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秀芬
(吉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吉林长春 130021)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年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是脑组织坏死,导致部分脑神经或者全部脑脑神经出现功能障碍。 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偏瘫,其中偏瘫直接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自理,因此对偏瘫进行适当护理干预,改善其肢体功能对患者来讲意义重大[1]。 目前,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主要护理干预方法为康复护理干预,其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但是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该院对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该次研究样本选取该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2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样本数均为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6:25,年龄45~68岁,平均(56.5±3.2)岁,其中左侧偏瘫 32 例,右侧偏瘫19 例,发病时间 1~7 d,平均(4.2±0.5)d;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57.1±3.0)岁,其中左侧偏瘫 30 例,右侧偏瘫 21 例,发病时间 1~8 d,平均时间(4.5±0.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两组患者对于该次研究知晓明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康复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干预,首先:进行体位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以及仰卧位交替卧位,每隔2 h 更换一次体位,避免出现压疮;患者在仰卧位时注意在肩甲下方垫一软枕, 将患侧上肢向外伸展保持水平位置,并固定在枕头上;健侧卧位时,协助肩甲前伸,患侧下肢后身,膝关节微微弯曲,在健侧下肢垫软枕,避免出现的损伤[2]。 其次: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在病情稳定后实施被动功能锻炼, 对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按摩、推拿等,每次按摩时间在20 min 左右,对于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下床活动,活动量以及活动时间以及患者能耐受即可。
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肌力以及ADL 评分进行对比。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上肢功能总分为66 分,下肢总分为34 分,得分越高代表肢体功能越高。ADL 评分评价标准: 本量表内共计包括10 个项目, 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反之则越低。 肌力评价:肌力的分级标准分为0~5 级,一共6 个级别,级别越高代表肌力越好。
将该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 χ2检验,计量应用()描述,组间经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护理干预前, 实验组患者的 FMA 评分为(40.36±3.62)分,对照组患者的 FMA 评分为(41.08±3.36)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 4,t=1.041 0);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FMA 评分为(69.64±5.03)分,对照组患者的 FMA 评分为(50.33±4.07)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 t=21.316 2)。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的ADL 评分为(36.52±3.04)分,对照组患者的 ADL 评分为(36.36±3.49)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 5,t=0.246 8);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ADL 评分为(66.32±4.48)分,对照组患者的 ADL 评分为(40.67±5.03)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t=27.194 5)。
护理干预前, 实验组患者的肌力为 (2.46±0.02)分,对照组患者的肌力为(2.45±0.03)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4,t=1.9806);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肌力为(3.02±0.06)分,对照组患者的肌力为(4.33±0.04)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t=129.734 2)。
脑梗死是比较常见一种疾病,该病的高发群体为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本病的发病率趋于年龄化,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患病后,脑部组织在缺血和缺氧的状态下神经元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而产生的肢体障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均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方能缓解。 在相关研究中显示,中枢神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讲,其脑组织和神经功能均有重建的可能性[3],且干预越早其效果更佳。 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康复训练具有一定康复训练方法,但是其干预的时间相对较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一般,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早期康复护理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护理方法,与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相比,其干预时间更早,在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即开始干预。 干预一般从被动活动开始,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尤其是避免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将部分缺氧的脑细胞进行激活,并通过运动刺激运动神经元,提升了脑组织残存细胞的兴奋性, 促进脑组织建立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者代偿,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在该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患者的ADL 评分和肌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且于对照组相比改善得更加明显, 这主要是在早期康复过程中,患者的神经侧支循环得以建立,并且神经轴突突触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了肢体的运动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升高后,其生活能力逐渐得到改善,肌肉在锻炼的过程中逐渐恢复,偏瘫状态得以逐渐恢复[5]。 通过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早期的按摩,能够更进一步促进皮肤和血液循环,促使皮肤功能的改善,进而提升身体的抵御能力的,降低了血栓形成的概率。
综上所述, 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功过程中,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