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晖
(古田县第一中学,福建 宁德 352200)
模块教学中,由于年级不同、性别差异、选修课时长短、身体条件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进度的把控、教学内容的选择都难以完全统一。倘若采用统一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后进生将是一种打击。尤其是运动技能的学习,环环相扣,呈阶梯式,在没学好上一个技术的情况下很难进行下个技术的学习。随着教学的深入,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教新课,新生难以接受;上复习课,学优生感觉没有太大意义,课堂组织练习赛时“会的”和“不会的”完全是一边倒、毫无乐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难以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模块教学采取分层教学法“呼之欲出”。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1]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不是为了甄别或选拔运动员,要求重视区别对待,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直接在文中给出分层教学的建议。[2]
体育教育是一门通过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学科,它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人体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模块化后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还要求体育教学采用模块化,学生可以在高中三年内选择1-6个模块进行学习,条件允许的学校可进行跨年级走班制。学生必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来选择课程模块,这就会出现不同年段、新选择和已选多次、身体条件差异大等问题。若不采用分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以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学生自主选择,因此不存在对学生进行“定性”的不妥之处。
排球技巧性强,学情又参差不齐,如果不进行分层,会产生很大的教学困难。如做技术练习或者进行对抗赛的时候将会一边倒,这必然严重打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优生觉得索然无味。
分层教学的实施手段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本人实践探索排球分层教学应用策略,总结如下:
实施模块化教学,第一个工作就是采用测试、问卷、新生班级赛等手段,尽快全面了解学生的排球水平,并根据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每个层次各安排一个场地进行练习。水平相近的同学集中练习能促进他们相互竞争、交流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进行统一的帮扶指导。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个别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越级”学习或尝试新挑战。
如果不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太分散,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别说因材施教。分层之后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必然更科学、有效。教学目标分层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遵从课标单元学习的前提下,教师教授学生做不同难度的身体、技术练习,尽可能挖掘学生潜力。例如上手发球练习。同样是发球练习,水平较低的同学学习目标是技术无错误,要求成功率高,不要求具有杀伤力;水平中等的同学,在技术准确的前提下强调力度、杀伤力,成功率;高水平的同学学习目标是做到跳发球、有杀伤力、会找强弱侧、有线路等。又如扣球练习,根据技术和身体条件把排球网分成三个高度,水平较低的同学学习目标是降低网高完成扣球基本动作,有腾空、有包球;水平中等的同学,在技术准确的前提下强调扣球力度、腾空有高度,成功率较高;高水平的同学学习目标是做到腾空高、鞭打有力度、会找弱侧、有假动作等。
学生技术能力和身体条件差异大,如不进行练习分层,轻则徒劳无功,重则很出现安全事故。在遵循人体规律的情况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运动量、运动强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发球,新生、初学的学生学习下手发球;中等水平的学生练习上手飘球,鼓励进行跳发练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练习跳发球。
组织练习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弱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对其进行技术改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分开即可。对不同身体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同时鼓励学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挑战更高层次的练习。
同一模块的同学,无论身体素质方面还是专项技术方面,学情挑战差异都非常大。因此,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学习进度制定上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练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使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3]例如,新授课发球技术:不同学情的同学新授课用的课时不同。没基础的同学从手型、站位教起,可以花三个课时进行练习;中等水平的同学,可以教一节课练一节课;水平较好的同学,教师进行一节课的规范、复习即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技术练习。
笔者认为,2017 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以往课标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上。学生已有基础、身体条件,差异很大,只使用传统的定量考核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新课标指导教师对运动能力的评价可以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尤为适合分层教学的是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学情不同,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对性的评价,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助力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是实施选项教学既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4]笔者所在学校较早即推行了“模块化分层”教学,通过全体教研组的努力,模块分层后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大多学生能做到“一专多能”,全校排球水平也大大提高,证实了模块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进一步关注“学困生”,注重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这些“学困生”并不是他们本身能力有问题,是模块化选课必然存在的客观情况,所以要在情感和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关注、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热情。
三是“学优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在意教学比赛,而轻视个人基本功和体能类的练习,如何设计、把控练习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学习。
四是优化选课模式,加强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