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大数据技术与英语听说的融合教学

2020-03-23 04:58陈卡妮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料建构主义理论

陈卡妮

(福州铜盘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听说能力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关注。然而,如何真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许多专家同仁希望把大数据技术引入中学英语教学,为此,近年出现大量以此为目标的教研教改课题与论文,希望通过创设“互联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笔者发现,绝大多数论文聚焦大数据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包括教学材料收集、课程融合、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等,然而,似乎很少论文对大数据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层面的思考。有鉴于此,笔者尝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本视域,观照大数据技术与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关系,思考大数据技术语境下的“教”“学”关系之变革。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关系之反思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理论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主要研究学习者的自身知识构建,认为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与思考方式,既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亦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1]皮亚杰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另两个代表人物斯腾伯格与卡茨强调学习者的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维果斯基则特别强调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在认知建构中的作用。

对于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些理论观点显然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

1.“学习”的发生机制: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依托个体的原有认知或经验,逐步增加外部世界认知,从而获得更多知识或经验认知;

2.个体主动性: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过程起关键作用,换言之,学习者个体主动性是其知识认知与经验完善的驱动力;

3.原有认知或经验的建构活动,个体原有的社会文化认知与认知方式是所有知识与认知拓展的起点。综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提供的最根本理论指导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其原有社会文化认知及方式,建构性扩增或提升其英语听说的知识认知及能力。

显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关注点与问题意识都相异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而这正是我们在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方面可开启的思考与创新之起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的教学目标与角色定位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欲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我们首先应重新思考教学的目标、师生的角色定位。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起点,也是教学效果评估的基本参照,而师生的角色定位则直接决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实施策略。

通常,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知识接受与能力培养为根本,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对象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教”是所有教学实践的核心,“学”是所有教学实践的结果。然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学目标与角色定位都需重新思考:谁需要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如何提升英语听说能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可借助他人或技术的帮助,主动学习,建构性获取知识与经验。这也说明,学生的知识或能力获得实际是个体基于自身经验认知建构相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作为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主体,教师只起帮助与促进作用,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与原有知识,对英语听说语料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在获得信息认知中提升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听说教学

许多教师在思考或探索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时,常下意识地把“教学”视为一种单一行为或活动,忽略“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教”与“学”。教师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轻视或忽略了“学”的积极动能,忽略了“学生的厌烦是教学最大的敌人”。[2]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这种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理念显然存在问题,不仅未能澄清“教”与“学”的本质,亦未正确地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因而无法有效地组织或发挥教学活动各个组成部分(教学环节、形式、方式、计划)在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英语听说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教学环节、形式、方式与计划)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更需考虑有利于学生个体的知识认知或方式建构的问题。然而,教师的英语听说教学的设计与安排,多数时候是以“教”为中心,是为完成教师的各种设想或任务。虽然英语听说教学也考虑了“学”的要素,但学生常被视为“教”的对象,作为检测“教”的有效性的参数而已。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观察反思当前的英语听说教学,我们或许就能发现,教师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角色定位,尤其当我们试图通过“灌输”法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力能力时,更有一种隔靴搔痒,无能为力之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都应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以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认知及能力的为目标。[3]

二、大数据技术语境: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形式变革与理念创新

(一)大数据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技术驱动

大数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就是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查看、运用等各种信息处理技术,使这些海量数据能够为人类所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许多专家同仁迫切希望能将大数据技术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大家深知,大数据技术不仅为英语听说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提供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信息数据,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有了许许多多获取英语语料的平台。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虽只暂显端倪,但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英语教学变革所涉范围与深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显然将面临一场技术与理念相结合的大变革。大数据技术,让我们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态,通过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可以科学规划或调整学生的个体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共同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对英语教学的全方位技术驱动。

(二)大数据技术语境中的英语听说“教”“学”关系之反思

大数据技术,以其海量信息、多方式呈现、可重复性播放等特征,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要求。显然,学生不仅有大量可供选择英语语料,而且亦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就此而言,教师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学生成为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教学”的根本目的原本就在于“学”,在于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就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而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了解西方文化,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视野。曾几何时,教师成为了英语听说教学的主体:教师决定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能、控制教学的节奏与方法等。人们在反思传统的英语教学时,很快就发现了“教师为中心”教学存在的硬伤,但苦无解决之良策,因为教师是英语语料的提供者、听说练习的判断者,学生无法获得鲜活语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电子终端技术的发展,英语语料触手可得,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英语语料更是如探囊取物。在某种意义上,每个学生都可“编辑”自己的“教材”,满足自己各阶段的学习需求。在大数据时代,“教”“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学生是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真正主体,教师的功能是帮助或引导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决定”学生的学习。

(三)大数据技术语境中的英语听说“教材”理念之创新

大数据技术的一大特征是海量数据的实时更新。就英语听说教学而言,承载各种实时信息的语料不断更新,语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视频、音频、文字、画面)。这些语料几乎不再有时空的距离感,是鲜活的原生性语言,对学生而言,语料与信息或知识的获取是同步的,英语听说的学习与语言使用是同步的。更重要的是,实时性的英语语料背后所富含的时域与技术背景,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或知识获取。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学生或教师可依据特定主题搜集相关语料,无论是听说练习还是知识信息的获取,都更加完整丰富。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教材”概念:学习材料不再是固化、非原生性的语料,而是一种延展性、实时性、变化性的信息承载体。就此而言,大数据技术语境下的“教材”观,正在悄然引发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巨大变革。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大数据技术语境:英语听说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创构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听说教学范式,突破狭义“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在于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者知识获取的主动性,依其个体需要与条件,建构个体所需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感知方式与价值理念去认知世界。[4]就技术条件而言,大数据技术显然为这种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海量的英语语料与不受时空局限的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提供了个体学习、满足个体所需及条件的可能性。然而,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改变英语听说教学的困境与瓶颈?

目前,基于“互联网+”基本范式的教研教改已遍及中国教育的各个层面,教师或研究者都在试图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旨在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或让学生在不同时空接受教学指导(如微课与慕课等),或提升师生之间的教学联系度(如用微信、QQ或各种平台布置作业等)。这些教研教改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语听说教学的形式,并提升了教学效能。然而,教师对学生英语听说练习效能低下的焦虑,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内在恐惧,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

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进行观照,目前流行的“互联网+”英语听说教学的探索,大多只是基于传统教学的技术层面修正,并未真正触及教学理念的反思。在许多“互联网+”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或研究者只是把“互联网”或“计算机”作为技术要素引入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际并未改变“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仍是一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因而也并未真正发挥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真正作用。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听说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与激发学生个体对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主动性,把英语听说内容与已积累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中的“联系”与“思考”,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学生而言,才可能主动听说英语,在学习中自我修正与提高。就此而言,学生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海量英语语料,在有意识自我练习听说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相关信息,充分体验鲜活英语语料,在各种信息文本语境中真正提升英语听说能力。

(二)重塑教师的角色定位,探索英语听说教学的结构配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大数据技术语境,将决定教师在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功能变化。随着英语语料的平台渠道增多,随着学生主动意识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将大大减弱。英语教师将遭遇全方位的挑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都需彻底变革。英语教师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自我认知,必须重塑教师的角色定位。据笔者观察,许多网络培训机构之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不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而且也“颠覆”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

在大数据技术语境中,对教师而言,英语听说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激发听说练习的主题,避免学生在海量语料中的无所适从、茫然失措。以主题带问题,将激发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航向。教学重点不再是某些具体词汇或语句的听说传授,而是在听说练习中分析与整合相关主题的英语语料。在问题或主题的设置中,教师决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应把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生长点。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倾听他们的看法,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在听说练习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四、结语

笔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本视角,旨在思考大数据技术给中学英语听说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教”与“学”的新型关系、“教材”与语料的海量存取、教学形式的超时空便捷。当然,在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反思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凸显了大数据技术给中学英语教学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亦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这个前所未有之挑战: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利用各种大数据技术,更要加快英语水平的自我提升与相关知识的自我更新。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变革,这种技术对英语听说教学绝非只是一种技术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一定是颠覆性、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我们教师不应局限于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技术手段改进,而应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大数据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语境,与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应是把英语教学置于这个时代的技术语境之中,探索寻求适合这个时代语境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语料建构主义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