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敏 杨 楠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近年来,随着应届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上涨。有关调查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很少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导致旅游业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那么在专业认知度方面,哪些因素对他们的就业意向有影响,如何使其更倾向于从事本专业工作,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专业认知是指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教学、专业兴趣、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1]而就业意愿即是大学生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所期待的薪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行业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已有学者针对个别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专业认知对于就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2]但大部分研究只针对于专科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多采用定量分析,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整理信息后进行数据分析后,总结结论。针对本科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少之又少。
本研究选取个别高校的5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2:3;低年级2人,高年级3人;参加过实习的调查对象有4人,没参加的1人;以本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有2人、以其他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有3人。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法,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询问有关他们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实习内容、专业就业方向、行业前景的了解及其就业意向后,根据回答内容进行资料整理,合理分析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作者通过对五位调查对象的细致访谈,并将与其的聊天记录,通话语音等转化成文字,仔细分析后,总结得出以下结果。
1.在专业课程方面,高年级比低年级的认知程度要高出很多。高年级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了解大约为80%左右,而低年级对其的了解大约为40%。受访者了解的内容多为课程的种类和名称,对于相对的具体学分要求了解甚少。调查对象A表示:“课程设置分为理论和实践,实践就是实习。至于要修多少学分,我是没有太多概念。”
2.在专业实习方面,参加过实习的调查对象对专业实习的认知程度要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实习的同学。参加过实习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会了解80%或90%的实习内容,而没参加过实习的同学对其的认知只有40%。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实习的态度较为消极,谈及原因,调查对象B解释道:“时间太长了,而且接触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但也有个别受访者持乐观态度,A同学表示:“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比如我在预订部的时候,对于超售,调房,和旅行者第三方平台的协议价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在就业方向方面,调查对象的认知度普遍不高。虽然高年级同学的认知度要高于低年级同学,但也只有50%。调查对象所了解有关就业方向的内容多集中在旅游公司、酒店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旅行社、旅游局等。实际上,除此之外可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方向还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以及航空公司等。
4.在行业前景方面,以本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调查对象对其的认知要高于以其他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调查对象。虽然调查对象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都不太了解,但大体持乐观态度,受访者D表示:“旅游业现在属于朝阳产业,生机勃勃,未来肯定比较缺乏相关人才。”但也有受访者有不同的意见,C同学认为“虽然说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产业,就业前景不错,但是工资太低了,感觉不是很好找工作。”
5.在就业意向方面,高年级同学表示不会或有很小可能从事本专业工作,而低年级同学尚未有明确的就业规划,但表示有较大的可能从事本专业工作。探其原因,调查对象E和C表示对本专业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实习等因素无关。而以本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A同学则是认为专业的个方面因素对于自己的就业意向都有影响,但实习的影响最为重大,其次也和自己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她说道:“之前想如果做旅游相关的工作,我可能会选择酒店,不过去实习之后,彻底没有这个想法了。”对于两位低年级同学而言,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会有很大可能从事本专业工作,其中一人是由于自己本身对于旅游业有较大的兴趣,而另一人则是由于自己没有途径去接触其他行业的工作,但表示即使从事本专业工作也会发展副业。
1.高年级同学对于专业认知度普遍高于低年级同学。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年级的同学进入到本专业的时间较长,对于专业的课程和实习都参加过,且即将面临毕业,他们对于就业方向及行业前景也有较多的关注。
2.大学生自身兴趣是影响其就业意向的最直接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5名调查对象中有4人认为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有很大关系,占比80%。作为拥有高文化的群体,大学生对于择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们更偏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3.专业课程、就业方向、行业前景对就业意向无明显影响,实习效应对于就业意向有较大影响。主要原因是本专业实习的内容较为机械,缺少技术含量,多为体力劳动且时间较长,导致本专业同学对于实习持有不认可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就业意向。
4.行业的薪资水平对就业意愿存在直接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旅游业整体的薪资水平较低,尤其是酒店行业,因此造成了本行业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并且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意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1.在学生方面,要提升专业认知度,合理树立就业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该加强自身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在全面了解的情况之下,努力发掘所学内容与自身兴趣的结合点,进而转变对本行业的态度,培养对其的热爱。其次,大学生还应树立合理的择业观,不应只考虑薪酬水平,更应关注未来的发展空间及行业前景。
2.在学校方面,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加强就业指导。校企合作机制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学校的合作企业多为酒店,学生参与实习的岗位也多为体力劳动型,使得实习效果适得其反。
3.在社会方面,适当提高毕业生薪酬,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薪酬低是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薪酬是吸引旅游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使其先对工作的客观条件有所期待,而后才能接受实际的工作内容,最后选择本行业作为自己的求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