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Bunnell缝合法辅助小切口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2020-03-23 08:56夏效泳朱治国丛云海史宗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断端跟腱肌腱

夏效泳,朱治国,杨 波,丛云海,史宗新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好发于中青年,受伤时膝关节多处于伸直状态且前足剧烈跖屈蹬地[1]。跟腱断裂的发生率为18/10万,且随着运动量的提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跟腱断裂会引起后踝部的持续性疼痛,往往导致跖屈不能,造成患者的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因非手术治疗的恢复时间较长,术后跖屈无力,再断裂发生率较高,手术逐渐成为治疗的标准。传统的切开手术需要软组织的广泛切开,损伤较大,血运破坏严重,术后手术切口瘢痕明显,增加肌腱粘连和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风险。Ma和Griffith 于1977 年首先提出了经皮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理念,即Ma-Griffith 缝合法[3]。随着手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微创治疗逐渐被大家重新认识及应用,出现了多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优良的效果[4]。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病程<2周的急性闭合性断裂;(2) 断裂处于跟骨结节上方2~6cm。排除标准:(1)开放性跟腱断裂;(2) 病程>2周的跟腱断裂;(3) 病理性的断裂;(4) 跟腱止点的撕脱骨折。2016年1月—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应用微创Bunnell缝合法辅助小切口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40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8例,摔伤2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6例;入组患者术后均获得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患者查体:跟腱断端视诊见凹陷、压痛明显,Thompson试验阳性,跟腱超声或核磁检查确诊跟腱断裂,断裂部位大部分位于跟骨结节上方2~6cm处。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手术方法

采用椎管内麻醉,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后,触摸跟腱断端,后在断端偏内侧纵行约2.5cm切口,切开皮下及腱膜,找到跟腱断端,注意向外侧牵拉皮缘探查并保护腓肠神经,清除断端血肿,分别在远近段腱鞘内用卵圆钳探寻呈马尾状的断端,跖屈踝关节,分别从远近端牵出马尾状的断端后理顺在一起,牵拉并保持一定的张力。根据术前体表标记在跟腱两侧分别行约0.5cm切口并分离至跟腱表面,后从近端切口处穿入1根5号MB66不可吸收缝线,采用Bunnell缝合法,从外侧切口穿入内侧,直视跟腱表面,确保缝线位于跟腱内部,近端形成双“8”字,缝线两端从切口穿出,同法处理远端跟腱,形成单“8”字,过程中注意观察并保护腓肠神经。牵拉近端缝线见近端的腱腹部向远端滑动并隆起,牵拉远端缝线后踝关节跖屈活动,检查远近端缝合效果。直视下拉紧远近端缝线,见跟腱断端紧密接触后打结,3-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腱周及皮下组织,消除死腔避免血肿(图1)。短腿管形石膏固定,维持跖屈20°~30°位置。

图1患者男性,29岁,运动伤致右侧闭合性跟腱断裂。a.术前体表标记;b.远近段分别穿线后从小切口位置牵出,测试两端张力后拉紧打结;c.术后缝合后伤口情况

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随访时记录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Amer-Lindholm 疗效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本研究20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完整的门诊复查随访,出院后1、2、3、6、12、18个月复查并记录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Amer-Lindholm 疗效评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手术时间25~40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量20~40mL,平均26.5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感染,无腓肠神经损伤病例。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4.1±3.7)分,其中优19例,良1例,优良率100%;Amer-Lindholm 疗效评定标准: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运动功能,无跟腱再断裂病例。典型病例见图2。

图2患者男性,29岁,运动伤致右侧闭合性跟腱断裂。a.术前MRI示跟腱断裂;b.术后随访1年时MRI示跟腱愈合情况良好

讨 论

1 跟腱的解剖特点

跟腱是人体最强的肌腱,近端由比目鱼肌及腓肠肌组成,远端止于跟骨结节,跟腱长约9cm,直径0.9cm,跟骨结节上方2.0~6.0cm处是跟腱血供较差的部位,也是横截面最狭窄的部位,断裂多发生于距离跟骨结节3~4cm处。跟腱被腱旁膜包绕,腱旁膜是一层多变结构的细胞。Webb等[5]报道腓肠神经与跟腱的位置关系有较多的变异,从跟腱止点测量,腓肠神经从距离止点平均9.8cm处穿出跟腱到外侧,总长度约18.8cm。术中必须熟悉解剖结构,特别是腓肠神经走形,避免术中损伤,必要时术前MRI检查,术前分辨及标记腓肠神经与跟腱的走形关系。

2 断裂跟腱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Kessler缝合法在跟腱断裂开放手术以及动物实验中的力学性能均已被证实[6]并广泛应用,林勇彬等[7]应用Kessler缝合法治疗3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Amer-Lindholm 疗效评定优良率100%。在跟腱断裂的手术中Bunnell法和Kessler法相当,均能满足术后康复锻炼的力学强度要求以及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欧娈海等[8]应用Bunnell法治疗1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100%。Lansdaal等[9]应用微创Bunnell法治疗1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表明微创手术方式安全、有效,术后再断裂发生率较低,患者能正常恢复功能。同时Herbort等[10]比较研究表明在跟腱断裂缝合方式中Bunnell法和Kessler法的抗张力量相差不大,Bunnell法是一种很好的抓持缝合法。由于手术操作步骤的不同,在经皮微创治疗中Bunnell法比Kessler法更容易实现,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本研究中采用微创Bunnell法进行跟腱缝合,手术步骤简单,术后固定牢固,能够满足术后康复锻炼的要求,术后随访未见跟腱再断裂。

3 跟腱断裂的手术缝合方法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开放手术方式主要包括:Kessler缝合法、Bunnell缝合法以及Krackow缝合法[11](图3),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Kessler缝合法采用垂直断端进针,距离断端约1cm处出针,后从靠近针一侧横向穿过跟腱后出针,再从远离针一侧垂直进针从断端出针,同样的方法处理另一侧断端,可以是一针线或者是双针线,最后在断端间打结。在此缝合方法的基础上在断端再加一圈间断缝合,即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12]。Bunnell缝合法是缝线先横穿后从一侧斜向对侧,再从对侧斜向穿回,从断端穿出,肌腱另一侧同样的方法处理,同时处理另一端肌腱,最后在肌腱断端打结。Krackow缝合法即在肌腱的一侧进针,连续锁边缝合后,再穿过肌腱在另一侧朝断端做连续锁边缝合,同样的方法处理另一端肌腱,最后断端打结。开放手术方式可以直视下进行跟腱断裂修补,能够很好地恢复跟腱的机械强大,疗效确切,但是存在创伤较大、软组织及血运破坏重、术后存在瘢痕形成、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的问题。Marican等[13]研究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发现,浅表感染发生率约11.7%,深部感染发生率5.0%。Kraemer 等[14]研究发现跟腱的微循环受跟腱缝合线的影响,缝线数目越少对跟腱微循环的影响越小,越利于跟腱的愈合。

图3跟腱断裂开放手术3种主要的手术方式(Kessler、Bunnell、Krackow缝合法)示意图

1977年Ma和Griffith[15]首先采用经皮穿线微创治疗211例跟腱断裂,术后随访其中41例(19%)发生腓肠神经损伤,17例(8%)发生再断裂。Ma-Griffith经皮穿线但不切开皮肤,术中不能探查断端及腓肠神经,跟腱对合关系不能确保,导致术后发生断裂及腓肠神经损伤率较高。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操作工具的不断研发,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微创手术、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及Achillon跟腱吻合器[16]。本研究中采用微创Bunnell缝合法辅助跟腱内侧纵行小切口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首先,微创Bunnell缝合法穿线减少了对软组织及腱周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快,术后感染率降低,达到保护跟腱血供的目的;其次,辅助小切口技术可以用血管钳将跟腱断端整理靠拢在一起,能够直视下处理断端,检验缝合效果,促进术后愈合及降低术后再断裂率。

4 手术的注意事项

(1)尸体解剖发现在跟腱外侧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伴行关系相对恒定。王晓宁等[17]通过观察术前MRI检查横断面解剖,标记小隐静脉走行,间接标记腓肠神经在切口远近端5cm的位置,从而使进针点避开神经走行区,减少术中腓肠神经损伤的概率。本研究中术后随访未发生腓肠神经损伤,术中小切口分离探查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减少了此并发症,同时必须熟悉腓肠神经走形。(2)小切口采用跟腱断端内侧纵行切口,可以保护、探查腓肠神经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同时能够直视跟腱断端,采用卵圆钳分别从远近段牵拉断端,使之互相靠拢,确认跟腱位置,牵拉跟腱断端后在皮肤表面形成隆起便于触摸确认及穿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跟腱断端对合不良。(3)根据标记线尖刀垂直切开约0.5cm皮肤及皮下,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跟腱表面,由外侧向内侧穿针,避免损伤在跟腱外侧面的腓肠神经。(4)穿线后在小切口直视下进行拉紧打结,注意拉紧后跟腱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利于术后的提踵动作,相反断端无张力缝合术后可能会导致缝合断端间隙,术后提踵无力。(5)Bunnel于1918年提出好的肌腱缝合技术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是肌腱表面无结,微创缝合后线结尽量埋入断端内,线结靠近背侧,线头容易外露,可导致异物感及感染,缝合断端必须使用软组织包绕,逐层关闭跟腱腱膜及皮下组织,这样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粘连及感染,促进跟腱愈合及康复。

微创Bunnell缝合法辅助小切口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软组织损伤较轻、术后效果确定、恢复快的优点,同时熟练的手术能够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猜你喜欢
断端跟腱肌腱
3.0T磁共振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诊断价值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无菌性跟腱炎有四种康复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