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2020-03-22 18:31:48石剑兰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0期

石剑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优势。必须加强乡村自然山水林田和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统一。

一、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表现

(一)工业生产污染。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号召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农业生产的快速推进,诞生了一大批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然而,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乡镇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受到了严重限制。导致了其生产设备陈旧,污染处置设施落后。对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各种废渣、废气、污水等的排放没有及时处理,造成乡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此外,乡镇企业生产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环境意识不足,往往只注重经济生产而忽视环境保护,久而久之,工业生产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二)农业生产污染。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面积不合理使用、农膜等使用后的不科学处置,造成农产品产量、质量的不断下降,通过食物链立体效应残留在土壤与水体中,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

(三)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放和生活废弃物垃圾两类。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而农村的排污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地表和沟渠,最终污染土壤和水源。

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受传统生活习惯及落后观念的影响。自古以来,农村居民习惯性将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而对于一些零碎的废弃物则是随意丢弃。相比较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在环境宣传保护方面,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教育和普及程度不够,没有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养成。

(二)城乡环境治理不平衡。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和乡村被分为两个分割的利益群体。城市常与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农村,自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也远高于农村,对污染排放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措施更加及时。农村本身面积大,污染源广,加上农村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受到忽视,环保监察和管理工作不合理运行,环保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都进一步加深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许多县级财政较为紧张,加上重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匮乏的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不断增加。而基础设施如垃圾桶,垃圾回收站等的匮乏导致垃圾回收工作越发困难。造成了不断新增的垃圾和有限的垃圾处理系统之间的矛盾愈发强烈。

(四)乡村环保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本身就还不够完善,加之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在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农村环保方面的立法相当不完善,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农村环境污染类别多、范围广、影响大。比如: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农村亟需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加强环保立法的监管实施,补齐环保方面的法律短板。

三、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有限。多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够。意识决定行动,因此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可以有效地支配其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政府可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加大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居民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从而摒弃那些随意乱扔垃圾的恶习,树立环保意识。第二,定期组织政府行政人员给居民普及环境法,增加居民的环保法律常识,让他们意识到破坏环境不仅危害性大,而且是违法的。第三,积极组织乡村环境保护组织,引导居民实现环境保护的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管,充分发挥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加大乡村环保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广大乡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环保方面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远不如城市。首先,政府应该做好政策引导,针对乡村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对于爱好环境、对环保做出贡献的居民实行表扬,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针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相应的惩处措施。此外,依据相关的法律,政府部门要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实现监管部门的依法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增加基层部门环保队伍建设,加大环保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导性。第三,环保部门由于涉及范围广,工作内容多。环保部门的良好运行离不开人、财、物力的支持。

(三)完善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建设。由于乡村技术、人才、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治理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居民的重视,还要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比如,如果农村的垃圾没有集中处理点,任由垃圾随意地堆放在无人的田地,那么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四)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立法,完善乡村环保法规体系。环保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倡导,更要加强立法保障,在必要时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居民的行为。一是要完善现代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法,以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的做高目标,从指导思想层面与农村环境立法相对接。二是要完善农村环境立法的配套立法,借助于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逐步地完善和细化环境立法工作,提高其实施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三是要加大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惩处力度,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第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在学法、用法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并且带头良好地践行环境保护法,加强对村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