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2020-03-23 06:00廖小保
考试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对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求,尤其是核心素养方面,需要多方面、多维度整合资源,最大限度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去挖掘学生潜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如何将这种思路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入手,从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和现实要求、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改革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改革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以江西省莲塘三中为案例,对如何开展中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体系构建

一、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客观背景和现实需求

现行的课程体系架构和课程建设目标定位较为狭隘,以升学为目标的宗旨使得教材的设置不甚科学,没有实现与学生的身心和知识结构的无缝对接。课程结构相对封闭并且显得单一,课程的组织实施也是倾向于保守传统,依然停留在教师单向性讲述为主的方式,没有真正以学生参与为中心任务的授课方式,课程的评价依然处在以文化成绩为主的窠臼中,并且只停留在学科知识培养的视域里徘徊不前,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层级等方面的差别。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解决问题的素养与关键能力。”它对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甚至实现个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保障。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的具体深化。它致力于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目标的价值导向,将学校教育工作从以往盲目追求高分外向性转向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内向性。这也就是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或品格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 构建具有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教育可能是增强人所有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育该怎样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合格人才,教育界需要制定一个客观合理的参照。把核心素养作为此次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目标就是在于高端人才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建设,就是尝试以统整的思想来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在“特色立校”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探索符合自身的特色课程体系,莲塘三中在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基础上,开始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运用核心素养新理念、新理论来设计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最主要的教學组织形式之一。出于教学等方面需要,莲塘三中的基础课堂将立足于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逐步的转变。学校也相应地根据核心素养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素养。在这方面,学校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的组织上,着力于选取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去创设相关教学情景,或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来创设学习情景,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拓展型课程校本化的研发和组织实施

对于课程体系和课堂操作的转型来说,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它既要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莲塘三中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开设国学、体艺等课程,例如“汉服礼仪文化”的课堂,让学生了解古代服饰和礼仪的同时,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视野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不仅如此,学校开发出该学科相应的校本教材,作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教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校针对我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编纂了一套3分册的国学教材,并以故事的形式,穿插着历史文化和人物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经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国学兴趣和爱国素养。同时对相关学科的课时不足及教学断层现象进行及时弥补。例如,学校国学校本教材,以历史人物为纬线,讲述了包括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大帝等历史政治家,商鞅、王安石等政治改革家,以及司马迁、李白、苏轼等文学家,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向学生全方位地展现了江西的历史和文化精粹,提高了学生对江西的历史风物、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我校还以课程开发为主要途径,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为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我校体艺处研发了《书法硬笔教程》校本教材,教材以基本笔画训练入手,按照学生训练特点,由浅入深地编排出汉字硬笔的全过程。教材中还展示了我校教师的优秀代表作品,给学生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教材既有普遍性,又结合了我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校第二课堂的开设,也是课程体系改革最鲜明且最具特色的措施。我校第二课堂内容广,特色鲜明。既有基础文化兴趣班,又有国学课堂、体艺兴趣班,而且还有校外实践拓展课。开设第二课堂,既有效地补充了基础文化课程单一性的不足,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秉承“多样办学、特色发展”理念,利用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优势,明确艺术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打造“全面育人,特色成长”的艺术育人品牌。为此,我们开设了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播音主持、形体舞蹈等艺术类课程。

(三)探究型课程校本化的探索建设

在校外拓展课程方面,学校主要在专题探究、特色活动两方面展开。专题探究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角度思考。学生或依据文本内容,或融合多学科探究专题,或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设立专题探究。探究课程关注学科与社会的关联,让学生回归到社会中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活动中表现出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学生还能在这些活动中走进社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社区展开访谈和调研,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

学校举行“走进社区,志愿服务”“红色博览,富强爱国”等特色活动,通过走进社区以社会实践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这样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增强实践的能力,并以动手实践激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多元化重塑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意义或教学价值的认识活动,教学的内部动力机制就是教学评价。”莲塘三中通过逐步完善道德、体育、艺术、国学等多元一体的学生评价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生成长发展和职业选择提供科学参照。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必须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去指引核心素养的落实。传统以双基为参照的知识评价方式,侧重在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简单的试卷测验方式严重影响制约了评价的有效性。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精确性和模糊性评价等结合。莲塘三中针对本校办学实际,制定出了莲塘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表,包括自主发展道德素养、自主发展健康素养、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素养、社会参与合作素养、文化基础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学习素养6大块,共20个方面的评价参考标准。学校对学生进行学期的跟踪调查,调查涵盖面广,然后档案袋收集调查数据到评定表。这样评定表全面而细致,客观而具体,这样可以减少评价误差,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学校根据评价对象、目的而具有选择性地对学生个人发展进行量化评价,可适当地根据情况进行指标加权重方式评价;对学生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则进行质性评价;对可以量化测验的素养部分可以用精确性评价,对不可量化的部分素养则可以进行模糊性评价;教师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情感、知识等方面素养发展情况,继而对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调整;教师也需要以单元和学期测验方式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甚至将这种评价方式运用到学生的校内、校外生活方面。

四、 完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保障制度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地提供多方面支持,尤其是学校和家庭方面的支持,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发展。学校方面的保障支持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的保障上,家庭方面主要是对教育的投入方面。

学校顶层方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让校领导机构不再彼此孤立,而更多是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个共同体,他们需要共同领导并参与到课程开发和改革的设计中去。校领导要组建专门的课程改革机构和科研组,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决策中,让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完成对课程改革的优化设计。另外,校领导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来保障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以奖惩制度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同时加大对精品示范课的奖励和管理,做好对精品示范课的奖励和推广工作。学校通过奖励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热情高的教师队伍。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在课程实施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方式等,都需要适时而动地创新。只有掌握核心素养的要义,才能厘清课程体系和改革的关系,才能在改革大潮中临阵不乱,才能顺势而为,促进学校的特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北京:教育研究,2011.

[2]林崇德.21世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李介.西北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的模式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10.

[4]宋明.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扶贫开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万伟.学校课建设视野中的课程统整[J].课程·教材·教法,2017.

[6]王斌华.厘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六大误解[J].北京:中国教育报,2010.

[7]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陈坤,唐小为.核心素养视域下教育评价的困境与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7(27):124.

作者简介:

廖小保,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