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模式研究

2020-03-22 18:31:48朱晓丽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0期

朱晓丽

(神华国华寿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寿光 262714)

一、引言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商业保险费用、福利费、培训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劳务费等一系列费用。对于人工成本管控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劳动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电企业,作为电力供应的源头,是能源企业中重要的存在。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运营要求的提高,其人工成本管控模式的选择,也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员工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二、人工成本管控现状分析

人工成本管控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人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入手。

“质量”则是指人员的质量水平,即人员的素质、技能水平、办事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人的“质量”如果提高了,一岗多能或者工作效率提高,都能为人工成本的控制提供很好的思路。但是,现在往往的情况是,人员的质量水平上升的空间比较大,可以“新手”到“成手”的成长比较漫长,就出现了一个岗位本来只需要一个人,结果需要两个人甚至更多人才能完成的情况。

“数量”则是指岗位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的重要途径。人工成本的控制并不是仅仅的降低员工的薪资待遇,而是要从部门结构上实现精简,避免冗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实中,企业往往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冗余现象,这些冗余,对于人工成本的管控,往往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除了“质量”和“数量”这两方面,人工成本管控重要的就是管控的方式,即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能为人工成本的管控提供具体实现的路径,确保管控的合理、合规。制度形式化也是现在人工成本管控的重要障碍之一,制度只是形式上的存在,而在执行过程中成为摆设是目前存在的状况之一。

三、发电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模式研究

人工成本管控管控的现状,对于每一个企业,包括发电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相关的问题。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人工成本管控模式,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十分必要。以下是就人工成本管控现状中的问题,相关发电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模式中的较为合理可行的措施。

(一)树立与管理目标相统一的人工成本管控目标

人工成本管控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管控目标,即设计人工成本的使用数量、使用规范、投入情况、预期结果等放多方便。人工成本边发生边控制是最常见的管控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但是这种管控方式的缺点,往往就是在于缺少最开始合理目标的确立。

人工成本管控目标的树立,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人工成本的管控,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企业,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一步。因此,在制定人工成本目标时,要始终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在考虑企业经营现状及未来规划的情况下,制定合理定编定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工成本最佳的投入产出,使人工成本管控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好助力。

(二)建立合理可控的人工成本管控机制

强化企业人工成本管控,合理有效的制度是重要的保障。科学准确的分析、合理的分析、过程精准的控制、以及结果的运用分析,通过可以在制度中予以明确,使其执行过程中有标准化的参照,也使得人工成本的管控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为了强化人工成本管控,可以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与部门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提高员工执行人工成本管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工成本管控的目标。

另外,除了制度这种明确的客观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外,要强化企业上下明确人工成本管控重要性的氛围。通过宣贯,使公司的各个层级树立牢固的人工成本管控意识,使这种无形的约束成为一种软规范,从而为人工成本的管控奠定基础,以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合理控制人员数量

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提高人才的“质量”以控制人员的“数量”是人工成本管控中重要的方法。人才“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培训、实践锻炼、一对一指导等多方面的形式展开。培训的投入,作为开发人才的重要手段,应该合理的使用,不能成为人工成本“开源节流”中“节流”的对象。“高质量”的人才多了,其承担的业务范围扩大,人员的“数量”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降低。通过人员“质量”和“数量”的转化,实现人工成本高质量的管控,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四、结论

人工成本管控,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是一个管控的热点,也是管控的重点。现在的人工成本管控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从人工成本管控的现状着手,分析了人工成本管控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管控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发电企业人工成本的管控提出了合适的模式,以期通过人工成本的管控,实现提高企业拉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