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追寻党的创业足迹

2020-03-22 12:24:20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民法庭庭长西柏坡

2019年5月9日,根据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的策划,我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蹲点采访。

西柏坡是这次纪念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一站。作为革命圣地,西柏坡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1948 年5 月至1949 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办公,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完成了由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一次补课

远眺京师、环山抱水的西柏坡被称作“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说来惭愧,从业9年来,因为种种状况,笔者始终未曾拜访这个著名的革命圣地,此次蹲点采访对笔者而言既是时间紧张的既定任务,也是难得的补课机会。

人民法院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创伟大事业的?

在平山县城南郊的王子村,笔者第一次来到华北人民政府旧址,尽管已经经过了修缮和翻新,还是能从旧照中感受到这个曾经政府办公地的因陋就简。作为华北人民政府的组成机构之一,1948 年10 月,华北人民法院正式在这个院落办公。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华北人民法院确立了三级审判制度,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令、条例、训令等,对今天的司法制度仍有深远影响。

从华北人民法院开始,中国法院正式冠以“人民”的名义。华北人民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前身,成立后办理了大量的民事上诉案件、刑事上诉案件和死刑复核案件。

同行的李保妮老人告诉笔者,当年法院办公正是用了他家的院子,那时村民帮助法院拾掇房屋、准备办公用具和住宿场所时积极性很高,因为“有讲理的地方了”。

就像注重“用户体验”的初创公司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样,年轻的政党在创业路上最在意的也是人民的评价和体验。而人民法院正是带给人民公平正义最直观感受的机构,可以说,“司法为民”从最初就刻进了人民法院的基因。这也为我此次的蹲点采访定下基调:要探访最深入人民群众的法院故事。

浸入式体验

对于蹲点采访来说,记者的体验应当是“浸入式”的,唯有真正深入基层法官的工作和生活,才能通过文字还原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辛劳和情怀。

平山县地貌属山地类型,辖区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对于基层法庭的法官而言,在繁重的审判业务之外,还要克服路途遥远、难以兼顾家庭等困难。基层法庭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不大,麻烦事不少,需要法官“俯下身子”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考验的是法官的担当和智慧。

平山县人民法院西柏坡人民法庭庭长李建社已经在西柏坡法庭工作12 年了,跟着他到村里回访案件时,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村民见他都会打招呼、驻足闲聊几句。西柏坡法庭下辖的几个乡镇距离并不近,村与村之间驱车往往需要数个小时,李庭长家在县城,既要兼顾院里的案子,也要保证对辖区的熟悉,奔波是每天免不了的。南甸人民法庭辖区内有全县最大的企业,案件量较大,庭长张兴利和法官助理、书记员均为女性,承担着一镇三乡的案件审理、文书送达等工作,看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略有倦意,一问才知道早上5点半就被当事人问询案子的电话吵醒,而这种24小时都在工作状态是基层法官工作的常态。80 后法官张明历经了多个基层法庭工作,对于“一副碗筷,吃住乡镇;一张桌子,就地办案;一间屋子,没有负担;一把利剑,稳固政权”的体会格外深刻……

这几位扎根基层的法官分别为60 后、70 后和80 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风采,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尤其能够感受到革命老区法官担当实干、求真务实的精神。

乡村治理的法治细节

2019 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人民法院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行进,除了应当去展现法官队伍的辛苦和不易,也许更应该展现的是智慧、经验、模式和特色。

“王权止于县政”曾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的基本规则之一,乡村治理更多仰赖族权、绅权等。虽然现在这种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但在乡村中,约定俗成的权利和义务边界仍然坚硬。这也是采访过程中,基层法庭法官说的最多的问题:“案结”不一定“事了”。

而深化源头治理、促进矛盾纠纷多渠道化解,正是河北法院“一乡一庭”建设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在此次采访中,笔者特地要求一定要去村里的法庭实地感受。

在平山法院苏家庄人民法庭可以看到,这并非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派出法庭,“一乡一庭”不增加编制,而是利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作为办公场所,侧重诉前化解,由基层法庭庭长负责整体工作(但并非常驻),由人民陪审员协助庭长开展工作。办公场所内均安装可进行远程视频指导的电脑。村民们有了矛盾纠纷,先到这里进行调解。基层人民法庭作为“分中心”,可将司法服务送到每一个乡镇。

这是乡村法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革命老区的人民法院秉承着司法为民的初心,总结和探索出的治理经验,同样也应是我们报道的重点。

由于成稿时间较为紧张,描摹细节的过程还是比较粗糙,也为稿件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这场“浸入式”的红色之旅让笔者对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基层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猜你喜欢
人民法庭庭长西柏坡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阜平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西柏坡
法院副院长和女庭长因“马虎”获罪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潭柘寺人民法庭日前揭牌
法庭内外(2017年7期)2017-08-01 11:3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法庭(1949—1954年)
法律史评论(2017年0期)2017-07-09 03:43:52
家庭“法院”
中国城镇化之路与人民法庭布局
——以三省三市(地区)110处人民法庭为样本的分析
变味的是不顾一切的“上行下效”
廉政瞭望(2014年5期)2014-05-26 23:04:03
风雨西柏坡行
椰城(2014年7期)2014-04-29 0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