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经历了凯瑟琳娜·莱斯(Reiss)[1]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贾斯特·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 Manttari)[2]的翻译行为理论和克里丝丁·诺德(Nord)[3]的功能与忠诚理论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翻译目的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目的论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它摆脱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等值论的束缚[4]。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外宣资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信息型”文本资料。“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汉语为信息源,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5],旨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世界了解中国。目的论指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可以帮助国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正确良好的中国形象的建立。本文从目的论的三个核心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出发,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从非遗文化负载词与汉英语言差异两个角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佛山非遗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交流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佛山作为文化古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非遗文化资源丰富,颇具岭南地方特色。但是我们在收集和整理佛山非遗文化对外宣传的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些资料里存在不少翻译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译名不统一。以“佛山木版年画”名称英译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1个,比如Foshan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s,New Year paintings on block,Foshan Nianhua(woodblock NewYear prints)等。非遗名称一词多译现象不利于文化外宣,它让外国读者无法确定这些不同的译文是否对应的是同一事物,这种不确定会让人失去想进一步了解此文化的兴趣。(2)文化负载词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比如在介绍民俗文化时,译者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文化负载词简单地采用直译或意译,致使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认同和接受译文所传达的涵义[6]。(3)语法句法错误。译者如果不考虑中英文语言差异而盲目追求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的完全对等,会使译文违背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文化习俗,“凡逐字照译不误者,往往以忠实开始,以费解告终”。[7]
我们认为出现以上三方面的翻译问题,主要是因为译者没有准确把握外宣翻译的目的。外宣翻译强调通过翻译把文化的相关信息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外国友人,实现文化输出与交流,所以英译时我们要挖掘非遗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注重汉英语言差异,使译文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准则,同时也是制约整个翻译活动的决定性原则。Hans Vermeer认为,“人类从事的实践活动(包括翻译实践活动)是由目的决定的”。[8]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文化输出,把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向世界推广,促进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外宣翻译时,译者应该关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注非遗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9]。对于文化负载词“我们已达成基本的共识,即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这种翻译策略不但是可取的,而且是可行的”[10]。汉语拼音音译是指用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符号的翻译方法,它适用于“源语和译入语间存在着语义缺失,翻译不可以直接从形式或语义入手的情况”[11]。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在音译完之后还要对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就是解释性翻译法。文化负载词如非遗名称、历史人物、俗语行话、传统节日等只有通过音译加解释才能被外国人士理解,达到文化外宣的目的。所以再回到“佛山木版年画”这一非遗名称的英译上,在目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即拼音音译加解释,我们就可以把它翻译成Foshan Nianhua(佛山年画,woodcut NewYear prints)或者Foshan Nianhua(woodcut NewYear prints)。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试看一幅年画的解说词:
例1:鸿鸿是广东省第十二届省运会的吉祥物。这款吉祥物以家喻户晓的少年黄飞鸿舞狮为题材,寓意鸿运当头,大展宏图。
例1:Hong Hong is the mascot of the twelfth provincial games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young Huang Feihongis performinglion dance.“HongHong”implies the meaningof“good luck and chances toget ahead in one’s life.”(Huang Feihong(1856-1925)was a martial artist in Foshan.He was highly skilled in Wushu.He upheld justice and helped the weak and the poor.He had many anecdotes that won universal praise in Wushu circles.)
佛山木版年画的体裁与形式,多以岭南民俗风尚为主,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地方特色。例1年画中的黄飞鸿,于公元1856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一生以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对于中国人,黄飞鸿可能不是陌生的人物,也可以不进行介绍,但是我们不能用内宣的思路、方式去外宣非遗文化,英译文面对的是外国人士,他们对黄飞鸿不一定熟悉,所以有必要在译文中对他作适当补充。背景知识补充说明还可达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此外,我们在翻译黄飞鸿时,特别标明了黄飞鸿所处年份,在翻译时给出了具体时间能给外国读者有更直观的时间概念。汉语中“明代”“清代”这样的朝代标注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意义不大,他们并不清楚各个朝代年限。翻译时标注一个特定的对比日期,如明代(1368-1644)、清代(1644-1911),或以外国读者熟悉的相应时期的历史事件为参照,可以让外国人士了解中国民俗与历史。
连贯原则具体是指语篇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语篇内连贯是指译文要符合源语语言的逻辑性、句法结构与语法结构,从而让目标语受众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译文;语际连贯则指译文在传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重构译文语篇和原文语篇的关系,“目标语受众可以通过语篇间潜在的关联性获得对源语内容的理解,该连贯建立在语篇层面上。”[11]通过连贯原则可以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比如例1,中文例句中“鸿运当头”与“大展宏图”之间可以不要连词,“汉语重意合,汉语句子成分之间的辅助词要少得多,英语句子成分靠意义连接。”[11]所以译文中的连词“and”是不能省略的,英文各个成分要由各种连词、介词、关系词等连接,要求句子成分完整,没有“and”,整句英语就有语法错误。以木版年画解说词为例,再看例2:
例2:门神是年画中最常见的主题。门神年画一般成对出现,可以分为:武士门神、文相门神。人们把武士门神画贴在房子的正门上,而文相门神则贴在卧室的门和客厅的门上。
译文:The Door Gods are the most common subject matter for New Year prints.They come in pairs with two categories:the military and the civil.Military door gods are placed on the main door of the house while the civil door gods are placed on the bedroom door and on the door of the living room.
汉语多用主动句,而西方人喜欢以客体为主体,多用被动句。在翻译时把中文第三句话的主动句翻译成英文的被动句,这样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英译时译者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遵循各自的语言规则进行翻译。
例1和例2阐述了如何实现译文语篇内的连贯。语际连贯则可用自然段为翻译单位,调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和先后顺序,对汉语中的逻辑松散,过度修饰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删除,采用分译、合译、删除等翻译方法,使译文明白易懂,从而达到外宣效果最大化。因篇幅有限,对语际连贯就不做举例说明。
忠实原则是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忠实于原文。“忠实原则还依从于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所以译文还应在翻译目的和语际连贯的基础上忠实于原文。”[12]尽量实现目标语文本和源语文本之间的意义对等,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也会影响译文的忠实程度。
以木版年画《龙凤呈祥》解说词中的“把婚姻之喜比作‘龙凤呈祥’,寓意夫妻和睦、生活美满,且殷切盼望新人早日成为人中龙凤”一句为例。原文中的“人中龙凤”切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直译成“the dragon and phoenix among the peopl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第618页,“dragon”只有两条释义:1.(in stories)a large aggressive animal 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that can breathe out fire(传说中的喷火龙);2.(disapproving)a woman who behaves in an aggressive and frightening way(悍妇)。从这两个释义可以看出来英文中的“dragon”是个贬义词。而中文中的“龙”,根据《学生实用新华字典》(2017)第277页,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指跟帝王有关的事物。中文中的“龙”并不是贬义词。所以英文中的“dragon”与中文中的“龙”在语义上并不对等,不能直接翻译。
在忠实原则指导下,可用“显化”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化隐为显”的目的。此处“显化”是指译文在忠实通顺的原则基础上,把原文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明确地传达出来,“使原文作者意图跃然纸上,让目的读者易于理解”[13]。根据上下文“人中龙凤”是指有才华有美德的人,有鉴于此,原文可英译成:“virtuous and talented persons”。此译不仅在翻译目的与连贯上忠实于原文,而且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文本文化功能和翻译目的对翻译活动的宏观制约作用,它跳出了等值翻译论或对等翻译论的束缚,在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讨论翻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用翻译目的论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灵活采用翻译策略,不但帮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而且提高了非遗外宣英译质量,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外译外宣的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