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德 咏 梅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音视频资源以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丰富的信息承载能力,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文历史、科学技术、工农业等各个学科领域。在数字图书馆发展早期,图书馆的有识之士就将传统储存方式的音视频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并将数字化音视频资源建成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服务。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截至 2009年底,共收藏音视频资源逾190 000盘,仅2009年一年就收藏音视频资源近7 000种,14 000余盘。截至 2009年底,共数字化音视频资源逾36000盘,并建成音视频特色资源库为到馆读者提供视听服务。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其生存地域、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文化宗教不同,创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有许多是由歌曲、电影、视频、短片等音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如果通过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并建成民族文献特色音视频数据库,这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北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音视频文献数据库”建设为例,探索介绍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特色音视频资源库建设的过程、意义和所遇到问题。
音视频文献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音频、视频或数字形式记录有声音、图像信息的一切载体,它包括模拟音视频文献即传统的视听资料和数字音视频文献(即现代流行的数字视听资料)两大类,其中数字视听资料是指以二进制数字方式记录声音、图像信息的文献。
1.视频文献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20世纪,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迅速,网络通信技术由4G向5G发展,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视频资源以其图文并茂的直观展现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青睐,也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内容直观、生动,图文并茂,以声音、图像记录把文献的内容传递给读者,有空间和距离感,给读者以更全面的感受。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是其保持少数民族原滋原味原生态的载体,也是无文字民族最佳的文献传承形式,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2.音视频数据库的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由于受到经费、馆址、人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限制,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和单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服务创新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纸质和视频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更多的选择。
3. 建设“音视频数据库”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各地方的读者提供了崭新的文献阅读方式,为高校特色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保障,也满足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不同层次人员 的文献需求,同时对提高和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有着一定的作用。
4. 音视频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音视频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使部分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使地方民族文献再生性保护成为现实。
随着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音视频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文献来源。因此也成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音视频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有3种形式:
1. 引进音视频数据库。图书馆采用购买商业音视频数据库的方式建设音视频资源。各个图书馆按照各自文献建设的需要购买其所需要的音视频数据库。
2. 自建音视频数据库。首先,可以独自设计系统平台或利用图书馆购买的各种小程序和视频点播平台建设视频资源数据库。这些视频库中有开始时是以娱乐休闲和学习提升为主,学术性的资源较少。后期随着视频资源建设的专业性的提高,其内容的学术性、专业性、稀缺性也越来越高,突出各地区各学校的地方及学校的专业特色。
3. 购买成熟的视频数据库平台上,整合自建数据库,利用其系统发布自建的特色视频资源。
音视频数据库建设以“中国北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音视频文献数据库”为主。
本课题主要针对关于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历史、文化、艺术、音乐、人物等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它将全面系统地揭示以上五个民族的音频视频文献的资源情况,是融检索与视听为一体的音频、视频数据库。音视频数据库是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一种,它是继音频视频光盘之后出现的一种借助网络环境资源提供检索和浏览的视频服务系统。在流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频视频数据库正以其内涵丰富、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点播快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学校、科研、公共事业之中。
1.数据库下设两个子数据库,即音频数据库和视频数据库。
2.音频数据库按民族属性分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布里亚特蒙古族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按民族属性分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布里亚特蒙古族视频数据库。见下图: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民族音视频数据库建设设计图
(3)视频文献分类:首先以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五个民族为属性对文献分类;其次按内容简单分为:历史、风光、民俗、服饰、文化艺术、教育、宗教、人物等;最后按载体形式分类:音频的有录音磁带、CD、光盘、视频短片、网上资源等(歌曲,以时间划分:建国前、建国后包括1950~1978年改革开放前;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视频文献的分为录影带、vcd、dvd、电影、视频、及网上资源等。影视艺术类型分类为歌曲、电影、晚会、文艺节目、视频等。
(4)自制视频文献,主要以人物为主,人物选择主要以在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进行采访录制。
主要是有关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这五个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历史、文化、艺术、音乐、人物等各种类型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的收集。图书馆收藏的音视频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来源:
1.图书馆在市场上购买光盘、磁带、CD;2.在个人收藏者中,收购其藏品;3.通过地方的电台、电视台、文化馆、乌兰牧骑等文化文艺团体收购其作品;4.购买相关的视频资料;5.在网络上采集下载各种视频短片、歌曲、电影、各种现场的视频资料;6.自己购买设备实地采访、制作音视频资料;7.通过馆际互换、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等途径获取的以录音带、CD、MP3、录像带、LD、VCD 、DVD 为载体形式的音视频文献资源。
1.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首先按可以按资料的性质音频、视频分到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然后按民族属性分到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布里亚特蒙古族音视频数据库。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主要是指对文献的篇名(文献题名)、作者姓名、出版者、报告号、专利号等内容的检索。我们通过视频资料的内容、载体形式等特征,设计揭示文献特征的语言,以利于更好的指导读者检索与视听。文献特征著录的内容包括:题名、责任人、出版发行项、ISBN号、价格、载体形式、主题词、分类号、摘要、馆藏单位(资料来源)、民族属性、作品语种、播放时间、电子资源地址等。尤其是对文献的内容进行编纂,通过编纂的内容提要,不仅能揭示该文献的主体内容,更好地引导读者检索与视听。举例见下表格:
2. 保存录影带、磁带传统载体上的音视频文献。这些载体不仅难于长期保存,而且难于查询和使用,因此将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传输和利用。对视频资料的不同输出格式,也要转换数字格式,以便下载和观看。
3. 数据加工整理后上传数据库平台
(1)最后,将加工整序(即分类和标引等著录完)的音视频文献,通过数据加工终端对音视频数据检查测试后,上传至系统服务端,并将数据库进行发布。
(2)由连接Internet网络并搭载WEB服务软件平台的服务器面向网络用户,提供流媒体视频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1. 数据库视频资料收集是数据库建设最重要的一环。(1)在人员的使用上,一定要使用那些热爱民族事业有专业背景或相似专业的科研人员参与,这对数据库资料的收集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数据库今后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2)数据库建设中,视频资料的收集需要大量的经费,没有经费的支持要获得大量且有质量的文献资料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有经费的保障和来源;(3)不管是收集资料还是数据加工,一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因此,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定期的岗位培训。
2.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目前,数据平台的构建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购买成熟的音视频数据库平台上;另一个是自主开发建设平台。但我们倾向于购买和自建相结合。在成熟的视频数据库平台上,开发一些小的软件开发系统,来完善数据平台的应用。整合自建数据库,利用其系统发布自建音视频资源数据库,来实现视频管理、视频检索、栏目管理、用户管理、服务器管理、上传文件管理及其应用管理功能。
3. 视频数据的版权问题。为了保护文献视频作品的版权,图书馆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1)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作品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其发表权、保护期为五十年。因此图书馆应调查收录的音视频资源的著作权状况,确定文献是否在著作权的保护期内,若在保护期内,一定要和著作权人联系并得到许可。对于过了保护期的文献,可以对音视频资源进行数字化并提供服务。但在对公有领域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和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尊重著作权人的权利,如保留词曲作者或编剧、制片人的署名及不可随意修改作品;(2)仍然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则属“合理使用”的法律范畴,允许图书馆等公益性单位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因此,学校图书馆的音视频库文献的使用,仅向本校内服务对象提供视频作品,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