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肖荷
摘 要:科学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今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还存在着计算习惯不良、速度慢、方法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鼓励学生探寻数学计算的“捷径”、分享数学解题技巧和思路、让数学计算更贴近生活情境、运用化繁为简的计算模式和培养学生纠错归纳的习惯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合作交流、生活化教学等方法来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路径,以期能够在计算方法、习惯和思维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解题技巧;凑十法;化繁为简;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45-02
一、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目前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中之重,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能够在解题中节省很多时间,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科学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示范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素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包括数感、符号意识、数学理解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仔细地研究教材,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有趣的教学计划,创设有趣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具有隐藏性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一瓶水重量为850克,喝掉二分之一,还剩500克,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瓶子重量是多少?里面的水的重量是多少呢?这一个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索,一半水的重量是850-500=350克,水的重量是350×2=700克,瓶子的重量是850-700=150克。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探寻数学计算的“捷径”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思考和总结,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找到数学计算的“捷径”。小学生身体和心智都处于成长阶段,对世界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但是遇到困难就止步也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所占比例很大,属于基础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数学水平制订综合的教学方案。
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为例,在教学此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5×25×4=?”题目布置下去之后,各小组快速开动脑筋,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当各小组全部计算完毕之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同时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更为简便。通过学生交流的方法可知,本道题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①15×25×4=375×4=1500;②15×(25×4) =15×100=1500。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计算方法更为简便,只要口算即可得出正确结果。这样的对比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交流计算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分享数学解题技巧和思路
小学数学计算基本上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普通数的计算、应用题的解析、统计解方程式等,都和数学计算存在紧密的联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分享数学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让不同的解题想法在课堂上发生碰撞,引发学生深思,师生通过讨论、比较,选择出最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往往就会产生多种解题思路。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解题技巧。
例如,应用题:某工程原计划修一条长为120米的水渠,工程的前5天一共修了这条水渠的20%,以同样的速度继续修建的话,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教师让学生做这道题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从工作效率开始思考,也就是从“工作量除以工作时间”来思考。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解题技巧与思路,如下所示:
学生1 : 120÷(120×20%÷5)-5。
学生2 : (120-120×20%)÷(120×20%÷5)。
除了以上两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外,还有的学生从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进行解答:
学生3: 1÷ (20%÷5)-5。
学生4: (1-20%)÷(20%— 5)。
学生5:5÷20%-5。
通过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技巧与思路分享给大家,可以找出最佳的解答方法。经过比较分析可知,学生5的解题思路最优。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多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生活情境中巧妙运用数学计算知识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其实并不算陌生,因为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计算的影子,如去超市购物、菜场买菜、文具店里买学习用品等,学生都可以运用基本的数学计算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数学计算更贴近生活情境,着重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立情境:“同学们,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逛菜市场,买了10.5元的西红柿、24.8元的胡萝卜、14.6元的辣椒,那么我们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入学习内容,这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还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增长了生活经验。
(五)运用化繁为简的计算模式,加强计算速度的培养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学生就已经接触简单的口算,口算题目由10以内延伸至20以內再扩展至100以上。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基础保障,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计算能力。口算题目基本上很简单,更能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迅速有效地提高口算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化繁为简。化繁为简是小学数学计算的根本法则,运用简单便利的计算方式,在引导学生熟悉掌握简便计算方式的同时,结合计算规律和法则等,能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六年级“数与形”这节课为例,课后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用形来帮忙解决,复杂的数的计算用简单的形能快速清楚地得出结果;复杂的形的计算运用数的计算规律也能迅速完成。一节课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借时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结果,发现“和”都是“平方数”,再依照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的含义,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其他规律。例如,从图一到图三,每次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怎么列式?加数都是连续奇数,这些奇数在图中什么地方?从而使学生对规律形成更加直观和便捷的认识。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容易分不清题目重点或者看错题目意思,又或者计算错误等,这都是做错题的表现。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纠错归纳的习惯,避免其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当然,良好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养成,甚至可能会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但是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数学计算,提高数学计算效率。这对学生自身数学成绩将大有益处,也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如下:
1.运算道理模糊不清
例如,错误计算:201×18=(200-1)×18=200×18=
3600,正确计算:201×18=(200+1)×18=200×18+1×
18=3600+18=3618。这种题型的错误,是学生在“凑整”计算中算法混乱所致,为了方便计算而“凑整”,却改变了值的大小,造成了计算错误。
2.数学计算审题粗心大意
例如,计算25.56-(11+2.56)时,可以将其转变为25.56-2.56-11这种形式做简便计算。类似的计算题,如25.56-(11-2.56)就不能做简便计算,但容易和上一题混淆也做同类简便计算而产生错误结果。
以上两种习惯性的错误,教师需要总结错误并加以讲解和辅导,引导学生养成纠错归纳的习惯,理清数学计算的公式和算法,细心审题,避免再次做题发生计算错误。
三、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师课上满堂灌,学生下课题海练”的教学模式,更要改变“以考试成绩说话”的标准。总体来说,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教师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够慢慢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有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学周刊,2020(33):157-158.
[2]王聪慧.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83.
[3]任有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