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梅 李宇飞
(1.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草地资源不仅对区域空气的净化,环境的美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水源的涵养,水土的保持也有重大意义,此外,草地资源还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求,不合理的草地开采使大面积的天然草地遭受破坏,草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势在必行,许多学者对草地的生态系统的关注较高,如赵亮等对在阐述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提出了多重目标管理的途径[1];那佳等人对东北草地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草地现状的影响因素[2];杨林平等人将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研究的基础上评价玛曲县草地覆盖度及变化情况[3];在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中针对吕梁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开展对吕梁地区草地生态环境对吕梁地区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吕梁地区的绝对位置为36°43′~38°43′N,110°22′~112°19′E,相对位置为山西省的中部西侧,吕梁山脉的中部。地势中间高,两边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为67~700mm之间。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该区域的天然草地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将吕梁地区的天然草地进行分类整理,其主要类型有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疏林类草地,分布在海拔200~800m的低温草甸草地,分布在海拔1400~2000m的灌木草丛类草地和分布在海拔高于2000m亚高山草原草甸等。
吕梁地区拥有天然草地面积41.8×104hm2,占区域国土总面积的19%以上,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天气增加和不合理的利用等原因,吕梁地区的天然草地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尤以灌木草丛类草地的退化最为严重。
草地退化与区域气候条件的变化相关。吕梁地区草地退化,主要原因是区域气候多变,干旱天气增多所致,加之该区域季风气候特征,干湿季明显,夏季雨量集中,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60%;冬季降水较少,降水量约占全年的3%,其中,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降水量最少年份的2~3倍,另外,吕梁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均匀,关帝山主峰一带降水较多,而临县、柳林一带降水较少。近年来,该区域气候条件变差,干旱天气增多,使得草地严重退化,破坏了草地资源的整体生态环境。
1.乱采乱挖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吕梁地区人口基数较大,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量多,加之该区域以能源生产为主的消费结构,矿藏资源丰富,草地被开垦为矿区,地表裸露,草场退化严重。另一方面,该区域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条件,使得该区域生物资源优势突出,人们为了获取利益,上山采挖生物资源,在采挖过程中,草地被大面积的破坏,据统计估算,大约每挖1kg的中草药就要破坏5m2以上的草地,草地遭到破环,生态环境恶化。
2.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直接原因。家畜、土壤、植被是草地优质发展的有机整体,合理的控制管理不仅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环境质量。吕梁地区草地退化,主要直接原因是对家畜的数量和牧草的产量的比例不协调,对其畜牧业,大多采取粗放式经营,开放式管理,导致草场可更新性能力持续下降,草地退化严重。另一方面,受地形、技术条件的限制,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初级生产加工、初级销售,粗放式管理,使得草场遭到破坏,产草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更新能力低。
3.土地开垦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吕梁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粮食需求量较大,因其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条件,可供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对草地进行大面积的开垦,种植粮食作物。在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以来,虽然草地生态环境有所修复,但是草地资源的更新时间较长,加之破坏严重的部分草场恢复难度较大,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是促使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吕梁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等,对区域草地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实施草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体系,做好草地的生态规划及规格化经营和合理化管理。在草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指标和政策法规,强化各区域的管理责任制度,坚决打击破坏草地行为,由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向有法有制的集约型草地开发方式过度。
针对吕梁地区滥采滥挖,过度放牧,土地开垦引起的草地资源退化问题,应在法制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对草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教育宣传,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畜牧业的发展问题,应落实休牧与轮牧相结合的措施,对于草地遭破坏后很难恢复的草地,应建立草地自然保护区,使草资源得到持续的更新,另外,在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为缓解草场压力,修建人工草场,提升牧草产量,提高草地生态效益。
目前,吕梁地区的草地开发方式仍以单一的畜牧业为主,由于管理建设方面的欠缺,致使草地遭到破坏,在下一阶段的草地开发过程中,应进行区域规划与分类,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部分草地,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以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为基础,以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促发展,发展草地自然景观特色旅游,为吕梁地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方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