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风险表现及其防范

2020-03-22 18:31:48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0期

蔡 芹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23)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述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我国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分析

(一)资金风险。如同贷款一样,各种依托于中间业务的融资行为必然存在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即使是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的中间业务,其存在的风险有时丝毫不亚于表内资产风险。仅以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银行垫款就可略窥一斑。垫款是指银行在客户无力支付到期款项的情况下,被迫以自有资金代为支付的行为。由于银行是被动地代为支付,而且客户的无力支付往往不是由于暂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往往是在经营管理陷入困境、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政策风险。虽然我国外汇管制有所放松,但在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用汇方面仍有许多规定,在信用证开立、银行保函开立等方面有许多限制政策,银行不能因为没有资金风险就贸然开展业务。以资金风险和操作风险最小的结汇业务为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风险。近年来,为了遏制外汇套利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此一来,极大地限制了套利者,这些套利者就千方百计地在银行寻找机会办理结汇,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政策观念,仅仅因为没有资金风险就为套利者办理了结汇并放入其自有账户,必然酿成政策风险。

(三)操作风险。许多中间业务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业务,这些业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操作风险。以国际结算和外汇资金业务为例,如在出口信用证审单中,没有及时发现单据中存在的不符点,在被国外拒付后,客户无法及时收汇,甚至成为坏账,必然给客户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果客户在银行办理了出口押汇,在该客户无力还款的情况下,必然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四)信誉风险。中间业务体现了一家银行的服务水平、系统安全、快速高效等综合竞争能力。如果银行在推出这些中间业务时,没有及时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则容易出现业务风险,给银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三、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合规办理中间业务的理念。各家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所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所蕴涵的巨大风险。因此在中间业务的开拓和经营中,应当充分注意防范风险,不仅是防范资金风险和操作风险,还应当重视防范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应当建立中间业务管理制度把中间业务管理纳入全行风险管理体系,从前期调查、审批、执行、后期管理、检查等都纳入日趋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对存在资金风险的中间业务审批时,特别是对于外汇转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审批时,标准应当等同于信贷业务。

(二)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中间业务品种多,覆盖面广,在银行内部往往与诸多部门,如国际业务、会计管理、信用卡、个人金融、信贷等存在联系,把所有的中间业务放在一个部门管理不太现实,但是多头管理中间业务,一方面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因此,银行应当加强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全行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行的中间业务;成立中间业务部,作为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机构,统一规划、协调中间业务的发展;各专业机构,如国际业务、会计管理、信用卡等部门和监管部门,如内控合规、稽核监督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三)加强中间业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绝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业务,这些业务集技术、网络、信息、资金和商誉于一体。这些业务的操作,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这些业务的风险防范,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中间业务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传统银行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法律、财会、外语、外经贸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

(四)通过业务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在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总体思路,既要考虑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又要牢固树立成本收益原则,减少高消耗,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把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到与发展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同样的战略高度。在金融法律法规范围内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宏观金融政策为指导,加大中间业务产品投入和创新力度,努力开发适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及经济形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发挥多元化产品的比较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在投行、基金、保险、投资、租赁等业务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

因此,银行应当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把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提升银行的中间业务竞争力,各家银行应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