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春
摘 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材的有机链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从课外引入课内。文章分析了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应遵循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自主阅读原则,探究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目的地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制订读书计划,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开展阅读活动的链接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29-02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阅读技能,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拓展和积累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使课堂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增值,使课外阅读资源的教育、审美等功能得以发挥,使教材和课外阅读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提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
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即先明确阅读的目的,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安排阅读的顺序。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周密研究、科学安排的,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文章的选择,也要注意课内外阅读的内在联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做好阅读时间安排,根据不同文章指导学生运用摘录、略读、精读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思想是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即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在当前教学中,分层教学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等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使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文章略有不同。若学生阅读的内容千篇一律,则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从学生和阅读的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对阅读内容进行差异化安排,这样会使课外阅读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来进行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培养兴趣,并以兴趣来驱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提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记忆更深刻,想象更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强化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文章真挚情感的熏陶。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的策略
(一)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来进行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能够对特定的主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主题中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材单元主题教学中,有的课文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教师在进行教材教学时可以选择和课文有关联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阅读,也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延续性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课外阅读有效补充课堂所学知识,能够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延伸,有效地完成单元主题学习的目标。在围绕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来选择文章的过程中,选择的文章题材和体裁都有着区别,但是这些文章都有着相同的单元训练目的,且在课堂中对单元里的每篇文章进行教学时,都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贯穿其中。比如,在《观潮》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叙了看到、听到的钱塘江大潮,以及钱塘江在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奇特、雄壮、壮丽的景观。在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有充分感知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选择《黄果树瀑布》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了解黄果树瀑布如史诗如交响乐的壮美,从而强化对自然奇观主题的感受,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进而热爱大自然。基于此,要把课外阅读和教材进行有机链接,需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二)有目的地引入课外阅读内容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涉及很多和教材有接触的点,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的知识引入课堂。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在课前或者课后安排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前布置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在已学知识和新知识间形成一定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要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或者和教材文章的写作背景相同,或者能够體现作者的生平思想,或者和文章的相关情节有关系等,这些内容比较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之前,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法布尔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位具有科学真理精神的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当作对教材背景知识的补充来阅读。小学生对外国作家及其生平了解得都很少,通过对作家生平故事相关文章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借助文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有着较深的理解,少年周恩来目睹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受到欺辱,从中感悟到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进而立下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周恩来的一生是伟大不凡的,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为了让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下指导学生阅读《周总理的故事》,使周恩来总理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充实、更丰满,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
(三)制订合理的读书计划
为了更好地使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链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认知、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特点等制订和学生相适应的读书计划。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充满想象的文章,如童话、儿童诗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教师平时指定的阅读文章外,还需要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并且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书,还能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促进学生读书交流和分享,提高阅读积极性和阅读感悟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浏览阅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等,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写好读后感十分重要。学生写读后感之前需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思路,抓到文章的中心,把阅读当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地方作为写读后感的突破点。此外,学生还要联系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故事在课堂中讲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理解文章之后将其讲出来。这样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在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像《社戏》《兔和猫》等。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知识问答题,抓住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认真阅读这些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外阅读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目的地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制订读书计划,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开展阅读活动,从而以课内教学带动课外阅读,以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的阅读,以精读文章带动博览群文,让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书源.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5):77.
[2]张 生.浅談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语文课内外,2019(16):174.
[3]卜晓月.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途径探析[J].新作文·教研,2019(6):96.
[4]杜文昌.把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引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课外语文,2019(3):136,138.
[5]汪顺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J].新作文·教研,2018(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