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近年来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在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从供给侧寻求突破,继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人力资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学者们就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做了诸多研究。
Bodman和Le(2013)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P&D活动创造新产品,伴随产品升级必然带来产业升级。Anabela和Aurora(2014)实证研究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张若雪(2010)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质量较差,从而导致技术进步迟缓,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度不足。付才辉(2014)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张桂文和孙亚男(2014)在关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演进的耦合度的研究中,发现加大二者的耦合程度有助于产业结构变迁。张国强(2011)和张勇(2016)等人也同样得出了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结论。
作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力资本既可以之间影响到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又能间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消费结构等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在在考虑人力资本积累的柯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Y=AKθ(HL)1-θ,人力资本存量H会以权重的形式附加到劳动力L上,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因此各产业间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导致各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劳动力在产业间或行业间的流动的难度将降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影响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主要因素是产业间的利润率差异。在配第的研究中已经指出了,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收益最高,第一产业的收益最低。产业间的收益差距,对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产生诱导,劳动力便有了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的动力。但是,劳动想在产业间流动并非易事,由于专业技能、适应能力等因素,劳动力的流动是受到限制的。而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越高,综合能力越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越强,越能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作为包含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的人力资本,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为技术进步不是中性,各部门的技术进步速度不一样。由此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的差距逐渐拉大,各生产要素从低利润部门向高利润部门转移,这便是产业调整的过程。通常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是由于同样是技术水平进步,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能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此时的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其程度远不如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部门,由此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于产业高级化有着积极作用。
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将影响劳动者的收入,而众多的消费理论已验证了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收入的改变将改变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劳动者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投资来完成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出,知识技能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健康素质的提升增强了劳动者适应高强度工作能力。劳动收入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出,由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边际产出,此时劳动收入水平也就提高了。恩格尔定理支出,随着收入水平增加,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向耐用品的消费转变,消费需求也将多元化。凯恩斯理论认为,需求对供给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就是说需求结构的改变将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力资本的积累将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促进作用。为了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我们应当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本的作用。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主要的政策建议如下:
加大教育投资,促进教育资本积累。教育资本的积累,能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间接影响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因此,政府一方面应适当将资源向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倾斜,为技术进步和高端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配套,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本,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完善医疗配套,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健康资本是教育资本得以发挥作用的保障,健康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教育资本的活力。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医疗配套设施,促进全民保健意识。提高参保率,实现医疗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待遇,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