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0-03-22 12:19:03王成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脑血栓偏瘫肢体

王成双

(吉林省电力医院供应室,吉林长春 130000)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脑动脉主干或者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进而形成血栓[1-2]。 患者多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表现为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不仅出现智力、语言及精神障碍,甚至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的功能,部分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意识模糊、头晕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目前,脑血栓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偏瘫,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自信心造成不利的影响。 目前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脑血栓预后易复发,因此治疗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对该文将2012 年1 月—2013 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2 例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康复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62 例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1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0 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8.35±1.19)岁,心血管疾病 8 例,脑血管疾病6 例,呼吸系统疾病10,严重创伤7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20 例,女 11 例,年龄 30~67 岁,平均年龄(48.19±2.43)岁,心血管疾病 7 例,脑血管疾病 5 例,呼吸系统疾病11,严重创伤8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1)保持病房清洁,定期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适度,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2)指导患者休息时要平卧,告知家属要每2 h 为患者拍背、翻身等活动;(3)按照医嘱给患者服用治疗药物, 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的变化;(4)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以新鲜的蔬菜水果为主,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5)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要鼓励患者,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具体做法如下。

(1)肢体功能训练。

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训练,训练时要注意力度和伸缩尺度,以免用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训练患者四肢软组织,使患者四肢适应适当的活动,训练患者抬手、擦脸等简单活动,从上肢到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伸肘、旋内、旋外等;等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进行适当运动, 锻炼走路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时刻保护患者,避免摔伤;还可以训练患者单腿站立与双腿站立交互进行。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为了防止患者肌肉萎缩, 要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 训练患者握拳、抬胳膊等简单动作,待简单动作适应后在训练患者翻身、坐、自由移动等动作,训练坐位时要先从小幅度开始, 最好不超过60°, 时间由短到长,幅度由小到大;训练患者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洗脸、上厕所等活动,在训练中要时刻有护士或者家属在旁陪同,以免出现意外,在训练中要耐心指导,直至取得进步。

(3)作业疗法。

与患者做互动作业进行精细训练,让患者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睛等,或者让患者左手与右手手指互对,让患者画简单的画,练习写自己及家属的名字,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玩翻牌游戏等。

(4)发音训练。

为了增强患者的语言能力, 要及时进行发音训练。 训练从简单的“啊”等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节,每次训练不超过30 min,鼓励患者家属多和患者聊天,患者要多听,并练习说话,为患者创造语言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

(5)心理康复护理。

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一般出现恐惧、抑郁、绝望等心理,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在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流沟通,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护理3 个月为1 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情况[3-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用()表示,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康复护理后,观察患者中生活自理的29 例,2 例需要辅助,有效率为93.54%,而对照组患者中生活自理的仅有20 例,有效率为64.51%。 经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03 51)。

2.2 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9.98±1.54)分,而实验组为(5.11±1.07)分,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3,P=0.001 65)。

2.3 两种护理方法满意率比较

经比较,对照组中有10 例对护理方法不满意,满意率为67.74%, 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非常满意,满意率为100.0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00 531,P<0.05)。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成年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 脑血栓由脑动脉主干或者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进而形成血栓。 脑血栓的基本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也会加速疾病的进程,另外少数患者由红细胞增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疾病引起。 患者多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 表现为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不仅出现智力、语言及精神障碍,甚至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的功能,部分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意识模糊、头晕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5]。

目前, 脑血栓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偏瘫,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自信心造成不利的影响[6-7]。 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急性期的脑血栓治疗原则为药物治疗, 尽量在3~6 h 内进行溶栓治疗, 降低患者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并可以防治并发症,如脑心综合征、感染、下丘脑损伤等;对于大面积脑梗并伴有严重脑水肿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 但是脑血栓预后易复发,因此治疗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 护理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康复专业人员,从护理角度帮助康复对象,将其从被动接受他人护理转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 康复治疗要尽早进行,按照个体化原则制订短期及长期的治疗计划,并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和肢体训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早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该文研究康复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并且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肌肉萎缩,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栓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16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