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石
北京卫视热播的连续剧《安家》,很接地气。房屋中介,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行当了。无论你是买房卖房,还是租房赁房,你都绕不过去这一帮子人。近十几二十年,除了尚未成年的小朋友,大概没人不接触不了解他们。然而,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为生活而打拼,为亲人而守护,对同事友情相助,对邻里施以援手,他们美好可爱的一面,倔强而坚守的职业精神,我们的确了解得不多。借助《安家》,观众不仅了解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行业的种种正能量,也了解了其间的波诡云谲、神秘莫测、似是而非。
但是笔者在观剧中却常常有一些不安浮上心头,挥之不去,不吐不快。
尽管“安家天下”里的房屋中介们几乎都是出身普通家庭,甚至使贫困家庭,如山沟飞出的凤凰房似锦,“壁橱公主”朱闪闪,蹭饭吃剩菜的娄山关,但他们的言行和做派许多时候却是截然相反的“高级”,谦卑与高傲的脾性在身体里并不和平共处,而是飞来撞去的,导致一系列失真违和、自相矛盾。
难怪有评论称:国产行业剧很少有设定合理,主角智商在线的。就算有,也得被剧情的各种跑偏和“过度发挥”亲手糟蹋了。直到原本老实人的男主被“绿”,原本雷厉风行的女主以“又一个樊胜美”的称号登上热搜,被出轨的原配一巴掌扇到卖给小三房子的中介脸上……
失真违和的情节和人设,其实反映出创作者尤其是编剧的种种矛盾和跑偏。
店长抢店员单子、中介自掏腰包改造二手房、上班时间给客户连打十几个电话、让孕妇住刚装修完的房子等情节,被观众质疑太悬浮太虚假。
留沪的清贫博士夫妻,该不该为了二胎拼命换大房子;节省了一辈子的公婆全款买房,该不该放怀孕儿媳的名字;从第三集开始,“5分钟卖房、30分钟办公室斗嘴”;到了第五集,剧情直接变成了罗晋饰演的男主角徐文昌,前脚假离婚买房,后脚被带鲜肉回家的前妻戴了绿帽,因为只有这样,“无家可归”的男主角才能顺利地和女主角合租,则被网友质疑强力注水。
该剧最大的跑偏出现在剧中两极人物的塑造上,高富帅们一律高大上、很养眼、匆匆而过,留下或美好或有病的印象;一些“小人物”则得陇望蜀、充满劣根性和种种原生“不堪”,比如房似锦的妈,一个山沟里的五个孩子的母亲,却集合了民国以来乃至上千年历史中城市乡村的各种劣根性,望之而灵魂出窍。且这种人物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多个,比如那個撒泼打滚的揩油抗拆老太太,据说有真实的生活原型。
笔者并不否认种种生活的真实,但作为艺术创作,把种种所谓“生活真实”尽数捏合到同一个或同一类人物,乃至同一类故事情节、同一个艺术作品之中,则显然是不真实的,更有违艺术创作之规律!
笔者仿佛看到创作者宅在家里对着闪烁的手机屏幕杀伐决断、灵感频现的凌厉目光。如此创作状态,又如何能不跑偏。
咱再说说细节。房似锦出身山沟,是被饿大的、打大的,剧中反复施以笔墨,唯恐观众记不住这一人设,编剧究竟是想要告诉观众什么呢?她是出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吗?是什么造成的这种贫困?如此过度描写,刻意展现,已经失去了塑造人物的必要性。
房似锦是穷不假,她渴望金钱,但她人穷志不短。反复去展现她的吃相———狂吞海塞撑破喉咙吃包子法、摇头晃脑巨鲸吸水吃面条法,到底有何意义?有多大真实性可言?难道就是为了配合她妈妈古今大全的劣根性出场吗?还是为日后人物绝地反转做好铺垫?
据说《安家》的原版是一部2016年的10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紧紧围绕地产公司卖房子展开,北川景子饰演的女主每集至少要卖出一套房子,而《安家》把集数延长到了53集……
常言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编一部剧,能不能不搞成隔夜折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