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甜 马 祥 张 松
(1.成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毕节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贵州 毕节 551700)(2.毕节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 贵州 毕节 551700)(3.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毕节市分公司 贵州 毕节 551700)
在贵州省积极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立足我省丰富的煤炭资源,毕节市按照国家安监总局“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新要求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精神,从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和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出发,加快推进大数据与煤炭行业融合发展。
(一)毕节煤炭资源情况。毕节市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地形地貌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煤、铁、铅锌、硫、黏土、高岭土、铝土、磷、稀土、锑、镍、锰、铜等40种矿产资源。毕节市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总储量为281.42亿吨,占全省已发现煤炭资源的51.26%以上,居贵州省之首。全市含煤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在累计探明储量中,无烟煤储量为246.04亿吨,焦煤储量为9.35亿吨。预测2000米以浅煤资源量为759.7亿吨。毕节市煤炭资源中,主要煤类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等主要化工煤种。
(二)毕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毕节市以发展通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抓手,通过深入实施大数据融合行动和云网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毕节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99.35亿元,排贵州省第三位。电信业务总量增速为93.6%,排贵州省第一位。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92.8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516.56万户;全口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80家,完成产值50.9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59家,完成产值42.09亿元);全口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116家(其中规模以上2家);共建设8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杆项目;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指数水平达35.3,相比2017年和2018年融合指数分别增长6.1和2.5;搭建了毕节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为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提供标准化载体和技术支撑;全市已实现行政村通光纤全覆盖和100%行政村通4G。预计2020年底,将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100%覆盖。
(三)煤炭生产与大数据融合情况。为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毕节市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出台了《毕节市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利用省级预拨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项目奖补资金奖补资金,全力推煤矿综合机械化和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工作,提升企业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依托“省能源云”信息平台和“毕节市煤矿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瓦斯浓度、人员定位、销量等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精准决策的提供数据支撑。数据显示,毕节市111个生产矿井中,完成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煤矿83个,覆盖率为75%。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共135个,已改造完成8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子系统项目11个(含支护子系统),已完成5个。2020年底生产矿井将全面完成采煤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
(一)大数据产业基础薄弱。因前期毕节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大数据产业起步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毕节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查,缺乏较大规模、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龙头企业,没有专业从事数据收集、清洗、数据加工和云计算的企业,严重缺乏大数据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缺乏数据中心、产业互联网等关键新型基础设施,数据孤岛、数据烟囱和融合应用相对滞后。
(二)煤矿“两化改造”改造不充分。受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治理难度大、资金短缺、政策性停产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煤矿不能按期完成机械化和智能化改造。同时,随着“两化改造”工作纵深推进,已进行“两化改造”的煤矿集中区域电力网络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煤矿供电不稳定,电力供给尚不能全面有效保障。
(三)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水平不高。经智能化改造后,毕节市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作为新技术的智能化系统应用在大多数煤矿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系统架构和系统产生的数据价值挖掘不够深,尚未实现以数据精准指导生产和管理的目标,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水平不高。
(一)抓基础建设,提升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电信普遍服务、百兆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六网会战”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光网毕节、宽带毕节、数字毕节建设,推进全市光网和无线网络高质覆盖,为煤矿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
(二)抓“两化改造”,持续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按照“一矿一策”原则,采取强力措施,煤矿制定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推进计划,倒排工期,有序推进辖区煤矿“两化改造”全覆盖。同时,组织国内优秀融合方案服务商赴企业实地开展“上门问诊”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供电保障等制约性问题,提升辖区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
(三)抓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进区域融合水平提升。持续推进“四强化”“四个融合”和煤矿智能化和机械化改造工程,深入实施“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加强物联网、5G、北斗系统、工业互联网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化应用成效显著的煤矿企业,带动区域融合水平提升,助力企业融合发展。
(四)抓体系建设,加大融合发展支持力度。以大数据、煤矿安全技改、智能机械化改造、能源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投融资对接等多元化方式加大对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煤矿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创造煤炭行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政策、科研、人才引进等环境,创新融合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有效推动大数据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毕节作为贵州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市州,改变传统煤炭行业固有的生产模式,深入实施煤炭行业与大数据深入融合发展,运用系统产生的数据指导煤矿生产,降低煤矿安全事故风险和运维成本,让大数据手段赋能煤炭行业发展,将对毕节煤炭行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起到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