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霞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弹幕视频网站2008年在国内出现,创立初期面向的是热爱二次元文化和动漫的群体,受众范围较小。随着弹幕视频应用于传统视频网站和弹幕文化的普及,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目前关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研究切入角度各不相同,有学者将相关研究分为五个角度:青年亚文化视角、传播学视角、受众分析、发展策略以及其他视角[1]。本文借鉴其角度以及弹幕网站的实际情况,从弹幕文化、受众分析及经营发展这三个方面整理文献。
在弹幕互动的情境下弹幕文化体现为用户对内容的解构和二次创作,网络恶搞和弹幕互动的“仪式抵抗”特征,呈现趋于弱化的抵抗、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的文化形态[2]。陈一等[3]发表了可公开搜索范围国内首个“弹幕亚文化”研究,其中指出,在开设了英语、西语、德语页面的情况下,诞生于日本的弹幕文化并没有在欧美国家中得到推广,原因是弹幕视频网站形成的“围观”和“众生喧哗”氛围实际上是与英美文化相抵触的,却恰与中国人的行为习惯颇为契合,因此能够在中国走红,这说明弹幕亚文化是日本青年亚文化对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一次“定向衍射”。王佳琪[4]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透视弹幕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如何在特定平台、特定群体中实现文化生产消费的有机循环的,认为弹幕文化是弹幕视频用户基于弹幕这一以信息结束为基础的网络评论形式,在网络社群交流中所创造的,受众借助弹幕这个网络亚文化的分支宅文化的表现手段的一个节点,通过生产消费活动构建了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结构和使用群体的文化形式。
众作为弹幕的应用主体,关系到弹幕的发展,其行为及心理分析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王颖[5]认为在受众主动性提高的同时,弹幕视频网站也存在着版权问题和言论控制不力的问题,以AcFun和bilibili的用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受众的主动性进行分析,探寻用户在视频观看中的主动性特点。文蕾从bilibili的受众出发,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据,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浅析了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受众的构成、使用情况、动机及特征,描述了受众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的社群建立及身份认同过程,并调查了认同过程中的满足情况,找出了不满足,根据受众的期待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建议,认为bilibili和外界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道鸿沟,但ACG文化又时刻影响着大众文化,在这种文化冲突下,平台需要加固受众的忠诚度,提高使用体验[6]。弹幕视频网站中出现的弹幕所引发的社会临场感会影响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和感知利益,进而影响受众忠诚度[7]。
杨琴从使用者的感知体验出发,深入探讨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结合弹幕视频特征,探究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互动、感知成本、主观规范以及使用习惯是否对弹幕视频产业受众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影响[8]。李礼基于用户行为来分析弹幕网站,指出弹幕网站正在以蓬勃的状态发展着,虽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还是可以看到弹幕在未来的诸多可能性,他还指出“害怕孤独”与“随心所欲的评论”是受众使用弹幕网站的两大主要原因,丰富了视频内容既是弹幕的特质,也是人们使用它的原因之一[9]。
目前bilibili对用户全面免费,主要依靠页面广告获取收入,除了付费会员之外,网站广告商对于网站的盈利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弹幕视频网站的经营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杨雨竹(2015)在研究弹幕视频网站的经营与发展时指出,版权纠纷是弹幕视频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网站来说,如何填补未来巨大的版权购买资金缺口也成为一个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0]。袁玖根等[11]指出弹幕视频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交友、个人和社会整合以及舒缓压力的需求,同时他们也表示弹幕视频网站在发展中机会与危机并存,独特的弹幕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用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如版权确实引起的纠纷及言论失控等问题。因此,网站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模式,给予用户更细致的体验才是弹幕技术继续存在的基石。
随着弹幕视频网站的兴起,弹幕这一形式逐渐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进而蔓延到了电影、电视和广告领域[9]。曾雅恬、张晋升指出,弹幕视频已经为企业营销划分出了明显的受众群,可以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只要弹幕广告的发送时机、语句措辞和视频内容有一定的吻合度,弹幕广告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12]。弹幕可以为电视行业带来多重收益,如通过弹幕来弥补娱乐性不足、观众互动性不高、观众黏性不高等的缺点[13]。
由综述结果可知,从弹幕文化、受众分析及经营发展去研究弹幕网站是比较全面的。从这三个层面去分析弹幕视频微网站有利于促进弹幕视频网站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