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分析

2020-06-07 11:01:32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0期

李 莹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文献综述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最早来源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前苏联学者卡马耶夫(B.D,Kama Aliyev,1977)率先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等做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论述(禹四明,2017)。不过,傅家骥等(1994)认为若限于工业发达国家,高质量增长与库兹涅茨(S.Kuznets)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增长”十分相近。国内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主要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等来进行。

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增长质量有更广泛的范畴,从现有研究来看,对经济增长质量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理解。一、狭义角度,将经济增长质量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是持狭义观点的学者较为一致的理解。卡马耶夫(1983)指出经济增长质量除经济资源和产品数量的增加等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外,还包含生产资料使用效率提高、消费品质量提高与消费层次升级。此外,在一些相关的实证分析中,很多学者在研究中直接将全要素生产率等同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验证。狭义上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主要包括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计算直接的投入产出比,另一种是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效率。二、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学者尝试拓展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资源环境代价、民生福利改善、发展成果分配不均等的内容相继纳入经济增长质量的涵义,而这种理解逐渐成为国内外的主流。任保平(2010)通过首次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在总体讨论和比较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之后提出研究命题,进而从增长结构、经济稳定性、民生福利改善、资源环境代价等四方面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四个维度。

二、长沙市经济增长质量现状

1.经济总量描述:长沙市经济生产总值在2017年突破亿万大关,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3.14亿元,较2017年相比增长8.5%。

2.经济增长结构:从产业结构上来看,长沙市生产总值构成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1995年至2001年长沙市进入服务进入服务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当时长沙十一座“轻资产,重消费”的城市。2001年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兴工强市”战略,因此到2007年,第二产业占比成为最大。但从2014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稳步上升,2017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占比为50.5,占GDP产值比重再次超过第二产业。长沙三次产业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结构在2017年初步确立。

3.经济增长效率: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益的量化测度指标,劳动生产率分析客观地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及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15年长沙市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比为1:8.3:5.7,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差距较大。

4.民生改善:长沙市坚决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为确保全市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长沙市年末登记失业率从2000年的3.5%下降到2018年的2.46%,2000-2017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4.81%下降为24.68%。

5.经济增长环境代价: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长沙市逐步的减少煤炭不管在生产还是消费领域,努力向清洁化和低碳化方向发展,2018年,长沙市规模工业原煤消费和规模工业电力消费较上年分别下降0.5%,上涨2.4%;长沙市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政府针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大力推进防治工作,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很好的控制。

三、长沙市经济增长质量测算

1.指标选取:参考和借鉴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出发,考虑长沙市经济发展特点和数据可得性,建立了如下指标体系:(1)经济增长效率:由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衡量;(2)经济增长结构:由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三个二级指标衡量;(3)经济增长稳定性: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年末登记失业率来衡量;(4)经济增长福利变化:用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薪酬、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以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个指标衡量;(5)经济增长环境代价:使用每亿元GDP的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以及用电总量四个指标衡量;(6)国民素质:包括道路基础清扫面积,实有道路长度,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教师比,卫生机构床位数以及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衡量。

2.测算结果:本文数据来源于长沙市统计年鉴于湖南省长沙市统计公报,本文选取指标赋值方法即熵值法,熵值法在无量纲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数据本身存在的固有属性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赋值。得出以下测量结果:

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福利变化经济增长环境代价国民素质综合得分20000.0630.0580.0290.0270.0100.0920.27920010.0720.0700.0350.0410.0150.0980.33020020.0430.0740.0260.0470.0270.1170.33420030.0310.0730.0200.0540.0330.1000.31120040.0270.0700.0180.0540.0440.1010.31520050.0290.0640.0240.0650.0510.0940.32720060.0290.0550.0290.0740.0570.0880.33120070.0300.0560.0250.0760.0620.0930.34320080.0350.0530.0190.0800.0650.0930.34420090.0350.0500.0370.1160.0680.1120.41820100.0400.0530.0350.1240.0710.1260.44920110.0470.0520.0270.1390.0710.1620.49920120.0500.0550.0370.1540.0780.1800.55420130.0530.0630.0360.2070.0780.2160.65320140.0550.0690.0360.2390.0800.2050.68420150.0530.0690.0460.2500.0820.2280.72820160.0540.0660.0410.2670.0800.2380.74420170.0540.0680.0440.2830.0800.2390.76820180.0560.0740.0380.3160.0810.2450.810

总体来看,长沙市经济增长质量在2000-2018年总体呈上升状态,只有2008年较2007年综合得分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呈上升状态,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0.279上升到2018年的0.810。

总结

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并不是某一领域的提升,而是整个经济综合性的提升,本章对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做了一定分析,长沙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消费市场和快速增长的服务业凸显长沙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民生福利的改善说明全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全民发展之上。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做了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沙市经济发展质量在观测期内稳步上升,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上,每个维度的贡献值不相同,其中经济增长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效率贡献值较低,经济增长环境代价主要因为生产方式的原因,长沙市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增长效率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长沙市经济发展质量要依靠提升创新能力带动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