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小姑娘晴天,放弃上海朝九晚五的高薪白领工作,回到乡下老家,用了三年时间,年销3000多万崖柏木雕。多次被媒体报道,当地木雕业内称她为“崖柏大王”。
晴天生长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县城,被世界工艺组织多次评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福建仙游。这里有上千年的木雕文化,木雕之乡的美誉传遍中国,晴天说:“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手艺精华,我想让更多人喜欢它。”
女承父业
我是晴天,今年27岁,从小喜欢书法和中国传统的东西。三年前我放弃上海的设计师工作,回到仙游老家,做起了木雕。仙游有着千年的木雕制作传统和众多木雕手艺人,我父亲就是其中一个。严谨守旧的父亲做木雕有40年了,靠着这门手艺撑起了一家子的生活。父亲手上有很多刀疤,都是干活时留下的。他知道做木雕的艰苦,不想让女儿再吃这个苦。
我们争吵过很多次,拗不过我的犟脾气,父亲最终答应了我做木雕并跟我约定:一年内不能盈利,就要我回上海老实上班。父亲的厂主要做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等比较名贵的红木木雕。我决定从太行崖柏切入,是因为两点:一、太行崖柏有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二、太行崖柏每一块原料都独一无二。在石缝中夹生的崖柏,树根、树干,吸天地之精气,形成了其飘逸、弯曲、灵动的造型,被誉为崖柏中的至尊。
所有的木雕都是从选料开始的。挑中一块好的料子,一件作品就成功了一大半。崖柏毛料场经常有人为了抢同一块料大打出手。太行崖柏主要从形态、纹理、油性去判断料子好坏。崖柏毛料被外层泥土、表皮包裹,所以买料跟赌石一样,赌性很大。
第一次去崖柏毛料场,是一个大夏天的中午,我穿着裙子去选料,被赤膊上阵的男同胞们嘲笑我是来打酱油的。我自信满满地挑中的一根料子,带回去把泥土洗干净发现里面全是坏的。我当场就急哭了,买这根木料花了6000多块钱,是我当时两个月的工资,一下子变得分文不值。
选好料,清洗干净,就要开始设计和打胚。每种题材都有自己的美好寓意,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木雕文化。师傅们会依据原料的形态,构思雕刻的主题,顺其势,依其形。崖柏根雕,七分天成,三分手艺。有部分好的随型材料经历大自然成百上千年的洗礼,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慢慢跑才跑得远
做木雕的本质就是做人,要沉下心不断学习。吃了不少亏,我学会倾听师傅们的经验与意见。为了更方便与师傅们交流,我握起刻刀体验雕刻细节,手指经常被割破。那段体验一线生产的时间挫折感太强了,几次想放弃,好在都坚持了下来。每一行业都有自己不光彩的潜规则和黑幕,崖柏木雕也不例外。比如有的厂家用四川崖柏假冒太行崖柏,把新料生料当老料、陈化料卖。
有一次,一个老客户邮回来一件手臂折断的寿星翁要求退货。调查后发现,原来师傅制作时不小心弄断了寿星的手臂,竟然直接用胶水黏回去。我当即给客户退了货款和邮费。师傅们很不可理解我的做法,他们认为整个行业都是这么做的。我性格比较较真,客户选择信任我们,我们不能糊弄任何一个客户。这一次我发了大脾气,要求师傅们在自己的作品上簽质量承诺书,保证每个作品都有底可查,便于奖惩分明。
加强品质管控后,我们小作坊的作品越做越慢,产量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却是客户越来越多,口碑越来越好。世界就是这么有趣,我们慢慢跑,却比同行们跑得更快,更远。后来,业内同行们竟然给我这个不足160厘米高的小女生,起了个“崖柏大王”的外号。
我觉得没有那么神奇,我们不过是死磕每一个作品的细节,坚守着每一句对客户的承诺而已。用心自有回报,对产品细心,对客户交心。今年是我回来的第四个年头,团队由当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20多人。在挑料、设计、雕刻、打包上进行了专业分工。当时的小门店换成了大展厅,我也从生产一线中走出来,专门负责接待来访的客户。很多客户第一次过来,看到我本人都会惊讶地问:你就是崖柏大王?
现在只要有空,我还是会去毛料场逛逛、和师傅们讨论每一个细节的改进。看着我在坚持中走出了自己的路,父亲再也没跟我提回上海的事。我对从事木雕的想法,也不再是单单的为父亲分担。现在我想去传播木雕艺术和文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门手艺。以前买木雕主要都是父辈那一代,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木雕,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也许这就是一种传承。
据《书法报》整理(口述:晴天,整理:风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