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艺 陈澳晴 尹雯丽 李 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2019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的《财务会计制度》正式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改革,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同时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进行有效结合,准确记录和客观真实的反映了政府的财务状况。
中小学新政府会计制度强调“放、管、付”,“放”旨在强调财务下放到各个学校,“管”强调在新的制度背景下,新的系统里进行管理,“付”则强调集中支付,集中核算。虽然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一项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实际在与湖南中小学校的访谈中发现,许许多多阻碍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绊脚石相继出现,同时各大中小学校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如何将这些绊脚石给搬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给中小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中小学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内部建设,充分做好衔接工作,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2019年是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旧制度的衔接使得中小学校在执行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自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学校在2019年上半年都已正式启动相关工作。在各个区域政府的帮助下,中小学校会计专员完成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为进一步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各地教育局的引领与支持下,中小学校优化了开展财务工作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通过与第三方软件公司签署相关合同,各地区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试点后已经搭建了适合本学校的会计模块,简化了新政府会计制度衔接的前期工作。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中小学校的推行实施,不仅仅是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也是对中小学财务专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进行革新。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并强调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进行合并从而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目的,而中小学校会计专员自身会计专业素质偏低,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账务处理转化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实践。
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市场上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也进一步进行了更新,通过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科目设置不全面,当有特殊业务进行处理时,难以找到相关匹配的会计科目。其次是分录生成不准确,相关信息录入之后,由于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匹配不正确,导致最后需要人工进行修改。
新政府会计制度早在2017年已经提出,2019年是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但部分地区启动工作仍然延续到了下半年。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政府部分地区对中小学会计专员的培训实操性弱,主要是理论宣传,虽然中小学校财务处理相对于高校与其他政府机构账务处理相较于简单,但相关政府部门人仍需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第二个方面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行也将迫使政府部门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推进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
在与一些主持中小学校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不难发现新会计制度难以迅速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1998年开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被要求实行收付实现制,对于每笔经济业务的处理只需要做单分录,并且对报表的编制要求比较简单,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双功能、双基础、双报表”的模式,规定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要共同建立实施。财务会计是实行权责发生制,以财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来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预算会计则实行收付实现制,以预算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算报告的编制。此外,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要素下的会计科目也有许多的变化,总共有103个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的变化也使得根据核算内容在单位业务核算过程中进行记账的方法发生了改变。所以,要想使得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迅速实行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改变自己的根深蒂固的会计核算模式。
新旧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体现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资产、负债等的核算范围、会计报表设置和要求、基建会计核算方式等方面上。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需要对新旧账务进行衔接。在财务会计方面,科目的新旧衔接处理上没有什么难度较大的问题,但在预算会计方面,科目的新旧衔接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计入,例如在“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对应“资金结存”时,要考虑原账“其他应收款”中的预付款项逐项分析对应计入时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将以往的思维转变为实施现在的新制度的思维有点困难,而且由于新制度与旧制度在多方面的操作都有所不同,会计人员需要一定的新制度实践经验才能较熟练的完成财务工作。
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基层学校会计与报账员在学校基本兼职会计,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人员为学校的教育员工,对基层学校而言,中小学校经费紧张,其财务人员薪金待遇低,招聘专业的会计人员难度大。
由于中小学会计人员基础知识薄弱,基层学校大多数会计人员非会计专业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资格证,导致其业务水平难以适应制度的转变,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使得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衔接与实施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困难。
新政府会计制度将预算会计分离出来,强调预算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些中小学校的访谈,我们发现一些中小学校的预算会计的推行由教育局等上级部门进行改革,从原来整个区的财务预算转变为每一个学校独自进行财务预算。但是在实际中,预算编制在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得不到重视,并且在短时间内要对学校的进行财务预算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进行财务预算需要考虑学校各方面的财务实际情况,需要与学校各部门进行充分交流,而在实际情况中,各部门对预算的编制都不进行相应的配合,这加大了预算编制的难度,并且使得预算结果也不准确。
中小学食堂作为学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要求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账务。然而中小学食堂进行预算编制难度较大,例如食堂原材料作为成本最大的项目,其明细科目设置就不规范,各地明细类目繁多,很不统一,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财务信息可比性不强,且食堂各类原材料的入账成本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有时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核算具有较大偏差。
基于此次实地调研结果,通过走访调查湖南中小学校,根据中小学校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进度与实施情况我们提出完善中小学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对策。
受传统会计制度长期存在的影响,一项政策的推进与落实需要我们上下级的共同联动,要想进行彻底的变更,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新制度的宣传。会计人员需要弄明白“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模式,并且通过实践将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的融入学校的账务处理中。其次可以由各地区的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学校的会计专员可以针对制度的问题提出可借鉴的方法,共同探讨,携手共进,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
为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设立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专项经费,与当地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联系,定期对中小学校的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转变中小学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的认知,解决新旧制度衔接中存在的难点疑问;开展实操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多渠道多层次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丰富专业技能。在针对中小学校会计专员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展培训时,培训专员需要针对在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碰到的难点与疑点进行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会计专员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理念的掌握与实际操作,在讲解的过程中多以实际发生业务为例,加深被培训人员对实操的理解。同时,应当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宣传,这样才能够引起各大中小学校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足够重视,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随着一些信息技术的出现,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会计、财务共享等,它们对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系统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加强与软件公司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加快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与系统化,打造适合于中小学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系统,从软硬件两方面的建设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同时,为了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应当合理设计和安排与会计核算内容相关的模块内容,这样也能减轻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负担,同时也能为中小学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便利,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各项会计工作的效率。
各教育局和中小学校应该通过“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充分交流。网络连接到学校,使得学校财务人员无需亲自到教育局就可以进行报账,节约了工作成本,并且更加便捷。通过“三通两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可以使得工作效率加快,在新制度实践过程中,财务人员发现了系统的不完善地方也可以及时通过平台进行反馈,这样有利于新制度在各学校高效执行。
此次调查中学校相关负责人提及到目前中小学校的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包括桌椅、电器等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中小学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校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力度,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折旧等管理,突出强调固定资产的实质性作用,真实衡量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中小学校的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涉及的指标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是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这与财务会计的计提规定相反,相关财务人员应当加以区分,合理分类,根据相关准则与规定,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与此同时,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先前的会计制度并未对折旧摊销进行详细的说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强调了折旧摊销的重要性,其制度的推行要求中小学校重新梳理盘点学校的固定资产,有效控制在部分学校固定资产被加速折旧的弊端。
中小学校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需要根据自身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使得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进而增强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中小学校会计专员带去了严峻的挑战,“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的特点强化了财务会计的作用。从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到与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并行,会计专员针对与先前相同的经济业务时,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专业知识的强化也迫使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进行有效推行时需要培养更专业的会计人员来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涉及的内容广,要求高,基层学校老师兼职会计对会计专业不了解,且新政府会计制度强调预算,学校做账观念难以转变,仅由区域教育部门进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人员培训任务量大。上级部门应当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安排组织统一的培训与引入相关的会计核算系统,不能让基层学校各干各的,最好做好统一安排部署,更好地去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财务人员的专业性是影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多数中小学校的会计部门中,财务人员均由学校科任老师进行兼职,新政府会计制度涉及的经济业务多,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薪金福利,增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此来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学习新政策、新知识、新业务,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与实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推动中小学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将预算会计的功能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这一次的实地调研中,财务相关负责人总结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动与实施要求每个中小学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编制本年的预算开支,确保预算实施的可行性。
为进一步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小学校应当完善自身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基于新制度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功能特点,中小学校财务部门加强对各大中小学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各大学校的财务部门工作,加强对本校内部的相关部门按照既定的预算执行相关项目活动,有效防止超支现象的频发。除此之外,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工作责任,增强预算管理的思想,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对学校相关物资定期进行有效清查,规范设置和等级财产的收发保管和账目,防止相关物资的遗失,加强成本控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中小学校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规范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但这都是基于一定条件下才能得到。因此在进行业务工作时,有许多的问题会在实践过程中接踵而至,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进行修正,使得我们的制度更加完善,同时由于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校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学校各部门要加强领导,与财务部门之间要相互学习,好好配合,做好各自的工作,不断增强本校的会计处理能力和办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