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怡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现阶段,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表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由于会计目标引导和指引着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所以不同的会计目标决定着企业提供不同的财务会计信息。
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故而产生了受托责任观,它是指信息使用者运用会计信息,考核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1)受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受托责任观的基石;(2)受托方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结果的义务;(3)随着社会委托代理关系的外延的不断扩大,受托人还应承担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报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决策有用观则主要从经营理论和信息利用的角度解释信息,它是指会计应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它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1)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目标的趋同性;(2)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利于现存的、可能的(潜在)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信贷决策的有用信息;(3)财务报告应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估来自于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的实得收入金额、时间分布和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4)财务报告应该能够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信息;(5)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所得出的企业利润方现金面的信息,作为一个说明企业获得现金净流量的现时和持久能力的指标,比单纯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情况更加有用。(6)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经济利害关系和需要了解企业的情况而做出各自的经济决策,都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户)。
1.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学派强调真实地反映过去,主要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于未来事项很难得以反映。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忽略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适用环境方面,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中,两权不分离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普遍存在。
2.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较受托责任观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什么是决策有用,对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还是较为模糊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有用性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要求,因此可操作性低;其与审计目标不协调,从审计产生的背景看,审计的产生于受托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如果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审计就可能达不到目的。
所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提供了专有的资产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并承担起企业的非系统的风险,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其也受到企业目标实现的企业活动的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会计利益相关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类:
投资者将自己的资产投资于企业后,这部分资产变成了企业的法人资产,因此投资者是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投资者的目的是通过直接对企业财务的控制,最后通过经济利益的分成取得最大的增值。对投资人而言,真实、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是它们所需要的,通过这个可以对企业经行控制和监督,以致最大利益化。
债权人是企业财务资本提供者,债权人将资金贷给企业的目的是使借款成为公司的法人财产,凭借债权拥有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同时又凭借公司剩余控制权参与公司剩余权益的分配。由于债权人密切关注公司的资金运作,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由于这些的保护性条款对会计的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员工包括经营者和其他职工,员工将自身的人力资产投入企业,与企业一块承担风险,员工的待遇和业绩与公司的经营息息相关。经营者和员工对会计操作和控制具有直接的便捷性,且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会联合会计一块作假。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和经营者联合才能对会计经行实施操作,因此这将会是利益相关者治理的重点。
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共方面的环境和秩序,它往往是依据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政府通过纳税和一些引导性的政策将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作为社会管理者,国家要监督市场经济运行,保证市场经济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作为国有财产的所有者,国家有权通过各项安排与管理,保证并促进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得到保值和增值。这一切都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是我国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信息使用者。
基本来看,关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可概括为:(1)反映企业经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完成情况;(2)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各类经济决策的信息,主要是表内和表外的财务信息;(3)在必要时,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在表外披露为国家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信息。
但是由于目标指引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方向,目标涉及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诸多重要问题,因此我国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目标应如何予以明确和具体化,尚有待今后继续认真研究。
在当前时期,我国的会计目标倾向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只是作为管理层对下一个会计期间的一种决策参考。而当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层面,“决策有用观”必定将成为主要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则成为一种基本的会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