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鑫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通常使用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来实现[1]。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与优化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在探究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前,我们需要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和结构要素有一定了解。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较为清晰,且各部分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笔者通过以下表一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进行的总结和归纳:
表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通过以上表格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结构体系的三个部分中的培养内容是互相关联、不断递进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出铺垫,而综合技能的培养则是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延伸与拓展[2],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要素可以划分为三类模块,这三类培养模块的教学实践培养目标如下图表二所示:
表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结构要素
通过以上教学体系结构要素中不同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实现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应用能力的融会贯通,这对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各专业普遍的培养目标。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这个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才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掌握更优秀、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专业技能层面创新及探究能力突出[3],这些都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培养关键。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所运用的是根据国家需要进行“统一分配”的方式,这极大削弱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市场性思维,直到最近几年,这种培养方式才逐渐改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上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除了以往的本科高校外,各大高职高专学校也纷纷开设工程管理专业,这种教育趋势既符合了社会与市场上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求学目的。当前各类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都能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大多很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必备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当前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培养,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毕业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社会上不同企业的工作、快速进入生产管理一线,为我国工程管理建设方面提供技术与创新支持,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当前社会中各类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中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中主要探寻的方向。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从而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工作,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提供服务,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对于课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实践教学对于经费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出于教学经费不足、实践场地及企业有限等客观因素,高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比例不够科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这导致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上,很多学生存在严重不足。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缺乏创新性,很多教师用传统教学方法,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很好地遵循实践教学设计需要中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课程设计原则,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中缺乏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关注。
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的关注和对于学生学习程度的考核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虽然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让学生走进企业或者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但是在这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实践学习目标的安排、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考核监督办法。而且由于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并未设计充足的实践准备课,学生在进入企业或者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前对于实践教学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知识、实践方向等诸多内容都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只是走马观花地进行学习,既没能够将以往课堂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联系,也缺乏通过在企业或实践基地中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意识,未能真正地掌握实践教学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随着高校的扩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要求也比较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经费、实践基地、合作实践企业等不足,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实习难度大,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很多企业因为对安全因素的考虑,所以对于学生至企业实习的热情程度都不太高,即使学校方面能够寻求到合作企业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的实习,企业也倾向于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边缘化、不重要的工作,例如看图纸、整理资料等等,这类工作内容导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即使有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也很难真正地融入工程管理工作,因为学生对工程管理工作现场的氛围始终处于隔离和较为陌生的情况,这种实践教学就无异于纸上谈兵,并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笔者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总结了形成各问题形成原因,具体内容如下面表三所示:
表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问题及成因
通过以上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分析,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上,可以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以及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
针对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设计不合理问题。在进行改革时,首先需要对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提升。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中应该注意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同时需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改善。例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可以用现实中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背景内容,在进行建筑制图、工程估价、投标招标与合同管理等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教学时,用现实中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范例,将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根植于实际案例中,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程度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做到即使通过教师课堂讲述,也能获得一定的对于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与校方多争取,更多地安排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创新性实验课、专业实习课等内容进行更好地结合[4]。在学生毕业设计的安排中也需要教师更多地安排学生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学生毕业设计地完成更具实践性。
针对实践教学中教学监督机制缺乏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需要首先在实践前让学生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在进入企业或者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需要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1-2节实践先导课,让学生明确以往理论学习知识与此次实践的联系。其次,应该明确实践中对学生考核及监督的办法,每一项实践内容不能缺少实践结果的考核。让实践教学的监督和考核成为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紧密结合的动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完成学生从理论型学习人才到应用型学习人才的转变。另外,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内主要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也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监督与考核的方法之一。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与工程方面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相衔接,一来可以让学生对工程管理方面需要考的证件有所认识,二来也能够促进学生去更主动地考取职业资格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帮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取得更多优势。
针对学生实践教学学习难度大的、缺乏实践场地的问题,学校方面一来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双方互惠型的学生实践学习安排。将社会上的企业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有机会融入社会企业中学习一线操作生产经验[5]。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提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中,一方面需要注意教学基地与学生实际实践需求的联系,教学基地的建立与应用要保证能够满足学生在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中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绝大多数内容,在进行教学基地的设计与建设中注意将理论内容与学生实践实际进行结合,保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基地提供的环境与教学内容,实现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性、全面性、真实性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出于对教育经费合理利用上的考虑,在教学基地的管理与利用中还应该注意使实践教学基地发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支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应该真正为实践教学服务,避免形式化的内容,而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过程,真正成长为具有社会应用型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需要紧密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探索,是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