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玲, 曾红文, 李昕豪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偏头痛系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特发性头痛,为脑病科常见病,易反复发作。研究[1]显示,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79.17/10 万,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范畴,肝阳上亢证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目前,中医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普通针刺、头针、耳尖放血及服用中药等[2],但未见火针联合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总结临床经验,运用火针联合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恒福路总院针康门诊收治的72 例明确诊断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11(2004 版)》[3]中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头风的相关诊断标准制定。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头胀而痛,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心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 ~70 岁之间;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感染性疾病、皮肤病的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治疗前2周内曾服用药物防治头痛的患者;④目前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 5. 1 对照组 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双侧风池、太阳、率谷、外关、太冲、侠溪、三阴交及阿是穴1~3 穴[5]。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环球牌1寸及1.5寸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30 mm × 25 mm,0.30 mm×40 mm)进行针刺,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 ~1.2 寸;太阳、率谷及阿是穴平刺0.5 ~0.8寸;外关、太冲直刺0.5~0.8 寸;侠溪斜刺0.3 ~0.5 寸;三阴交直刺1~1.5 寸;三阴交用补法,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用平补平泻;外关、太冲、侠溪用泻法;留针30 min,每3 d 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5.2 治疗组 给予火针联合放血治疗。根据患者头痛范围选取1 ~3 个放血点。以头痛最痛处为放血点,放血点周围直径约3 cm 进行碘伏局部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2×38 TWSB)进行点刺放血。每次每处放血量约0.5 ~3 mL(体质强壮、初次治疗者放血量可较多),放血后局部以碘伏消毒并按压止血,待局部皮肤无血肿、无出血后在放血点处及两侧风池穴、头维穴、率谷穴及百会穴处涂一层薄薄的万花油(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F12063,规格:25 mL),使用火针(贺氏细火针,规格0.5 mm×50 mm)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准确点刺,刺入深度2 ~5 mm。治疗后嘱患者避风寒,禁服生冷、辛辣刺激之物。每3 d 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头痛计分法[6]记录2 组患者的头痛总积分,包括头痛发作时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①疼痛程度:发作时须卧床计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计4 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计2 分,不发作计0 分;②疼痛持续时间:持续2 d 以上计6 分,持续12 h至2 d 计4 分,小于12 h 计2 分,头痛不发作计0 分;③头痛发作次数:每月发作5 次或以上计6 分,3 ~4 次计4 分,2 次或以下计2 分,不发作计0分;④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 等3 项 或以上计3 分,2 项计2 分,1 项计1 分,无伴随症状计0 分。各项得分之和为头痛总积分。总积分≥17分为严重头痛;12分<总积分<16分为中度头痛;7分<总积分<11分为轻度头痛。
1.7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偏头痛疗效评定标准,以尼莫地平法进行评定。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1 个月内不发病;显效:减分率>50%;有效:20% ≤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0%。
1.8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28 ± 11.50)岁;平均病程(4.92 ± 1.98)月。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44 ± 12.59)岁;平均病程(5.72 ± 2.43)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6.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头痛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头痛总积分、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headac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headac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例36 36 36 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头痛程度4.72±1.37 2.61±1.34①②4.56±1.32 3.33±1.51①伴随症状2.14±0.87 0.92±0.87①②2.19±0.79 1.42±0.94①持续时间3.44±1.48 2.44±1.52①3.39±1.25 2.17±1.00①发作次数4.94±1.12 2.78±1.53①4.83±1.21 2.83±1.46①总积分15.25±3.17 8.72±4.27①②14.97±2.69 9.75±3.96①
偏头痛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脑风”,属于中医“头风”范畴,其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7]。十二经脉中,手足少阳经皆经过头部两侧,故偏头痛发作与少阳经关系紧密,《金匮翼》言“偏头痛者,邪客于阳络……邪气凑于一边……故谓之偏头痛”。临床上,凡忧思郁怒、风火气滞痰浊皆可引起侧头部或少阳经经络不通而引起偏头痛,本病在虚实证之中,以实者多见[8]。《素问·通评虚实论》言“邪气盛则实”,此时应以“急则治标”“实则泻之”为法,急祛其邪,如《灵枢·小针解》所言:“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素问·离合真邪论》言:“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出其血,其病立已。”放血疗法可快速祛邪通络,及时治标,调整阴阳,使肝阳偏亢的症状得到缓解,邪去而正安。现代医学研究[7]发现,偏头痛发作时,脑电活动抑制和脑局部血流量减少,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动力学随之改变,而相关实验研究[9]表明,放血具有改善脑部血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这可能是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放血疗法可平降肝阳,而火针点刺则可快速温通经络,畅通气血。火针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中亦称之为燔针、焠针、烧针、白针、大针、煨针等,如《灵枢·官针》言“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可用于治疗痹证、眩晕等多种疾病,传承发展至今。清代医家陈修园言“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以及名医程国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均提示我们临床所见包括偏头痛等痛症大多皆由经络气血不通所引起,故治疗当使经络疏通,气血畅达,从“通”上着眼,方能起效。《金匮要略心典》论:“血中之邪,始以阳气伤而得入,终以阳气通而后出”。火针具有温壮阳气的作用[10],当放血之后邪气渐去,血脉尚空,此时用火针可温通经脉,快速引阳达络,使气血畅通,经脉调和而头痛自止,达到了“通则不痛”的效果。研究[11]发现,火针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局部炎症,从而产生持续镇痛的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经之交会穴,为风邪入脑之冲;头维为足阳明脉气所发,又为诸阳经交会之所,有清头明目之功;率谷为太少阳经交会,主治头痛;百会处人身最上,总摄全身各阳经,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之功。火针点刺诸穴可温经通络,畅通气血而止头痛。《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素问·刺疟》曰:“适肥瘦出其血也。”临床应用放血疗法时应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等确定刺血的深浅及放血量的多少。
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中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说明火针联合放血疗法和普通针刺治疗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且火针联合放血疗法疗效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说明火针联合放血疗法在缓解头痛程度和减轻伴随症状方面的效果更佳。
综上,火针联合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为“祛邪速通”之法,具有疗效显著,作用迅速,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且对缓解偏头痛疼痛程度及头痛伴随症状方面较普通针刺效果更明显。