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桐, 王昕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坠胀感,或痛引腰骶,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甚至剧痛晕厥。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1]。西医学将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据报道[2],我国痛经的发生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据调查,现代社会因原发性痛经引发的旷工、旷课现象较为常见,青年女性是此现象的多发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对自我要求的提高,使其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压力,如学业竞争、工作晋升、人际交往、个人感情等多种负性事件。一旦这些事件持续地产生,并刺激个体,不良的防御方式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心理—精神、心理—神经—免疫等系统调节紊乱,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而心理问题的产生又会诱发或加重腹痛症状。女性经期时不仅承受各种身体不适,而且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重视原发性痛经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组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隔药灸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评分及腹痛程度,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分两部分: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数据库,对既往100例原发性痛经和100例非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原发性痛经患者SAS 和SDS 评分显著高于非原发性痛经患者。因此,前瞻性研究由2018 年3 月开始,选取由门诊招募符合标准的30 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经周期的隔药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痛经共识指南[3]。经行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腰酸、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 年内发病。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马宝璋主编的《中医妇科学》(修订版)[4]。主症:行经前后或经期腹部冷痛拒按,遇热则舒。次症:经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脉:舌黯或有瘀点,苔白,脉沉紧。中医辨证要求:主症必备,结合舌象和脉象,并兼具2项或2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回顾性研究的纳入标准:①年龄18 ~35 岁;②月经周期24 ~35 d(新的月经周期);③原发性痛经组符合原发性痛经西医诊断标准,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3分者;④非原发性痛经组为符合年龄、月经周期标准的无经行腹痛,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者。
前瞻性研究的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痛经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者;②18 岁≤年龄≤35 岁;③月经周期24 ~35 d(新的月经周期)者;④VAS 评分≥3 分;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回顾性研究的排除标准:(1)原发性痛经组排除标准:①西医诊断属于继发性痛经,经超声明确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病变等原因所致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不适宜给予艾灸治疗的其他疾病者;③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或处于哺乳期者;④过敏体质者;⑤治疗前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如止痛镇静药及激素类药物者。(2)非原发性痛经组排除标准:①患有痛经、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或处于哺乳期者;③过敏体质者。
前瞻性研究的排除标准: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回顾性研究中原发性痛经组排除标准一致。非原发性痛经组排除标准与回顾性研究中非原发性痛经组排除标准一致。
1.5治疗方法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给予隔药灸治疗。药贴组成:五灵脂1 g、蒲黄1 g、肉桂2 g、干姜1 g、细辛1 g、延胡索2 g、香附1 g、全蝎2 g、穿山甲1 g,将以上药物研碎成细粉,制成厚约1 cm,大小约为4 cm × 3 cm 的药贴。艾炷制作:选用黑龙江鹤翔制药有限公司的艾绒,每壮1.5 g,艾炷底直径2 cm,高2.5 cm。操作方法:(1)采用75%乙醇棉球在脐周和下腹部常规消毒。将药贴置于神阙和关元两穴。(2)将艾灸盒轻轻置于药贴上,用松紧带固定左右底袢,使器身与皮肤垂直,在艾灸盒内点燃艾炷,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3)充分燃烧后,更换艾炷,每天每穴完成8 壮。月经来潮前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7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6观察指标
(1)SAS 和SDS:采用由Zung 编制而成的SAS和SDS 量表[5-6]进行评分。2 个量表均包含20 个条目,分为4 级评分。评分标准为正向计分题按1、2、3、4 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 计分。SAS 中的第5、9、13、17、19 条目按反向计分,SDS 正反计分法,各有10 个条目。分别将SAS 和SDS 中20 个条目得分相加计算,即得粗分,然后将粗分均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出。SAS评分≥50 分即表示焦虑。正常:SAS 评分<50 分;轻度焦虑:50 分≤SAS 评分≤59 分;中重度焦虑:60 分≤SAS 评分≤69 分;严重焦虑:SAS 评分≥70 分。SDS 评分≥53 分表示抑郁。正常:SDS 评分<53 分;轻度抑郁:53 分≤SDS 评分≤62分;中度抑郁:63分≤SDS评分≤72分;重度抑郁:SDS评分>72分。(2)VAS:腹痛程度评估使用VAS评分法[7]。观察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变化情况,总分为10 分。按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感受计0 分;有轻微的疼痛,但能忍受计1 ~3 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计4~6 分;持续疼痛,难以忍受计7~10分。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回顾性研究结果
2.1.1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1 结果显示:2 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nd non-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 (±s)
表1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nd non-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 (±s)
组别原发性痛经组非原发性痛经组N/例100 100年龄(n/岁)25.25±1.40 25.36±1.57初潮年龄(n/岁)13.53±0.70 13.73±1.00月经周期(t/d)29.15±1.77 29.45±2.27月经持续时间(t/d)5.57±0.11 5.53±1.30
2.1.2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 表2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在月经期间测试的SAS和SDS评分显示,原发性痛经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原发性痛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前瞻性研究结果
2.2.1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3结果显示: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女性的年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2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nd non 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s,s/分)
表2 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nd non 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s,s/分)
①P<0.05,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
组别原发性痛经组非原发性痛经组N/例100 100 SAS评分43.55±9.32①34.65±5.21 SDS评分46.02±9.64①38.01±5.87
表3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of cold accumulation causing stasis syndrome and non-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 (±s)
表3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of cold accumulation causing stasis syndrome and non-primary dysmenorrhea women (±s)
组别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非原发性痛经组N/例30 100年龄(n/岁)25.83±0.95 25.36±1.57初潮年龄(n/岁)13.90±0.71 13.73±1.00月经周期(t/d)28.53±2.03 29.45±2.27月经持续时间(t/d)5.13±0.63 5.53±1.30
2.2.2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治疗前后SAS、SDS 以及VAS 评分比较 表4 结果显示:经隔药灸治疗后,30 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隔药灸治疗后,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疼痛引起的焦虑和抑郁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原发性痛经逐渐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每当月经来临前,大多数女性就会出现害怕、担心产生躯体不适状况,实际上这种期待性焦虑可以导致或加重身体不适的感觉,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8]。因此,本课题组对100例非原发性痛经和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展开了研究调查,经数据证实,患有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表4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治疗前后SAS、SDS以及VA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AS,SDS and VAS score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with cold accumulation causing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n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4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治疗前后SAS、SDS以及VA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AS,SDS and VAS score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with cold accumulation causing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n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②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③P<0.05,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
组别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非原发性痛经组N/例30 30 10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SAS评分44.97±7.91 37.87±7.61①③34.65±5.21 SDS评分46.63±9.12 37.83±7.07①③38.01±5.87 VAS评分6.33±1.51 3.80±1.42②0
焦虑和抑郁是个体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最常见的情绪表现[9],原发性痛经患者周期性的腹痛等不适症状,使躯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现代医学从生理、病理上对此进行解释,原发性痛经可以引起脑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增加和降低区域同时存在。代谢增加区域是支配躯体痛觉反应的场所,并发出整合调制作用;代谢降低区域位于脑边缘系统,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女性经期时本就处于雌、孕激素的低水平阶段,再受到腹痛等躯体不适的应激刺激,则影响边缘系统5-羟色胺的含量下降,随之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0]。同时,有研究[11]指出,经前及经期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又提高了机体的疼痛敏感性。即使轻微的不适,也会觉得疼痛,越感到疼痛,精神就越发紧张,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祖国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情志活动依赖脏腑精气的充盈及气血运行的畅达。女性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此时若邪气内伏或精血蓄亏,均会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使痛经发作。与此同时,这种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又会引起情志活动的异常,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黄帝内经》指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殊状态,表明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产生情志异常的问题。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妇人门》中提出“七情伤感,血与气并,上下攻刺”,由此奠定了七情内伤可以引发痛经的病因病机学说。情志内伤易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五脏中最易伤肝,肝为五脏之贼,又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而女子以肝为先天,基于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基础。若患者素有经前及经期的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状况,则会引起肝气郁结不舒,疏泄失司,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导致冲任胞脉瘀阻,诱导或加重腹痛症状。因此,重视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情志调节十分必要。
现代研究[12]显示,原发性痛经以寒凝血瘀证居多,《内经》有云:“血得热则通,遇寒则涩而不行。”《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说明寒凝血瘀证所致痛经多与女性经期感受寒邪或内伤于寒密切相关。因而遵“寒者热之”之原则,采用具有温煦作用的隔药灸法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隔药灸中药贴是根据少腹逐瘀汤加减而成,其中:五灵脂、蒲黄可活血通经,消瘀行滞;肉桂、干姜、细辛均有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香附两味理气药,可畅达气机而止痛;再加上全蝎能通络止痛;穿山甲的活血祛瘀,配以艾灸共奏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疗效。
在穴位选取上,《诸病源候论》内论述到“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与血气相搏击,故令痛也”。由此说明,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遂取神阙、关元穴作为治疗用穴。两穴均属任脉,与胞宫直接相关,灸之可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补元气、调理冲任之效。而且神阙穴皮下无脂肪组织,在此处施灸具有穿透力强,温热感明显的特效[13];关元穴位于少腹,冲脉起于此,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可起到补肾壮阳、理气和血、统治妇科诸疾之效。
有研究[14]证实,隔药灸燃烧产生的近红外线有较强的穿透力,结合艾绒的温热效应作用于药物,发挥药物经皮吸收后的药性作用,再经神阙、关元两个腧穴的渗透,通过经络传导直达胞宫,充分起到调理冲任,温经散寒的作用。艾灸对盆腔脏器产生的热效应,可有效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减少子宫的收缩,明显减轻患者的腹痛程度。本研究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通过整理本研究数据可见:治疗前,SAS 评分<50 分有22人,50 ~59 分有8 人;SDS 评分<53 分有22 人,53 ~62分有7人,63 ~72分有1人。治疗后,SAS评分<50 分有27 人,50 ~59 分有3 人;SDS 评分<53 分有28 人,53 ~62 分有2 人。治疗后SAS、SDS、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隔药灸疗法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的状态,减缓腹痛的症状,并且腹痛程度的减轻也降低了女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虽然此次课题样本量小,但仍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提高社会对女性原发性痛经问题的重视,认识到其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引发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切实的保障措施,是提高女性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我们目前仍在进行大样本、多中心、规范化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明隔药灸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并且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