and lack of a waste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industry chain ar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waste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domestic waste from the citizen level and the government level.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对策
Key words: city;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wast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5-0061-02
0 引言
目前,垃圾分類已在国内一线城市普及并被具体执行,而在国内二线、三线城市的推广工作仍存在巨大阻力。本文首先阐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其次剖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
1.1 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资源优化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表明,居民对城市生活垃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们意识到垃圾中可能含有可回收利用资源,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城市生活垃圾是无用的。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新陈代谢的产物——生活垃圾明显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口早期消费的产品中,由于人口少,消费量相对较低,居民消费品多为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产品,因此,废弃物主要来源于自然资源。
但是,工业技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造成人口数量激增,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与化学相关的合成产业的进步;另一方面,越来越来多的合成产品已成为人类消费品,然而自然界中可能有且仅有少量的合成产品,甚至根本不存在,因此难以被自然所分解,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
1.2 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尽管垃圾处理技术种类多样,但是相关实践表明:垃圾处理技术因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而有区别,且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和极大的缺陷。囿于混合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单一的垃圾处理方式会显得顾此失彼。因此,可以通过推行垃圾分类的方式提高垃圾处理的有效性。
1.3 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可持续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目前,不断增加的垃圾产量、错综复杂的组成成分,正在破坏生态及生活环境,如果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就不可能满足建立生态文明的需要。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再利用可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垃圾数量,有效降低城市垃圾带来的威胁。简言之,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优势,也是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分析
我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有十六年的历史。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尤其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活动,也都相继出台了大同小异的垃圾分类手册和垃圾分类的落实方案。然而,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城市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效果不明显、“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之中。主要原因是:
2.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部分居民缺乏环保意识,认为垃圾分类应该由政府管理、由政府承担,从而将自己置身事外,不积极致力于垃圾减量化或者资源化工作。
2.2 城市管理观念落后 囿于没有分类清运,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清洁工人却将垃圾混合收集,这样的收集方式会挫伤居民分类的积极性,觉得自己将垃圾分类是徒劳的,因为最终都会混合在一起收集。即使实行了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如果缺乏后端处置的配套建设,分类收集和清运的生活垃圾最后还是混在一起填埋或者焚烧,也无法实现垃圾分类的目的并最终影响居民的分类积极性。
2.3 缺少有效监督机制 虽然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已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落实了相关制度,但多数居民仍然以混合的形式把垃圾扔进全天开放的垃圾桶里。虽然垃圾箱上有分类标志,但不按分类标准随机放置垃圾并不受处罚,所以居民不会特意关注是否需要分类。
2.4 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手段简单 一般来说,只限于热心志愿者提供的指导以及相关手册和指南,大多数社区的宣传工作还没落实,使得居民对垃圾分类了解甚少。例如,剩有调味酱的玻璃容器、被油污沾染的纸张等都不属于可回收垃圾,而很多居民对此并不熟知。
2.5 缺乏垃圾分类回收产业链 研究开发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资金的周转期较长,无疑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很多企业不愿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城市卫生管理体制已经过时,中小企业也难以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因此阻碍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公共事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动机也受到阻碍。
最后从操作层面来说,垃圾分类的管理者并没有相应的执法权。
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升策略
3.1 市民层面
3.1.1 统一思想、加强宣传 城市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时,必须坚持源头分类为主,后端分类为辅。居民作为生活垃圾生产的主体,必须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垃圾混合收集的看法。确保大多数居民熟悉垃圾分类法,同时充分认识到废物收集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成败与居民素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宣传引导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针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可通过包括互联网、电视、海报在内的各种媒体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3.1.2 先易后难,分阶段循序进行 垃圾分类具有公众性,每个人都得参与,这就决定了垃圾分类的长期性,所以必须按“由简入繁,逐渐推进”原则进行。两分法是最简单的垃圾分类方式,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如果在垃圾分类的初始阶段,就要求居民按复杂的标准进行分类,会增加居民的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让居民在源头上完成对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分类,可以避免交叉污染。目前国内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的技术比较成熟,且设备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可回收资源以低成本的技术手段从干垃圾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目标。由于居民源头产生的垃圾中湿垃圾的比例高达50%以上,所以如果能将湿垃圾进行有效处置,定能大幅度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目标。
3.1.3 强制分类的主体先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后普通居民 城市在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时,先从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做起,强化公共机构以及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垃圾不分类则不收运或者加收高额生活垃圾处置费,对于乱抛乱弃垃圾的企事业单位加大处罚的力度。要对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每个职工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与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并把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带回家中。当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中开展时,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员工要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自愿宣传员和好榜样。
3.2 政府层面
3.2.1 加强组织和领导 “上有好政策,下有好队伍”才是垃圾分类成功的保障。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务由政府人员担任,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由小组人员担任。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城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在城管局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的垃圾分类相关工作。
3.2.2 健全法律法规 加快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推进生活垃圾依法强制分类,出版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和网站建设。
3.2.3 任务分解,责任主体明确 垃圾分类涉及多个单位或责任主体,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責任和任务。例如,道路和街区委员会应与政府共同努力,倡导和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将家庭生活垃圾按照要求投放到规定垃圾桶内。环卫部门要及时完成垃圾收运工作,及时向居委会报告实施垃圾分类不到位或者不进行垃圾分类的社区,并监督垃圾处理社区的工作。政府其它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本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和对本单位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由城管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教育局负责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和对学生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部门负责通过媒体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团委负责垃圾分类自愿者的组织发动工作;住建部门作为物业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在前端分类工作中应发挥更重要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3.2.4 适当提高垃圾处置收费标准 按“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生活垃圾按量征收是一种最合理的收费方式,也是生活垃圾减量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这种征收垃圾费的方式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太高,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居民意识达到一定程度。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可考虑适当提高目前向居民收取的垃圾处置费,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
3.2.5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中国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的企业在垃圾分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技术和管理手段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时,可考虑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将这些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垃圾分类的经验与城市现有的环节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生态压力逐渐增大。各国更加重视生活垃圾引起的污染环境、挤占土地、浪费资源等问题。从源头上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首选方案,首先,限制过度包装产品的生产;其次,倡导居民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欠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职能的缺失等导致了城市垃圾分类难的问题,本文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城市垃圾分类的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晓霞,谷树杰.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与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3):67-70.
[2]高秀红,杨春维,田雨,等.四平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2):89-94.
[3]房琦,符玉葵,王克一,等.中小城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以衡阳市为例[J].长江丛刊,2017(3):122-123.
[4]乔露.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实效调查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