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辛鲲 李宣儒 孙润泽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3)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常规能源和基础能源,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生产原料,占到了能源消费的65%,在我国国民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国的煤炭产业链建设现状仍旧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企业内部有自身简单的产业链条,但这些简单的产业链条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价值,同时存在严重的短链、断链现象。因此,对煤炭产业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产业链增值的一种方式,是由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通过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交互合作,来实现产业链的价值革新,这便是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由于上、下游企业间的产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有更高的相关性,这使得产业链的延伸会变得相对更容易实现。所以早期的煤炭产业链常常采用纵向延伸模式。
例如:上游的煤开采及电力企业可以依靠局域的煤炭资源,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同时,通过丰富上游企业的数量和属性,可以将有污染的一次能源转变为清洁的二次能源,获取煤及其附属的能源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附加值。对于下游的煤深加工企业,则可以延长和拓展煤化工产业链条。例如:以煤基矿物为原料,进行产品深加工;发展煤炭液化、气化裂解和焦化等更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技术,生产具有更广阔市场前景和更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梯级利用和能源的多层利用。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但是这种延伸模式的缺点在于:随着本地资源的逐渐枯竭,继续纵向延伸模式会使得产业链发展受阻。同时,由于发展进程所带来的产业的集聚效应,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受阻程度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产业链增值的另一种主要途径,是由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等手段来增加其所能创造的价值,这便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上游的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加工的过程不仅伴生出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产出大量废弃物,拓宽企业的化工产业链条,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耗和高效增值相统一。
例如:结合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粉煤灰可用来回填废弃矿井及塌陷土地;煤矸石则可以通过简易工艺从中洗选出好煤,同时拣出黄铁矿,而且可以用于发电和制造建筑材料;漏斗灰渣可以用来生产高品次的水泥及辅料等。这些业务拓宽措施使得企业既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开发、利用共伴生矿物,可减少资源浪费,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例如,煤层气是在煤矿层及其邻近岩层中与煤伴生并赋存于煤基质表面上的一种可燃气体,同时可合成新型化工原料。
这种发展模式拓宽了煤炭企业的服务范围,使得企业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于煤炭资源的以来。但该模式下原有的煤炭产业链容易生根,难以形成新的、更有竞争力的产业进行替代,同时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易使得他们由于定性思维而产生决策上的失误。
(1)加强资源勘探,提升能源价值。上游煤炭企业应当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勘察及评价力度,通过对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在对企业所在区域的资源结构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对此,上游企业要加大力度,努力实现产业分工及知识升级,使资源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的同时,增强企业在产品以及原料循环利用上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直面瓶颈。有基础的煤炭企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科研力量,直面企业存在的技术瓶颈,一方面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并内化为自身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增加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贴合程度,不断调整技术工艺,缩短工艺改进到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努力走在行业的前线。
(3)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完成企业转型。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企业内部产业链条不仅单一,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短链、断链现象,使得煤炭资源的附加价值并不高。企业单一地对外输出初级能源,资源的附加值不能得到提升,使得行业发展受到阻滞。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转变煤炭企业发展的思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立体化延展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企业从资源开发型到资源增值型的转变。
(4)完善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及相应政策。为解决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资源的跨区域配置是一种可行的措施。该项举措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高效率、高风险。对此,在实行跨区域分配的同时,应当考虑到由增加煤炭运输距离所带来的煤炭供应风险问题。同时,资源的跨区域分配也会使得以开采资源为主的西部地区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而在政策层面要不断完善,加大对中西部上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现。
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能够改善煤炭企业内部单一的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在前倾环境压力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通过以煤炭产业为上游核心企业的产业网络,既能够使得能源流动转换更加高效,同时也能实现资源的配置更优,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及未来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